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财经新闻和新能源圈,2025年1月初的热搜几乎被宁德时代承包了。
先是1月7日,美国国防部突然将宁德时代列入中国军工企业黑名单,也就是那个1260H清单。
国内网友直接炸锅,这是要彻底封杀宁王,在美国的电池工厂项目是不是要凉凉。
更夸张的是,早在2023年9月,宁德时代与福特合作的密歇根州电池工厂就因政治审查被迫暂停。
当时不少人嘀咕,这不是被美国卡脖子了,技术会不会被掏空。
可谁能想到,项目不仅在2023年11月重启,而且特斯拉还在2024年底主动找上门来。
要在内华达州用宁德时代的技术授权建厂。
最让人意外的是,2025年11月13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态。
如果特朗普愿意对中国电动车供应链投资敞开大门,宁德时代愿意考虑在美国建厂。
这次宁德时代到底经历了啥。
赴美技术输出到底是认怂还是神操作,咱今天就来唠唠。
第一部分,从被暂停到被拉黑,宁德时代赴美之路有多坎坷
先给大伙儿理理时间线。
2023年2月14日,福特汽车高调宣布,将投资35亿美元,在密歇根州马歇尔市建设BlueOval电池产业园。
宁德时代提供技术授权和服务支持,工厂全归福特所有。
当时业内一片叫好,宁王终于杀进美国市场了。
原计划年产能35GWh,够供应40万辆电动车,提供2500个就业岗位,2026年投产。
可好景不长。
2023年7月,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盯上了这个项目。
公开质疑宁德时代会不会通过技术授权窃取美国技术,这是不是中国军方的特洛伊木马。
直接给福特发质询函。
结果9月项目被迫暂停,国内网友集体悲观,美国就是不想让中国企业赚钱。
更狠的还在后面。
2025年1月7日,美国国防部直接把宁德时代列入1260H清单,也就是中国军工企业名单。
理由是可能支持中国军事活动。
宁德时代火速回应,这是一个错误,我们从未参与任何军事业务。
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招根本没把宁德时代拦在美国门外。
2023年11月21日,福特宣布重启项目,虽然产能从35GWh削减到20GWh,就业岗位从2500人减到1700人。
但工厂还是照常推进,预计2026年投产。
特斯拉也在2024年底跟宁德时代达成合作,要在内华达州用宁德时代技术生产储能电池。
初期产能10GWh,2025年启动。
更让人意外的是,2025年11月13日,曾毓群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态。
如果美国愿意开放,宁德时代考虑直接在美国建厂。
这话一出,宁德时代股价当天暴涨超过5个点,收盘涨3.29到282元每股。
从被质疑到被拉黑,再到主动示好,这一路走得跌宕起伏。
但宁德时代不仅没退缩,反而越挫越勇。
第二部分,被拉黑却没被踢出局,宁德时代凭啥还能在美国搞事
这就是关键了。
美国的1260H清单看着吓人,其实只禁止美国国防部跟清单上的企业签采购合同。
对民用市场几乎没影响。
也就是说,宁德时代不能给美军供电池,但给福特特斯拉这些车企供货完全没问题。
更绝的是,宁德时代在美国压根就不直接建厂,用的是技术授权模式。
福特BlueOval工厂是怎么玩的。
福特出钱,35亿美元全掏,出地出人,100控股。
宁德时代只提供专利授权和技术服务,派少量工程师指导。
核心设备比如涂布机卷绕机全是国产定制款,美国拿到的只是生产配方。
想逆向工程都没门儿。
特斯拉内华达工厂也是同样套路。
2024年底传出消息,特斯拉计划在内华达州斯帕克斯市用宁德时代技术生产储能电池Megapack。
初期产能10GWh,2025年投产。
还是技术授权模式,特斯拉自己掏腰包买设备,宁德时代只管收专利费。
这波操作就很高级了。
美国车企拿到了全球最先进的电池技术,比如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专利。
宁德时代既赚了钱又守住了核心秘密,还规避了技术转移的政治风险。
据行业人士透露,每GWh授权费高达数千万美元。
福特工厂20GWh产能,光授权费就能收几亿美元。
而且这笔钱是前期就收的,工厂建不建成宁德时代都不亏。
难怪业内人士感慨,这哪是被卡脖子,根本是躺着赚美元。
更关键的是,这种模式让宁德时代彻底掌握主动权。
核心技术不出国,生产设备从中国进口,美国只能按照宁德时代的规矩来。
一旦美国车企想自己搞,没有持续的技术支持和设备升级,电池性能立马落后。
这就像你买了可口可乐的配方,但可口可乐每年还在研发新口味,你永远追不上。
第三部分,美国车企为啥非要宁德时代的技术,这技术到底多香
要说美国为啥离不开宁德时代,得先搞清楚现在电池行业的命根子在哪。
简单来说,就是高能量密度加超快充加低成本的磷酸铁锂技术。
美国现在推电动车最大的痛点就是续航焦虑和充电慢。
特斯拉的4680电池虽然厉害,但成本高良品率低,据报道只有85左右。
通用福特自研的Ultium电池能量密度不够,续航只有400到500公里。
而宁德时代的神行Plus磷酸铁锂电池,2024年4月发布,直接碾压全球同行。
能量密度205Wh每公斤,全球首款突破200的磷酸铁锂电池,比普通版本高30。
续航能力单次充电超1000公里,比特斯拉Model3标准版多300公里。
超充性能支持4C超充,充电10分钟能跑600公里,相当于1秒1公里。
峰值功率超700千瓦。
循环寿命超3000次充放电,相当于开10年不用换电池。
成本优势每度电成本比三元锂低三成,这简直是美国电动车企的梦中情电。
更关键的是,这项技术是宁德时代花了5年时间砸出来的。
2024年研发投入186亿元,近十年累计超700亿元。
从材料配比比如正极材料的纳米级包覆技术,到制造工艺比如极片的连续辊压技术,全都是自主可控的独门秘方。
美国车企就算拿到生产线和专利授权,没有这些底层knowhow,照样造不出同级别的电池。
宁德时代2024年新增授权专利6158项,平均每天16.8项。
研发团队超2万人。
美国车企就算拿到今天的技术,3年后宁德时代又是新一代了。
这就是为啥福特特斯拉宁可给授权费,也要跟宁德时代合作。
自己研发要10年,直接买技术只要3年。
而且宁德时代的技术不是一次性买断,是持续授权加服务。
每年都要交服务费,设备升级维护都要宁德时代派人。
这就相当于美国车企给宁德时代打工,只不过名义上工厂是自己的。
第四部分,福特工厂产能砍了四成,是认怂还是精明
这里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玩味。
2023年11月福特重启项目时,悄咪咪把产能从35GWh砍到了20GWh。
就业岗位从2500人减到1700人。
福特给的理由是美国电动车市场增速不及预期。
但真相可能更复杂。
首先从市场角度看,美国电动车市场确实在降温。
2024年美国电动车销量约156万辆,比2023年只多了12万辆左右。
2025年1月销量11.5万辆,全年预计能到170万到180万辆。
远低于中国的900多万辆和欧洲的300多万辆。
而且特朗普2025年重新上台后,扬言要取消电动车补贴,市场前景更加不确定。
福特削减产能,某种程度上是及时止损。
其次从成本角度看,20GWh产能刚好够供应福特自家的电动皮卡F150Lightning和MustangMachE。
大概23万辆每年。
产能太大反而要给其他车企供货,等于给竞争对手做嫁衣。
削减产能反而能把技术优势留在福特内部。
最后从政治角度看,产能越小中国技术占比越低,受到的政治审查压力就越小。
福特这波操作既拿到了宁德时代的技术,又给美国政客一个我们在控制规模的交代。
可谓一箭双雕。
反观宁德时代虽然产能削减了,但授权费和技术服务费一分没少。
据传每GWh授权费高达数千万美元,20GWh就是几亿美元。
而且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哪是被砍单,根本是躺着赚钱的高级玩法。
更关键的是,福特工厂只是宁德时代全球布局的一小步。
欧洲匈牙利工厂2024年投产,产能100GWh。
印尼工厂2025年投产。
墨西哥西班牙工厂也在建设中。
美国市场只是其中一环。
而且技术授权模式的好处就是轻资产高回报。
宁德时代不用自己掏钱建厂,省了几十亿美元,只管收专利费和服务费。
风险全在福特身上。
就算2026年项目黄了宁德时代也不亏。
这才是真正的商业智慧。
结语,宁德时代这次真的赢麻了
从2023年2月官宣合作到9月被迫暂停,11月削减产能重启。
再到2025年1月被拉黑后依然谈笑风生,11月主动示好愿意考虑赴美建厂。
宁德时代这一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的海外布局。
既没丢技术底线,核心专利牢牢握在手里。
又拿下了美国市场,福特加特斯拉两大客户。
既守住了利润,技术授权费稳赚不赔。
又规避了政治风险,工厂归美国企业所有。
这哪是被卡脖子,根本是用技术换市场的高端局。
更关键的是,这次事件给所有中国企业上了一课。
出海不一定要自己建厂自己投资。
技术授权加专利收费的轻资产模式,或许才是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最优解。
就像华为5G专利授权给全球企业一样,技术才是最硬的通行证。
宁德时代2024年研发投入186亿元,近十年累计超700亿元。
新增授权专利6158项,平均每天16.8项。
正是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让宁德时代在全球电池行业站稳了脚跟。
美国想卡也卡不住,想封也封不了。
因为美国车企离不开宁德时代的技术。
福特的F150Lightning,特斯拉的储能电池Megapack,都要靠宁德时代的技术支撑。
这才是真正的底气。
下次再有人说中国企业出海就会被欺负,咱就把宁德时代的成绩单甩过去。
技术是咱的底气,市场是咱的底牌。
谁想薅羊毛,门儿都没有。
最后灵魂拷问。
如果换作是你会像宁德时代这样以技术换市场吗。
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