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

奥迪A5L和Q6L e-tron杭州上市,轴距加长座椅定制专为中国人

一汽奥迪这次又在杭州搞了个技术周,说是发布会,其实更像是老友聚会。现场摆着新出的Q6L e-tron家族,还有A5L,价格也直接摊开:纯电那边34.88万起到39.88万,燃油的A5L则23.98万起步。这种明码标价,不用再跟销售磨嘴皮子。

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有驾

说到国产奥迪进化史,我爸还记得当年单位里第一辆红色奥迪100,一晃三十多年,从1988年开始就在中国扎根。后来1999年出了加长版A6,那时候同事都说“德国人终于懂咱们腿长了”。今年又来个新鲜玩意儿——华为智驾技术第一次上豪华燃油车,也是头一回听师傅在修理厂里念叨,“以后车不是你开,是它自己琢磨怎么走。”

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有驾

我去年刚换过一次座椅套,这回去展厅摸了一下新款A5L后排,那坐垫软硬正好,还带60毫米腿托和118毫米侧翼。邻居老王试坐完就说:“这后排靠背角度调得比我家那台旧雅阁舒服多了。”其实他家那台已经快报废,但每次聊车总要拿出来比一下。

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有驾

有意思的是,一汽版的A5L把轴距拉到了2969mm,比海外多77mm。师傅顺嘴就提,“以前咱买进口,都嫌空间小,现在他们主动给你做大。”还有125kW低功率版本,据销售小赵讲,这就是为了让预算紧张的小年轻也能尝试B级豪华轿车,不用非得攒到年底等高功率EA888机型。

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有驾

关于那个E³ 1.2电子架构,说白了就是屏幕更多更大——主驾11.9寸,中控14.5寸、副驾娱乐10.9寸,还有13.1寸HUD抬头显示,可以把导航路线直接叠在前挡风玻璃上。我妹看见副驾屏还问能不能刷剧,小赵摇头:“只能娱乐点歌,看电影不太行。”

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有驾

群里有人讨论过智能语音助手,有段时间传出误解,以为只认普通话,其实现在升级后四川话、东北话都能识别。有一次我喊“打开天窗”,结果它自动弹出空调界面,估计还是有点学习成本,不过确实方便不少。

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有驾

至于那个乾崑智驾®系统,上个月修理厂碰见一个撞坏激光雷达的案例。据维修师傅讲,新款雷达嵌入式设计还带恒温自清洁,下雨雪泥泞不用担心被糊住。但价格可不便宜,更换下来接近两万元,所以平时还是别乱冲积水路段。

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有驾

有人纠结选哪家的A5L。一汽底盘偏舒适、空间大、传统三厢隔音厚道;上汽操控灵活、溜背造型掀背尾门帅气,还无框门。不少年轻人冲着外观买,但老司机还是觉得坐起来舒服才是王道。我表弟刚毕业买了一辆二手上汽版,每逢节假日拉着朋友出去浪,总吐槽高速风噪稍微大些,不过掀背装东西是真的方便。

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有驾

纯电Q6L e-tron方面,这次主打PPE平台和800V快充,107度宁德时代电池包据群友自测续航能跑700公里以上。不过实际冬天掉电厉害,有人反馈北方零下十几度时最多只能跑五百多公里。不过充电速度挺快,我亲眼看见展厅演示10分钟补294公里续航,比以前那些慢吞吞的车型强不少。“Bank Charging”兼容800V/400V桩,小区地下停车场偶尔找不到合适桩,只能去附近商场碰碰运气——这种情况估计大家都有体会吧?

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有驾

驾驶辅助能力也是卖点之一,无图方案可以识别红绿灯倒计时,在城市路口自主启停决策。有朋友试过高峰期堵车,他说系统预判加塞车辆挺准,就是偶尔遇到自行车横穿马路,会提示提前减速,但实际反应略慢半拍。“鬼探头”风险提示功能,在上海市区很受欢迎,因为早晚骑共享单车的人太多,经常突然窜出来吓一跳。高速上下匝道汇入汇出也算顺畅,就是第一次用的时候有点怕手离方向盘,被老婆骂“不靠谱”。

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有驾

动力输出方面,没有特别夸张的数据,全靠底盘调校取胜。一位做二手生意的大哥评价:“丝滑流畅没顿挫感,就像踩棉花一样。”不过运动座椅软硬适中,对腰不好的人来说算是一种福音。我自己晕过一次新能源SUV,那种忽快忽慢真难受,而这台Q6Le-tron基本没有这种问题,多级能量回收系统设定合理,也不会让乘客感觉拖拽感明显。

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有驾

冷门配置方面,有网友发现副驾驶隐身模式很神奇,可以一键关闭娱乐屏内容,不怕孩子乱操作。全系标配云感座椅其实隐藏一个彩蛋,据厂家内部消息透露,用的是特殊泡沫材质,对汗脚用户特别友好——夏天久坐不会闷热发黏。这细节平常没人注意,可真用了才知道差异在哪儿。

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有驾

最后闲聊一句:这些车型到底是不是“中国特色”?某种意义上,是被市场一点一点逼出来的。从最早公务员追捧,到现在年轻家庭关注智能体验,再到维修圈子里琢磨保养费用,各类需求全堆一起。如果以后哪个品牌敢再缩减空间或偷工减料,大概率分分钟被群嘲翻篇吧。

中国车企实测:揭秘把中国人需求研究透后的造车真相-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