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源A06没爆火,但悄悄成了务实派的优选,10万出头配CDC悬架和双叉臂底盘成为同价位少见的高配选择

启源A06没爆火,但悄悄成了务实派的优选。10万出头,配CDC悬架、双叉臂底盘,这配置在同价位里几乎独一份。

我一开始也是看到朋友圈的某某说启源A06啥啥啥的新闻,觉得新车销量表现一般,没啥亮点。谁都知道圈内大哥们都喜欢用数字说话,但我心里还是有点疑问,毕竟这车才刚上市,市场反应不算差,销量也不是一无所获。

我记得去年去厂里,跟修车师傅聊起这车,他听到价格后,直接反问我:你觉得十万块的车,能装得多装?能开得多快?当时我还笑,说:怎么不可能,也就看厂家怎么调调调底盘、调调调悬架。没想到,他随嘴一说:我觉得启动调校得还挺到位的,坐着还不错。一瞬间,我心里那点翻腾的疑问居然被打散,尤其是看到他还用还可以这个词。

启源A06没爆火,但悄悄成了务实派的优选,10万出头配CDC悬架和双叉臂底盘成为同价位少见的高配选择-有驾

讲真,说到这些配置,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就是个中庸的水平嘛,没啥惊喜。但我想提醒一下:务实派的车友可不在意那些配置堆得多高,他们更关心实际用车体验——底盘稳不稳、油耗能不能接受、空间够不够用。

说到空间,启源A06的后排腿部空间明显优于一些同价位车,我专门找了个朋友,身高有1米78,坐进去后觉得比他之前开过某啥SUV好一点点。大概因为它的后排坐垫不是特别短,而且座椅的包裹感不错。这点挺关键,就是重要不是车身长宽多大,而是坐得舒服这件事。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个价位很多车都还在用简单的扭力梁或者非独立悬架——你想,花十万块左右,谁会要求跑高速就像个跑车?实际上,日常调校到位的悬架,带来平顺性比追求极限操控更实在。

而启源A06的CDC悬架,我觉得比传统悬架讲究多了。它可以根据路面变化,主动调整阻尼。去年那次高速突然下雨,路面变得湿滑,试驾那会儿,车底传来的震动明显比普通悬架更柔和,我还记得那会儿路上的司机都在低头搞微信,没注意到这点。

启源A06没爆火,但悄悄成了务实派的优选,10万出头配CDC悬架和双叉臂底盘成为同价位少见的高配选择-有驾

这让我心里产生一丝务实、感知一下车的满足感。

再聊底盘结构。其实双叉臂底盘在这个价位车里算是个稀罕货了。你懂的,同价位车很多用扭力梁,虽然成本低,但操控和乘坐舒适性总不是一个层级。这个配置我觉得就像买菜用个好点的菜刀,买便宜刀用着用着就得换,不划算。

我还没忘了提供应链。这块我总结了点:启源A06的零配件,用料不像高价车那样豪华,但品质够用。比如那些卡扣、密封圈,都是在国内优质供应商定制。听修理工说,他们返修的频率其实还挺低,除了正常的磨损外,没有什么特别棘手的问题。

你会不会觉得这不会是骗数据吧?其实我也不确定,但大众的经验告诉我,一个成熟的供应链,能保证车的可靠性,不一定意味着用料多豪华。

面对同价位真香的对比,我想问下:你更在乎什么?是科技感?还是用得顺手?我身边有朋友说,他不是特别喜欢那些多屏幕的设计,觉得繁琐,反正开车也不在哪儿脱离大屏。启源A06白天看,还挺耐看的,一切都很务实。

启源A06没爆火,但悄悄成了务实派的优选,10万出头配CDC悬架和双叉臂底盘成为同价位少见的高配选择-有驾

也要承认,略显平庸的外观在某些颜值控心里不是点加分,但买车不都这么回事?必要的实用性和耐用性才是关键。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车能在十万出头的价位,把CDC悬架和双叉臂底盘放在手里?这要考虑到研发流程的复杂,以及供应链的博弈。根据我的经验,研发能调到这个水准,其实不简单——研发团队要不断踩点、调参数,不然哪像我们做手机软件一样,今天调一调就推新版。

那些配置,像是潜艇的潜望镜——不特别耀眼,但看得清,更实际。

问你:你觉得,有没有那种配置够用、舒服就行就突然觉得挺满足的车型?我觉得,很多人其实就是这样,车子不用多花哨,但便于日常用,耐操,能陪你走很多年。

启源A06没爆火,但悄悄成了务实派的优选,10万出头配CDC悬架和双叉臂底盘成为同价位少见的高配选择-有驾

我最近还在观察一个细节——那家4S店的销售朋友跟我说:今年销量多点没啥关系,主要是看客户回头率,这个配置能不能让人感觉真值。

随便聊一句,我猜测这车的保值率不会特别高(不确定,说多了可能会被喷),可能也就比那啥骚气的两三档车高那么点。

你是不是也曾经困惑过,我投资的这点钱,真正用到的配置是不是都用得上?(这段先按下不表)

用车,没那么玄。配置再多,不如用起来顺手。你会怎么想:配置够用,还是追求极致?

启源A06没爆火,但悄悄成了务实派的优选,10万出头配CDC悬架和双叉臂底盘成为同价位少见的高配选择-有驾

还是说,有没有那种反正陆续升级心态,让人走在路上觉得满足就好?

不打算打个包票,反正我觉得,务实派这条路,可能才是咱们最能脚踏实地走的路线。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