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境汽车夏季高温测试,体验细节打磨,智能座舱流畅升级

启境汽车最近的夏季测试,真不是走个形式那么简单。现场就像一个大型“用户抱怨提前化解”实景剧。那些传统的“跑圈、测动力、飙参数”的老套路,这次都不再是主角了。靠前的位置留给了空调降温速度、座椅通风到底爽不爽、高温下的屏幕看不看得清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说这不是“挑刺”?人家偏偏就靠挑这些刺来精雕细琢。

这次测车的头牌,就是首款启境量产车型。地方当然还是选择了最考验人的夏天高温现场。技术团队里刘嘉铭和靳玉志带着人马,在三伏天的测试场上汗流浃背,一边磨车,一边琢磨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不是那种凭空捏造的需求,而是扎扎实实来自真实生活的细节:上班族赶早高峰,车里闷热带来的不适,家庭举家出游当天座椅每个人都得舒服,智能系统到底跟不上手速,还是卡顿瞎响应,统统都要过一遍。

说起来,启境这伙人确实讲究。测试科目里专为用户体验开辟了一个区,把场景想得比用户还细。早高峰的“真实通勤模拟”,不光跑了一遍流程,还给加足了“满载+高温”双重难度。家庭出游那段也是实打实装满了东西和人,考验动力底子,还要看智能座舱各种交互是不是跟得上节奏。搞测试不是堆冷参数,而是把每一步都做成“用户视角的小剧场”,老老实实数一数到底爽不爽。

别的厂商秀智能座舱总爱吹牛——说什么多屏联动、语音助手懂你。“懂你”这事,启境没瞎整营销。他们做的是连高温影响都算在内。比如鸿蒙座舱的反应速度、语音唤醒是不是能跟上你的嘴,点屏幕会不会有卡顿。每一个流程都要在那种室外地表都能煎蛋的温度下测。靳玉志一句话点破:“智能体验不光是新鲜,关键是不能掉链子。”感情科技不只是炫酷外壳,而是让日常小操作变得无感而顺手。

要说压轴的细节,还得看测试数据怎么量化。这次团队引了一套体验评分体系,终于不是拍脑门说“舒服”了。空调降温时间量化出“热舒适指数”,智能系统的点触速度和卡顿感归成“操作流畅度”。用数据说话,主观感受变成可追踪指标。这样改进起来就有章可循,工程师不是光凭情怀做事,毕竟“测起来才算数”。

细心地测车,别以为就是搞大项目。连小小噪声振动,都被盯得死死的。高温下,车内塑料件热胀冷缩会发出细小异响。许多厂商只看安全和性能,但启境的工程师见不得用户多皱一下眉,连夜改工艺,把那点杂音消得干干净净。愿意因为一句“有点响”熬夜折腾,这种事儿不是谁家都能做到。用户不说,自己就盯出来,难怪别人车卖给你是一锤子买卖,启境这帮人偏要把车做成“有温度”。

高温下还有不少意外发现。比如有的交互设计路径,实际操作比预期不顺手,尤其是气温一高,人的耐烦程度就没那么强。当场调整交互逻辑,界面布局也是逮住问题就动手。没有繁琐流程,一边测试一边改,测试场开成半成品的“大补丁工作坊”。每一个改进的点,都是为了用户能少骂一句、用得顺畅一点。

反过来看市场,其实很多车企还停留在性能和参数的自我满足里。而启境汽车更像是在为“场景体验”下重注。不是那种一挥而就的豪门范儿,也没把“用户关怀”喊成口号,而是真的每一步都要落实到具体测试里。用户体验没那么虚,无非就是让人在极端环境下用起来没毛病。你想想,一个座舱不是吹壳子,是会关心你一到夏天满头大汗,那才叫会做人。

启境汽车夏季高温测试,体验细节打磨,智能座舱流畅升级-有驾
启境汽车夏季高温测试,体验细节打磨,智能座舱流畅升级-有驾

车型的测试流程,等于提前帮用户踩了所有坑。测试清单上撞到的每一个细节,比如空调温度变化速度、风力是否直达、热舱里的屏幕看不看得清、座椅透气程度,大到智能系统一整套逻辑设计,小到塑料面板热胀冷缩的异响,全都逃不掉。别人造车搞噱头,启境是“把自己放在车里数每一口气”。如果车里有哪个地方让你不舒服,基本都在测试场里提前说清楚。测试工程师的世界,确实比用户还挑剔。

有意思的是,测试方法越来越像“心理测量学”。各项目不只是数据说话,主观评价被人性化量表替代,比谁更懂用户用得舒不舒服。比如空调速度——不是为了凑功率,而是确实在夏天让人透一口气;智能系统流畅度不是吹“不卡顿”,而是真能跟上你的操作速度。点点滴滴的体验背后,其实是对细节的无限放大。

这场夏季测试也给行业提了个醒。智能化、人性化如果只是站在宣传牌上刷存在,用户迟早会用脚投票。只有把用户的感受作为全程的出发点,把每次测试都变成还原生活场景的实战演习,才能把科技的炫酷和生活的温暖结合起来。启境汽车的做法,就是先让工程师变成“用户本尊”,测试每一个场景下的真实体验,再用一套科学量化体系收拢评估标准,最后一遍遍打磨到没毛病。

所以,如果以后你坐进启境的车,空调打得快、座椅通风够劲、智能系统又好用又省心,不用觉得是“高级配置加持”,而是背后有一群连夜调细节的工程师在为你服务。这种车,胡乱吹一句“老百姓的贴心棉袄”,其实也不算太夸张。毕竟,把用户体验做到这种份上,比堆参数更管用。

启境汽车夏季高温测试,体验细节打磨,智能座舱流畅升级-有驾

有时候,好车的标准就是坐起来顺心,开起来省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