合资品牌2025销量实测透视,自主降维打击下谁能避坑掉队

2025年1-7月合资车市销量实录:老将坚守与掉队者的夏天

早上去修车,碰见楼下王师傅正给一辆帕萨特Pro做保养。他嘴里嘟囔着:“今年大众还真顶得住,没被那些新势力整趴下。”我心里琢磨,这话有点道理。毕竟,上汽大众这半年多时间终端卖了60.5万辆——听说同比还涨了一丢丢,差不多刚好完成全年目标的一半。要不是途观L、朗逸这些主力车型稳得跟老牛似的,大众也未必能在这波新能源风口下站住脚。

合资品牌2025销量实测透视,自主降维打击下谁能避坑掉队-有驾

邻居小陈家买的是途岳,他常在群里晒用车心得,说今年他那款新途岳动力提升不少,高速超个车比以前顺畅,还夸中控大屏终于不卡了。销售说这一代配置堆料明显,座椅加热、后排出风口都标配,不像前几年啥都得选装。我倒是觉得,这些细节才是留住老用户的门道。

不过,同样挂着“大众”牌子,一汽-大众就显得步子慢点儿。上半年卖了43.61万辆,也算稳,但和全年目标比起来,只走到一半不到。据小区李哥讲,他那台探歌油耗倒是降下来一点,可他媳妇吐槽智能语音识别还是“鸡肋”,导航经常跑偏。“新能源进展慢啊!”李哥边摇头边念叨,“你看自主品牌混动、电动一个赛一个卷。”

合资品牌2025销量实测透视,自主降维打击下谁能避坑掉队-有驾

聊起丰田,小姨家的雷凌最近刚换完电池,她挺满意,说开了三年几乎没毛病,就是刹车偶尔发闷响,让她心慌。不过丰田销量是真扎实,上半年37.78万辆,比去年涨不少。这家伙靠混动车型吃香喝辣,卡罗拉和RAV4荣放这些“街坊神车”随处可见。有意思的是,我朋友阿峰说他们公司采购全选双擎版,据说省油又安静,就是冷启动时抖两下,“习惯就好”。

反观北京现代,今年日子难过些。我路过他们4S店,总感觉人气淡淡的。6月伊兰特突然爆单一次,但整体来看才10万台出头,占全年目标五分之一。一位维修师傅私底下吐槽:“现在来保养的大都是老客户,新客户少啊。”其实伊兰特性价比不低,有段时间优惠大到离谱,可惜年轻人更愿意试试国产新品牌。

合资品牌2025销量实测透视,自主降维打击下谁能避坑掉队-有驾

再瞧上汽通用,他们家6月新能源批发冲到了9200多台,在合资阵营算亮眼。我表弟去年入手了一辆插混,说充满电上下班够用,每次堵在高架桥还能开空调不心疼油钱。但燃油版英朗、小SUV依然撑起大盘,要想年底冲50万,还指望传统车型和新能源齐头并进。

关于达成率背后的事儿,其实饭桌上一聊大家都有共识:谁转型快谁活下来。一汽丰田之所以站稳脚跟,是十年前就在琢磨混动技术,现在直接收割市场红利。而有些合资品牌,新能源产品少、续航短、智驾体验又一般,被自主打个措手不及也正常——尤其是在上海这种地方,共享单车都能扫码秒解锁,你让年轻人忍受迟钝的OTA更新?没人买账!

合资品牌2025销量实测透视,自主降维打击下谁能避坑掉队-有驾

听群友八卦,北京现代还有部分车型带着奇怪的小配置,比如后排USB接口只有Type-A,没有Type-C,用苹果线还得转接头。有次维修技师笑称:“设计的人怕不是没带娃坐过后排?”这种细节问题,看似不起眼,其实影响用户体验特别深远。

营销方式也是一道坎。有次陪朋友去看某德系SUV,那销售还是照本宣科地介绍参数,全程没有互动,也不给实际试驾机会。“你们怎么搞活动?”我问,对方只会推微信抽奖链接。我想起前阵子参加自主品牌发布会,人山人海,各种线上互动抢红包,把气氛炒热到爆棚。这对比太鲜明啦!

合资品牌2025销量实测透视,自主降维打击下谁能避坑掉队-有驾

渠道方面,有些合资厂商依旧死守传统4S体系,经销商自己也苦哈哈地喊生意难做;而新势力已经把社群运营玩成花样,每周组织自驾游或者露营分享会,把用户黏性拽牢牢。在我们本地微信群里,经常有人讨论哪家售后服务响应快,自主品牌客服24小时在线,而某些合资厂牌报修电话打过去还要等人工转接……

回忆一下十年前,大街小巷基本都是日韩德系天下,如今变天太快。当初邻居二叔为了省事买了一辆韩系轿跑,如今二手折价惨兮兮,他总抱怨当初贪便宜吃亏。但世道变迁,有时候真由不得个人选择。今年1-7月数据摆在那里:谁抓紧创新往前冲,就还有机会喘口气;原地踏步,只能一步步滑向角落。

合资品牌2025销量实测透视,自主降维打击下谁能避坑掉队-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