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电动车市场打得那叫一个热闹啊,价格战打得跟菜市场大甩卖似的。
有个叫刘科的专家站出来说了几句大实话,他说现在电动车搞得跟智能手机似的,动不动就整大彩电、大屏幕,这不是本末倒置嘛!
车子最要紧的是啥?
得跑得动、刹得住、撞不烂啊!
刘科给大伙儿算了一笔账:咱们国内19家上市车企加起来赚的钱,还赶不上日本丰田一家公司的三分之一。
现在各地都在抢着上电动车项目,就跟赶集似的,结果产能太多卖不出去,只能靠降价抢生意。
问题是降价容易赚钱难啊,总不能为了便宜连质量都不要了吧?
他还打了个比方:电动车就跟穿衣服一样,得看天气。
深圳这种暖和的地方开纯电动车还行,要是到了东北那嘎达,冬天电池续航直接打对折,这不是坑人吗?
所以沈阳那边搞的甲醇混合动力车就挺聪明,用当地便宜的煤做成绿色甲醇,大货车用这个能省45%的油钱呢!
说到续航,刘科直摇头:现在电动车动不动就说能跑600公里,可谁天天跑这么远啊?
为了那1%的长途需求,天天驮着几百斤的电池跑,这不是浪费吗?
他建议搞“混搭”,平时用电,出远门用甲醇,多实在!
加油站改造成“全能服务站”也是个好主意。
花几万块钱改装一下,既能加油又能充电。
贵阳的出租车早就在用甲醇了,新疆、沈阳那边也在慢慢推广。
虽然新东西大家接受起来需要时间,但好东西总会发光的。
刘科还提醒国内车企:别光盯着国内这点数据就盲目扩产。欧美那边电线都老掉牙了,根本带不动那么多电动车。卖车之前得先看看人家电网受不受得了啊!
现在车企一个比一个能吹,三天两头出新款。刘科说这都是虚的,关键得把车造轻点。现在车子越造越重,逼着加电池,这不是恶性循环吗?有那钱搞噱头,不如实实在在搞研发。
最后刘科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造车是个慢功夫,该淘汰的就得淘汰。
政府招商也得悠着点,不能见个项目就上。
你看哈尔滨亚冬会和杭州亚运会都用上甲醇车了,技术没问题,关键是把加甲醇的站点建起来。
说白了,电动车行业现在需要降降温。别整天想着怎么把车变成移动KTV,先把车造好比啥都强。技术路线要多样化,不能把宝都押在纯电动上。扩产也得看市场脸色,别跟风瞎搞最后赔得裤衩都不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