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

我们必须接入中国平台,否则订单难保。丰田内部会议纪要上就这么两行红字,被泄露了出来,像一把火烧到了整个日本汽车业的眉毛。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东京车展,丰田主场。自家门口,员工递出去的宣传册,被拒绝的次数比被接过去的多得多。另一边,比亚迪的展台却在不停地加固围栏,工作人员嗓子都喊哑了,生怕热情的人群把展车给挤坏了。电视台的记者当场就改了稿子,标题从原来准备好的中日同台竞技变成了刺眼的日企的落后。镜头扫过,日本高管的脸,僵硬得像块石头。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围着比亚迪展车的,除了顾客,居然还有黑压压一片的日本工程师,伸着脖子,看得比谁都仔细。他们很清楚,这不是一辆车对另一辆车的较量。电池、芯片、软件、热管理……中国企业直接把一整条供应链搬到了展台中央。本田的技术负责人挤出人群,只憋出来一句话:不能再拖了。第二天,这句话被报纸放大成了通栏标题。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拖延的代价,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在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快要顶到八成了。放眼全球,这个数字也超过了三分之一。口碑最先崩塌的地方,竟然就是日本本土。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日本的年轻人没事就刷短视频,看蔚来的换电站像换弹匣一样快,理想的增程没续航焦虑,小鹏的车甚至还能飞。他们转头看看自家的企业,还在琢磨怎么改进燃油发动机,心里不是滋味。东京大学里学汉语的人数,两年里翻了一番,一门商务汉语课,名额一放出来就秒光。学生们想得很明白:想进新能源这个行业,首先得能看懂中国的技术文档。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人才流动的方向也变了。在日本做人工智能的研发团队,超过三分之二是华人面孔。有机构把这个数据发到网上,标题就四个字:人才外流。资本永远跟着技术跑,好几家日本的零部件大厂公开表态,下一代产品优先供应给中国车企。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焦虑从供应链的顶端,一路蔓延到了街头巷尾。涩谷的车友会,以前聚在一起聊的是马力、是声浪,现在开口第一句变成了:你家附近换电站布局了多少?论坛上最火的帖子,不再是比谁的油耗低,而是在算电池的订阅费到底划不划算。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东京的出租车协会也在评估换车方案。一个老司机自己算了笔账,一年下来,电费加上保养,能省出差不多半台车的钱。这份报告交上去的当天,就上了早间新闻。五十岁以上的人,嘴里还念叨着丰田的品质值得信赖,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眼睛里只有流畅的车机软件体验。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日本经济产业省为此连着开了三次闭门会,讨论的主题翻来覆去就一句:在中国技术主导下,如何保住本国的就业岗位。会后,没有一个官员愿意接受采访。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一些议员想到了最后的招数,提出草案,要求外国电动车必须把数据服务器部署在本地。媒体把这解读为最后的壁垒。但业内人士的回应很直接:数据中心可以建,只要市场给的足够大。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七年前,中国游客在秋叶原排队买马桶盖。今天,换成了日本消费者在东京排队体验中国的新能源车。这种时间的错位感带来的心理冲击,每天都在放大。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丰田内部,一个年轻工程师在匿名论坛发了个帖子:公司再不转弯,我就只能跳槽去中国车企了。帖子很快被删,但截图已经在各个群里疯传。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双方比的不是谁更完美,而是谁跑得更快。新能源只是撕开的一个口子,背后,是软件、是AI、是整个数字化的供应链,正用同样的节奏,一步步压过来。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老派的机械情怀,还是全链路的电动现实,你站哪边?说说你最看重的一点。或许再过几年,答案就没那么模糊了。

若非日媒报道,真不敢想,中国汽车已让日本陷入集体焦虑-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