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听劝”学:一场由98%用户主导的“顶配”革命
这事儿放眼整个汽车圈,甚至整个商业圈,都算得上是一件奇闻。你敢想吗?一家车企,新车刚发没多久,雄心勃勃地推出了高、中、低好几个配置,结果用户压根不买账,铁了心就要顶配。换作别家,估计要么咬牙坚持,要么搞点不痛不痒的优惠促销,可理想汽车呢?人家直接把桌子一掀:“行,听你们的!全系顶配,还降价!”
这操作,直接让整个行业都愣住了。
故事的主角,叫理想i8。刚上市那会儿,理想给它规划了三个版本:Pro、Max和Ultra,跟手机厂商学的,路子很野,也挺清晰。可谁都没想到,开卖之后的数据报表,让理想自己的产品经理都怀疑人生了。超过98%的用户,眼睛都不眨一下,直奔Max和Ultra版本去了。那剩下的2%,简直比野生大熊猫还稀有。这就很尴尬了,生产线开了,物料备了,结果没人要,这不纯纯浪费感情和资源嘛。
更要命的是,用户的“吐槽”声浪是一波高过一波。大家的声音非常统一:“你们这版本也太复杂了,选择困难症都要犯了!”“我就想要个冰箱,为啥非得买更贵的版本?”“求求了,给后排加个屏幕吧,家里孩子闹腾得厉害!”这些声音,通过各大社交媒体、车主群,源源不断地汇往理想的总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用户反馈了,这简直就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产品定义会”。当98%的人都用真金白银告诉你他们想要什么的时候,你还能假装听不见吗?
这就像你开了一家面馆,准备了阳春面、牛肉面、海鲜面,结果98%的客人都只点最贵的豪华海鲜面,还天天在你耳边念叨:“老板,面里能多加个鲍鱼吗?单加钱也行!”这时候,你还坚持每天熬那锅没人喝的阳春面汤底,是不是有点跟自己过不去?理想显然不想跟自己过不去,更不想跟那98%的“财神爷”过不去。
于是,转折点就在8月5日中午,一则石破天惊的公告,让所有关注理想的人都炸开了锅。理想汽车官方宣布,理想i8不再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版本了,直接统一成一个“标配即顶配”的版本。这个新版本,直接以原来的高配Max版为基础,冰箱、魔毯空气悬架这些好东西全给你配齐了。价格呢?不但没涨,还从34.98万降到了33.98万,直接优惠一万块。不仅如此,还白送你一套价值一万块的铂金音响。这还没完,之前用户呼声最高的后排娱乐屏,现在可以花一万块选装了。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堪称炸裂。我们来算笔账:原来选Max的用户,现在省了一万,白得一套音响;原来咬牙上顶配Ultra的用户,配置不变,价格直接从36.98万降到了34.98万,省了两万块;至于那极少数定了Pro版的用户,理想也安排了专属客服,你想退订还是想升级,都好商量。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说得好:“以前是车企教我做事,现在是我教车企做产品。时代变了。”这话,简直是这次事件最精辟的注脚。
这场由用户“倒逼”的改革,背后其实是理想汽车极其精明的一次商业决策。表面上看,降价送东西,好像亏了。但实际上呢?砍掉几乎无人问津的Pro版,意味着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库存管理的难度和成本都直线下降。与其费力不讨好地维持一个“伪需求”产品线,不如集中所有资源,把98%的用户伺候到心坎里。这不仅是一次漂亮的公关,更是一次高效的运营优化。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在当下的中国新能源市场,用户的声音,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产品的生死。
这件事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场小小的“地震”。过去,汽车厂商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教育用户”模式,我给你什么,你就用什么。从复杂的选装包,到不同配置之间“精准”的刀法,消费者常常被绕得云里雾里。但理想这次,等于把底牌亮了出来:别玩虚的了,直接把用户最想要的东西给到位,用最大的诚意换取市场的认可。
这不禁让人思考,未来的汽车市场,到底会走向何方?是继续像传统豪华品牌那样,提供眼花缭乱的配置单,让消费者在无尽的排列组合中“享受”定制的乐趣?还是会像理想这样,把决策权更多地交还给用户,让市场需求来定义产品?当一家企业敢于推翻自己既定的策略,去响应绝大多数用户的呼声时,它赢得的可能不仅仅是短期的销量,更是一种难以估量的品牌向心力。
当然,这种“听劝”模式也并非万能灵药。它考验的是企业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和快速响应的供应链能力。如果今天用户要冰箱,明天要彩电,后天又要一个内置的咖啡机,企业还能不能跟得上?这种被用户“推着走”的模式,会不会打乱企业自身长远的研发和产品规划节奏?理想汽车用一次漂亮的转身回答了当下的问题,但这个由用户和车企共同谱写的新故事,显然才刚刚开了个头。接下来怎么演,谁也说不准,但这无疑让所有人都对未来的汽车市场,多了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期待。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