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消费者顾先生近日遭遇购车维权困境。据其反映,5月10日从海宁驱车80公里至平湖金昌宝顺宝马4S店,原计划购置指导价36.99万的325Li车型,最终却在销售引导下签订325i车型定购协议,次日反悔要求退还2万定金遭拒。
争议焦点梳
1. 价格预期偏差:消费者主张销售曾承诺325Li车型21万落地价,到店后被告知需22.2万
2. 车型配置差异:短轴版325i较目标车型轴距短11厘米,指导价差2万但成交价差缩减至1.7万
3. 增值服务捆绑:合同强制附加1万元终身质保套餐
4S店提供的《产品定购协议书》显示:
- 车型:2023款325i M运动套装
- 车价:20.08万元(含购置税、保险)
- 增值服务:终身基础保养(价值1万元)
据该店市场经理解释,销售流程符合规范:
"客户全程确认车型配置,合同明确标注车辆信息。根据集团规定,非质量问题的个人原因退定不予支持。"
汽车行业人士指出三大消费陷阱:
① 跨区域报价存在地域补贴差异
② "店庆特价"多为营销话术
③ 增值服务利润率可达40%-60%
目前双方协商仍陷僵局:
- 4S店最新方案:325i车型加赠车衣,总价21.2万
- 消费者诉求:全额退还定金
市场监管部门提示,购车时应重点关注:
1. 书面确认具体车型及配置代码
2. 明细列出所有收费项目
3. 留存销售承诺的录音证据
该事件折射出汽车销售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困局,消费者维权仍面临举证难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