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牙克石的火车站,凌晨五点多,天还没亮透。有人裹着二棉袄,在停车场蹲脚冒烟。小赵一边哈气一边叨咕,谁说纯电、混动车冬天不扛用?他前两天刚给XC70做了极寒测试,特意没提前“插电”,想看看冻上一宿还咋样。
没想到,上车一脚电门下去,这车不仅一声不吭,还“起得比小孩早”。空调暖风起得慢点算正常,群里管这叫“北方的温情”。最关键的,电池没有掉链子。小赵拿手机瞅了眼APP:“还剩47%,猜着咱们这路况也就掉个位数。”有点懵,这续航缩水没传的那么邪乎。那天是-36℃,地上结着凌子。XC70一个劲儿,没闹脾气。刹车的时候也没那种打滑的慌感,反倒觉得密密实实,像老底子雪地胎那种脚感。
说这台车有点像老瑞典坦克也不为过。听内部维修师傅老吴讲,他们在实验场里都是连着冻醒十几个小时测试,哪个零件甩轮不耐抗早就遭“迪化”了。有一次冻车完,倒是有个小插曲,有个轮胎压力感应居然报了假警。老吴一拍大腿:“冬天传感器闹点小别扭正常,不碍事。”
其实群友提到最多的,好像不是动力,而是啥热泵空调、PTC加热这类“看不见的小心思”。有人说XC70用的电加热效率比某些同价位国产车还强,师傅嘴里“欧洲冷风进屋不怕”的调调。至于装在底盘的电驱单元,听说在牙克石直接拿雪糟子拖出来看电机壳子,里头没进一丝冻霜——实测完了给厂里写了封感谢信。
新疆高温试车那段事也怪有意思。6月中,吐鲁番火焰山的公路就像锅盖子贴脸,戳手机直接烫手。销售小陈心血来潮拍了段视频,扯着嗓子喊“开空调不用等”。车放一小时太阳底下,启动远程空调十分钟,坐进去没人喊热,说不定比我家东城那套老屋还凉快。他跟头天送车的哥几个调侃:“这隔热膜跟天津水族箱似的,不怕晒。”
碰巧那天风大,除了热,沙子像细面雨乱钻。照例把整车密封圈和滤芯都试了一圈,没见哪漏灰。工厂工程师后来打趣讲,那晚连沙蚂蚱都钻不进去。其实热管理本地人并不怎么琢磨,但新款的电池包外头裹三层防护,销售私下说“比头盔还厚”,有人还想拆来装电动三轮。
我车友的老郝也搁群里说,他关注的是极热下三电“掉不掉电”。亲测下来,这套电驱和逆变器在吐鲁番连拉30公里没烧出报警,“续航反正没掉嗓子眼”。有一回,郝的媳妇儿主动夸了一句“冷风够劲,一路娃都睡着了”。之前他那台蔚来冬天夏天都要在论坛“喊救命”,这回倒没动静。
再翻翻这个XC70底细,他们这个什么SMA超混平台,师傅私下爱叫“四擎狗”。1.5T和三个电机轮番上阵,还配个什么3DHT混动箱。模式搞七个,路况一变说切就切。前年有段传闻,说涡轮总趴窝,后来才知道老款轴承不顶用,新一代已经给升级了。销售表态:“再北的地方也不怕。”
这新车有点意思的冷门配置倒是得说一下,比如整车能选的“雾霾检测+负离子净化”,群里有人喷这没用,可在北方沙尘天,师傅一句“再贵也得装,闷着头试一天你就知道了”。
老工程师姓姚,他爱讲底盘调出来有学问,特地兼顾长波起伏、冻胀裂缝测试。本地修路师傅都知道,日产的多连杆柔软,XC70这一套比凯美瑞还硬实点。说起来他们底盘零件,部分还是卢森堡进口的。姚工跟我吹牛:“沃尔沃是老毛子嫁接上的欧洲脾气,一点不夸张。”
至于新老车的对比。我邻居原本开的是2003年进口的沃尔沃V70,吭哧到现在底盘还响着咣当。上个月试新XC70,他第一感觉是隔音和滑行感“像自家卧室地毯”,平顺但没了以前那种机械粗野感,说不上坏,但也确实更“奶爸向”了。那老车早就成了他拉玉米的临时货车,新款的成了出门“装孙子”的排场。
听说现在有些养护迷思还在车友群流传,比如说极寒停车一定要留一根大电源线,怕早上打不着。其实XC70带的加热、自检全靠自家系统,老吴见多了“乱加热,烧主板”的倒霉蛋,私下总劝:“你让它自己折腾去,比你瞎捣鼓强。”
顺嘴再提一嘴冷门历史:XC70老一代当年还有柴油版,北欧出租车司机能用纯机械锁和独立油箱渡过极圈极夜。来到新能源时代,这些梗也就成了新车发布时的“有一说一”,没人真指望能靠柴油活命了。
车在厂子测试完,大家各回各家,隔两天师傅赵晨到五公里外的旧货市场蹭水洗车,结果碰见前年来装油暖气的李哥。李哥盯着这新沃尔沃啧啧:“你别说,像当年咱们卫生院拉病号那大面包,开着也踏实。”赵晨一乐,拍了一下招牌:“这回可不用全村人给你一块推车了。”
有些事绕来绕去,也就尘埃落定。谁家还没辆至今不掉链子的老车?新款XC70多半哪天也要被后生喊作“老二手”。也许十年后,它会带着一身“北方冬夜罩霜”的老底气,安静地等着下一个极端考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