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直言:炒作电动车的资本已走,因为它们已经赚钱走了!

据@大象新闻11月15日报道: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11月12日的欧拉新车预售发布会上坦言,“炒作电动车的资本已经走了,因为它们已经赚钱走了!”

魏建军直言:炒作电动车的资本已走,因为它们已经赚钱走了!-有驾
@大象新闻报道截图

魏建军在会上表达了对整个行业盈利能力的担忧。他指出,无论是纯电动还是增程技术路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至今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商业闭环。他警告称,如果未来十年内仍然无法建立成熟的盈利模式,这个行业将面临严峻挑战。在他看来,国家虽然明确支持新能源产业,但财政补贴不可能永远持续,一味依赖政策支持无异于“啃老”,缺乏长远发展的根基。

资本市场的动向印证了魏建军的观察

回顾2020至2023年,大量热钱涌入电动车领域,但其中不少资本并非看好技术突破,而是瞄准政策红利带来的套现机会。随着投资热潮退去,那些缺乏核心技术、仅靠补贴生存的企业逐渐暴露真容。一些早期投资者早已获利离场,留下许多车企独自承受市场压力,甚至陷入被资本反向制约的困境。

魏建军直言:炒作电动车的资本已走,因为它们已经赚钱走了!-有驾
图片仅供参考

有数据显示,一家头部新能源车企的负债,从2020年的1366亿元飙升至2025年4月的近7000亿元,负债已达到净资产的6倍。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造车新势力、每卖出一辆车就要亏损高达10万元,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模式显然难以持续。

与此同时,此前一些停工停产的新能源“僵尸”车企却在2025年悄然“还魂”。这背后是地产、基建等领域的热钱无处可去,转而投向新能源汽车这一容量巨大的资金池。有业内分析指出,造车资质的稀缺性也成为资本追逐这些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策层面也在发生微妙变化。虽然没有正式发文,但工信部已调整了积分规则,一些地方削减了购车补贴,还限制了新建工厂。这些迹象表明,政府正在筛选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而非无条件地支持所有玩家。

魏建军直言:炒作电动车的资本已走,因为它们已经赚钱走了!-有驾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新资料图仅供参考

魏建军的“四项不为”原则——敬畏资本不被裹挟、重视用户不做过度营销、恪守底线不逐短期利益、爱惜产业不损产业生态,在当下浮躁的车市中显得尤为可贵。然而,坚持这些原则的长城汽车自身也面临着挑战。2025年上半年,尽管公司营收微增,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10.21%。这种状况也反映出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困境:在惨烈竞争中如何平衡短期市场占有与长期健康发展。

放眼全球,欧美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支持策略也值得关注。美国通过税收抵免绑定本土供应链,欧洲利用碳关税推动电池回收,这些国家并非简单补贴购车,而是在构建完整产业生态。中外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本质正在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从资本炒作回归商业本质。

十年,是魏建军给这个行业实现自我造血的时间窗口。当下,新能源汽车月度新车销量、在2025年10月首次超过了汽车新车总销量的50%,达到51.6%。光鲜数据背后,自我造血能力仍是悬在整个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于那些仍在依赖借贷和补贴生存的企业来说,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