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明年新能源电车要减半加征购置税,每辆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这消息一出来,整个市场都炸了。你看销量,去年大概2022年就冲出了破纪录的势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去年达到了600万辆左右,相比前年增长了约50%。这个数字不算少,意味着很多人都在考虑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燃油车。而且,许多二线城市的限牌、限行越来越严格,纯电动成了标配。特别是那会儿,电池成本下降,制造成本也简直像买菜一样便宜。
我家朋友前几天刚买了辆领克09,花了19万多,折算下来,特意去店里打了个预算价——心里原本以为能低点,结果发现配置还挺高光。听说领克的电池和技术也不赖,续航貌似在600公里左右(这个数字我还得再确认,估算的,不保证100%准),但价格确实不算便宜。
我倒是挺好奇,新能源车是不是都靠补贴+优惠才能拉开距离。比如我朋友提的那个小鹏Mod3,含保险后是14.4万多,车子本身优惠3万,再打个折,感觉还算可以。关键是两年免息贷款,这个诱惑挺大的。可实际上,谁能想到两年后,车子折旧率很高?我大致算过,新能源车在头两年可能会掉个20-30%的价值(对比燃油车,差别好大呀,但折旧快也说明市场大,需求旺盛)。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网上翻了翻一些实操体验。有朋友说,国产新能源车快充方便,但充电桩不太好找,尤其是偏远点的地方。你说,这个算不算伪需求泡沫?惯了燃油车的加油站便利,突然换到到站充电,特别是出远门时,那点不便就出来了。
我还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特意留意了一下去年国产新能源的差别:比亚迪和吉利基本占了70%的份额。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出了名,安全性高,续航略微领先。但吉利车型相对便宜2到3万,矛盾点在续航上——300多公里,城市代步够用了(我估算了,日常通勤,百公里电费就算1块5,电费比油便宜多了),但如果出远门,压力就大了。
有人说,国产车爱起火,这个问题我是不太信的。其实整体来讲,这个概率比燃油车低很多。毕竟,时间线拉长,电池技术也在进步,爆炸事故都成了极端案例。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行业还在成长阶段,跟中国高速发展的制造水平一样,有时就是犹豫拆迁——进步快,但套路还不够成熟。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燃油车,比如说那款自主品牌的SUV,价格大概15万到16万,配置差不多,但油耗一年下来可能要3000块左右(我估算是非洲水平出发,每升7元百公里8升),总花费摆在那儿。你会觉得,新能源车虽然买贵点,但它的使用成本可能会低30%,这是粗略心算。折旧快,售后维修复杂?这又是个问题。
我在修理厂跟维修工聊过,他说:新能源车的电池平时不用担心,只要我不给它放养,出个大事几乎没有。但如果电池出问题,修起来贵得不行,要换电池,那就不是个小修了。
国产新能源车经过几年发展,技术其实在迅速追赶。比亚迪、吉利都在用自己的平台,性能也各有优劣。吉利的新能源车,价格偏低,优惠力度大,续航能到400公里(估计,差不多,也没跑偏太远),但真要你出远门,还是会担心充电的问题。
有个细节让我觉得挺有趣,我刚才翻了下朋友的相册,他用的那个车牌照的贴纸还挺漂亮,是他们自己贴的,第一天开出去,朋友就抱怨都快没有充电站了。我觉得这个都变成心里暗示,谁都不知道未来几年会怎样。
你是不是也在想,国产新能源车,真能走多远?还是说,到底是优惠让人冲动购买,还是技术真能硬核到让人放心?其实我一直在琢磨,好车能不能靠性价比赢得市场?还是最后还是得看品牌和口碑?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觉得,未来的新能源车会不会变成移动电池包?我之前还听说过,电池可以反向给手机充电,甚至给家用电器供电。有点神奇,但这估计还是科幻片里的场景。你怎么看?有没有想过,未来出门不用带油箱,只带个充电宝一样的电池盒子?
这条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坑。供应链的稳定性。有些电池厂商库存可不多,过去一段时间,整车厂为了保证供货,其实牺牲了利润。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去年一些电池价格涨得快,短时间内涨了10%以上。
这个市场里,谁能稳一点?我猜,还是要看规模经济和供应链的布局。比亚迪自产电池就很强,他们的刀片电池能保证安全且超长续航(其实我觉得,技术的核心,是把成本和风险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而且,关于维修、售后,国产车慢慢在建立自己体系。记得一次朋友去4S店,维修工跟我说:新能源车复杂得很,很多零件都不一样,换个电池要预留空间,特讲究。对比燃油车,零部件和工序都成熟太多了。
我反复琢磨,国产车是不是在技术追赶中表现得太虚?还是已经贴上了性价比的标签?这也是个陷阱——你说便宜点就代表没未来吗?我猜,还是要看未来创新的力度。可能过两年,续航突破、充电速度飞跃,那时问题就变得还算可以接受。
所以,买不买这个车?我其实挺犹豫的。毕竟,买贵了养车也疼(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未来也不敢完全赌它能一直便宜。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比如城市代步、家庭日用,可能都会把续航和便利度压得更高。
到底国产新能源车还会不会继续火下去?我真没搞明白,但这场变局,又让我觉得像百家争鸣的时代。你有没有猜测,这场新能源的会最后变成哪一种局面?问得有点随意,但这个话题,还挺有意思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