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悟了,摩托佬圈子里最大的骗局,就是对速度的崇拜。讲真,这玩意儿跟商业机密似的,一代传一代,忽悠着年轻人去买那些帅但短命的工业垃圾,像个压缩毛巾,落地就折旧,跑两趟就拉缸。不装了,摊牌了,这本质上就是一场针对你钱包的闪电战,在你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用零百加速和赛道倾角把你榨干,等你回过神来,发现自己除了修车账单和一身伤,啥也没剩下。
所以,当大家都在卷零百加速、卷电控系统、卷什么TCS、ABS、IMU的时候,真正的老炮儿,那些在路上活下来的人,都在默默讨论一个词:耐用。这才是摩托车这玩意的道骨,是它的底层逻辑。速度是皮相,耐用才是真气。
就问你怕不怕?本田超级幼兽,这玩意儿就是摩托界的诺基亚,丑萌丑萌的,全球销量冠军,靠的不是什么V4引擎也不是什么电控悬挂,靠的就是一个不坏。结构简单到三体人看了都想自己动手攒一台,油耗低到加油站老板见你都想给你递根烟。泰国摩的师傅骑着它跑50万公里不大修,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把车企的脸按在地上摩擦,告诉那些天天开发布会吹PPT的老总们,什么叫降维打击。你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有用吗?人家那叫大道至简,你那叫不务正业。当然,这车的速度,大概也就比共享单车快一点,但能过,就是能过。在城市里,在拥堵中,它就是任意门。
然后是宝马R1300 GS,这车就是品牌玄学的典中典。买这车的人,买的不是车,是那个随时可以出发去西藏的梦。水平对置发动机,那个横着长的铁疙瘩,重心低得像贴地飞行,长途骑行确实舒服得一塌糊涂。但它的核心价值,和它的性能关系不大,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信仰充值”的可能。我作为一个前宝马车主,我懂,我太懂了。你拥有了一台GS,你就自动加入了那个“在路上”的圈子,你就拥有了鄙视链上游的入场券。新疆那个摩友骑10万公里没大修,这说明宝马的质量确实过硬,但更说明,只要你钱给够,这个信仰就能维持很久。当然,99%的时间这个梦都在车库里吃灰。真他妈的贵!
雅马哈TW200,这车就是摩托界的道诡异仙,看着疯疯癫癫,其实稳得一批。风冷发动机,大宽胎,一副世界末日我还能跑的德行。动力?不存在的。极速?别问了。但这车在美国农场主手里能用15年,天天在烂泥地里豁,愣是不坏,这就叫实力。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生存法则,当所有车都在拼精致、拼科技的时候,它直接跟你拼命长。它不在乎你跑多快,它只在乎你能不能活下来。最好的防御就是直接把战场设定在沼泽里,大家一起玩泥巴,看谁先趴下。
接下来聊聊凯旋博纳维尔T120,英伦复古的代表。这车卖的不是交通工具,是情怀,是一种“下午三点就该喝茶”的松弛感。镀铬件锃亮,双缸机声浪醇厚,骑上它你都不好意思穿冲锋衣。英国佬骑8万公里没问题,我相信。因为买这车的人,心态就不一样,他们不会拿这车去豁、去飙,他们是盘它,是养它。这就好比你买了个古董花瓶,你不会用它来腌咸菜。它的耐用,是一种被动技能,因为它的用户压根就不会给它坏的机会。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说起来,我楼下那个天天响警报的破电驴,可能比我这辈子骑过的所有车都耐用。
然后是两个极端。本田金翼,摩托车里的移动沙发,六缸发动机平顺得像电流,配置豪华到不像摩托车。骑几十万公里不大修是基本操作,因为这车的用户画像就是一群有钱有闲的中年大叔,他们保养比谁都勤,骑车比谁都稳。这车的耐用是被钱和爱堆出来的。另一个极端是铃木DR650,单缸风冷,结构简单粗暴,越野拉力的一把好手。澳洲矿工骑着它通勤十年,你想想那是什么路况?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车就是纯纯的工具,跟锤子扳手一个属性,要的就是一个皮实。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摩托车说得跟修仙法宝一样,有点中二,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你看,现在的摩托车市场,其实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一部分车企在表演“科技与狠活”,把车越做越复杂,越做越像电子产品,恨不得给你装个机你太美的语音助手。另一部分车企则悟了,开始返璞归真,告诉你简单可靠才是硬道理。这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路线之争,是世界观的对决。要么成仙,上探品牌溢价;要么成盒,在价格战里自爆。
所以别问我该买什么车。问就是买幼兽。因为它能让你从消费主义的幻梦中醒来,让你从对速度的盲目崇拜中解脱,让你明白,在一个越来越荒诞的世界里,能稳定地、低成本地、不给你添麻烦地把你从A点送到B点,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真的,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