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挺妙的,当年那些在街巷里“招摇过市”的玩意儿,现在反倒成了心尖上的朱砂痣。就拿摩托来说,搁当年,谁家要是蹬着辆 Yamaha XV400 在村口遛弯儿,那绝对是惹人艳羡的主儿。可眼下呢?路上梭的都是大排、电喷的,谁还惦记着那“小肚鸡肠”的太子车?
说起这 XV400,它可不是凭空捏出来的。Yamaha 为了在全球地盘上跟其他机车厂叫板,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就捯饬出了 XV1000 和 XV750,明摆着是冲着欧美市场去的。有了这两款 V 型双缸的铁马,Yamaha 才算在中大型车这块儿码住了地盘,不用老倚仗着那些二冲程或者直列三缸、四缸的家伙什儿撑面儿。后来,他们又捣鼓出了 XV500 和 XZ400,XV500 往外销,XZ400 则主攻国内和亚太那一亩三分地。
XV400 的光景其实不长,刚露头就被 XVS400 Drag Star 顶替了。不过,它在咱国内摩友的心坎里,还是占着一席之地的。想想那会儿,谁还没见过几台“缩水油箱”版的 XV400 呢?
初代 XV400(26M)是 1983 年呱呱坠地的。它用的是风冷 V 型双缸机子,排量 399 cc,最大马力 40 匹。那辰光 Yamaha 还给它添了个叫 YICS 的玩意儿,说是能抬高低扭,还能省几个油。车架是铁骨铮铮的,后减震是孤零零的,轴传动,油箱 11 升,座高 745 mm。今时今日看来,这些硬货都不算啥,但在彼时,已经能算得上是鹤立鸡群了。
到了 1987 年,二代 XV400(2NT)姗姗来迟。这代车有平把和高把两种调调,机芯没变,马力也没涨,还是 40 匹。面向洋人那边的还是 XV535。这代 XV400 最大的改头换面就是卖相,变得更清癯了。特别是那个 8.6 升的 “小蛮腰” 油箱,让一众国内车友铭心刻骨。这“小肚腩”造型,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
1989 年,Yamaha 对二代 XV400 做了个小手术。最要紧的就是换了个 13.5 升的 “正常尺码” 油箱,骑乘姿势也略微动了点手脚。后头的进阶,主要就是车壳子上动了点心思。比方说,1990 款起,油箱上的 Virago 铭牌从贴纸摇身一变成了浮雕凸字,金灿灿的金属件也更多地用上了抛光/电镀工艺。1992 款起,还标配了个靠背,给后座的爷们儿省了不少劲。末了一次的更新是在 1994 年,换了个新装。
在东瀛本土,XV400 后来就被新来的 XVS400 Drag Star 和 XVS400C Drag Star Classic 给取而代之了。但在欧美那旮旯,XV535 一直卖到了 2005 年之后才鸣金收兵。
现在倒回去瞧瞧 XV400,它或许已经跟不上趟了。但它曾经代表着一种活法,一种对撒欢儿的憧憬。它不单单是一辆铁驴子,更是许多人的青葱岁月。它在咱国内机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习以为常的看法相左,XV400 的价值不在于它的跑分,而在于它烙印的时代印记。它目睹了国内摩托车市场的萌芽,也承载着一代人的希冀。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摩托当成一种代步工具时,有没有忽略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XV400 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即使被时代更迭,也依旧值得我们缅怀。
那个年头,家底儿虽然寒碜,但是老百姓对将来的盼头是热乎乎的。一台 XV400,承载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指望,也可能是一个后生仔的梦想。
如今,XV400 已经摇身一变成了藏品,成了情怀的代名词。它也许不再是马路上最快的角儿,但它一定是最有故事的崽。它像一位老伙计,静悄悄地讲着往日的风光,也提醒着我们,别忘了那些曾陪我们走过二八年华的伴当。
回过神来想想,当年那些骑着 XV400 在风里驰骋的毛头小子,现如今都已人到中年了。他们也许已经不再玩机车,但那段记忆,却像纹身一样,烙在他们的心房里。这大概就是情怀的魔力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