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496公里,布加迪沉默了:中国电车凭什么重新定义速度?

比亚迪最近干了件特不务正业的事儿,搞了个叫仰望U9X的电动耗子,一通电,跑出了个496公里每小时。

什么概念?就是你在这边刚点完一杯瑞幸,车已经从上海市中心干到昆山了,而且咖啡还冒着热气。

布加迪老师傅们听完这个数字,估计连夜开会,讨论的不是技术,而是要不要集体转行去做钟表,毕竟那个也是精密机械,而且跑不快,安全。

这事儿的荒诞感在于,它彻底颠覆了牌桌上的规矩。以前大家玩的是德州扑克,比的是技术、是心跳、是百年传承的肌肉记忆。布加迪的W16发动机,那不是发动机,那是工业文明的图腾,是上百个精密零件和十个散热器共同演奏的暴力交响乐,每一个螺丝钉上都刻着“欧元”。我们这边呢?之前还在为怎么造个不漏油的家用车而头秃。

结果,比亚迪不玩德州扑克了。他直接抱着个炸药包进了赌场,说我们来玩点刺激的。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桌上的蛋糕端走了,那仰望U9X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顺便把吊灯也给拆了。

这不是改良,这是革命。或者说,是掀桌子。

他们管这套东西叫什么“易四方”技术,什么“云辇-X”架构,听着跟修仙功法似的,一股子道诡异仙的味儿。讲真,我一个中年人听不懂这些,你就告诉我,这是不是给车安了四个独立的CPU,每个CPU带着一个腿,四个腿一起跑,中间还有个AI大师疯狂算卦,保证你不会在时速450的时候,突然平地飞升然后脸先着地。传统超跑还在纠结变速箱响应快0.01秒有什么重大意义,这边直接把变速箱这个概念给扔垃圾桶了。

这就叫降维打击。你还在研究怎么把刀磨得快一点,人家直接掏出了激光枪。同行看了都得傻,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连夜把水滴改成四驱的。

最魔幻的是,这玩意儿限量30台,结果28台被老外抢了。

这帮人是疯了吗?我觉得不是。会买布加迪的人,和会买仰望U9X的人,他们的决策逻辑已经和性价比无关了,而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买布加迪,是买“老钱”的认同感,是加入一个传承百年的俱乐部。而买仰望U9X,是买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是一种“我比你有眼光”的证明,是一种投资行为。这是一种爱,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即使这个品牌昨天还在造公交车。

时速496公里,布加迪沉默了:中国电车凭什么重新定义速度?-有驾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它超越了产品本身。说真的,我上一次开这么快是在玩《极品飞车》,还被我老婆骂了,说我快40的人了还这么幼稚。你看,现实中,谁会开到496?根本没有路让你开。所以这台车最大的价值,根本不是在路上跑,而是在新闻里,在富豪们的酒会上,在德国工程师的PPT里。它是一个符号,一个精神图腾,一个告诉全世界“时代变了”的大喇叭。

我真的会谢!有这功夫能不能先把家用车那个“你好小迪”的智障语音搞利索点!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这是数字游戏,是实验室里的自嗨,对普通人没意义。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同样的逻辑,当年搞航天竞赛的时候也有人说,登月有啥用?能当饭吃吗?结果呢?登月催生了材料科学、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你现在用的手机,很多技术都能追溯到那个“不务正业”的年代。

技术的突破,从来都不是为了解决当下的实用问题,而是为了证明一种“可能”。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被下放到更便宜、更大众化的产品上。赛道级的刀片电池,今天用在U9X上跑极限,明天就能让你家的海豚在冬天多续航50公里。云辇系统,今天让U9X在赛道上跳舞,明天就能让你家的唐在过减速带的时候,屁股少颠一下。

时速496公里,布加迪沉默了:中国电车凭什么重新定义速度?-有驾

加大,加大,加大。把实验室里的黑科技,全部压缩,然后下放。这才是这场“表演”背后,真正可怕的地方。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车比做修仙法器,可能有点对不起修仙的,人家修仙好歹是自己努力,这玩意儿是工程师努力。

所以,这台跑496的车,它到底在碾压谁?它碾压的不是布加迪,而是“只有布加迪们才能定义速度”的那个旧时代。它不是在竞争,它是在宣告,这个赛道,我们不光要玩,我们还要重新定规矩。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自信,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施压。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最终,当我们的下一代谈论起世界上最快的车时,他们脑子里浮现的不再是某个拗口的欧洲名字,而是一个中文词。这个改变,比任何速度纪录都更加深刻。所以这台车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它的意义就是告诉你,这件事,我们做得到。至于你我能不能买到,我们需不需要,这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它存在过,表演过,就完成了它全部的历史使命。就像一个挂在天边的太阳,你摸不到,但你知道,它确实很牛逼。这就够了。

时速496公里,布加迪沉默了:中国电车凭什么重新定义速度?-有驾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