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MEGA在街头自燃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刷屏,火光与浓烟瞬间吞噬了流量与口碑。
这不由得让人回想起不久前小米SU7在成都街头发生的一起事故。两起相隔不远的事故就像一面反映现实的镜子,揭示了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对于汽车制造商,特别是那些新兴的品牌,一次单一的事故所触发的公众舆论风暴,其造成的破坏可能会远远超过事故本身的影响。
考虑到当前自媒体时代的传播趋势,一个事故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产生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
对传统的燃油车而言,一次交通事故或者一个备受争议的自燃事故,往往只是社会新闻报道中的次要内容。然而,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这无疑是头条新闻,可能会给车企带来一场全面的危机。如果处理方式不恰当,轻微的情况可能导致销售量减少,而严重的情况则可能导致企业停业。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其最基本的特性也是安全性。在众多花哨的外观和各式各样的配置之下,安全始终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和支撑。与燃油车经受了一个世纪的考验相比,电车的电池在许多人眼中,似乎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潜在危险。
如果发生如车门不能正常打开或车辆自燃这样的严重交通事故,这将直接威胁到用户的心理安全,使得品牌之前的所有承诺都化为乌有,之后的任何安全问题都会被放大处理。
理想MEGA以其独特的造型在汽车界独领风骚,本就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自燃事件无疑在短期内会给理想蒙上了一层阴影。
雷军为小米汽车制定的宏大规划和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都有可能导致这一切被彻底摧毁?
所有这些问题的核心原因是公众对新能源技术的担忧,特别是电池的安全性,这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议题。例如,部分消费者选择不购买没有宁德时代电池的汽车,而更多的悲观人士则认为即使是电池也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性。
在这个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任何事故都有可能触发或加剧公众对新能源技术的焦虑。这种情绪在短时间内会无休止地传播开来,再加上公众的无底线恶搞和扩散,逐步形成了一种对新兴车企的负面舆论狂欢效应。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对这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在当前这种近乎严苛的舆论氛围下,对于汽车企业的公正性如何?这究竟是好运还是厄运?即使像首富雷军这样的人,也会因为接连不断的不公平事件和公众舆论而感到焦虑和抑郁。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其中混杂了大量网友的情绪,甚至还涉及到黑公关恶意抹黑等不正当的竞争违法行为。在事故调查结束之前,汽车制造商不能主观地向外界发表意见,但现在,外界的舆论已经对汽车企业进行了“定罪。即使在未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金钱去对抗那些被称为“黑嘴黑公关”的行为,也无法恢复人们最初的印象,污名化的标签已经变得难以摆脱。
对于新能源车企,生于当今这个年代,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乘着新能源技术革命的发展浪潮可能会一飞冲天。不幸的是,舆论的浪潮或许会把你席卷到深渊之中。
有人说,车企变得如履薄冰了,对消费者是好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