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3辆赚1辆的钱?中国车企突围利润困局

先看看这组扎心的数据。2024 年,丰田卖出 1080 万辆车,净利润 349.93 亿美元,算下来每辆车能净赚约 2.3 万元人民币。再看比亚迪够厉害吧,净利润 55.9 亿美元;吉利也不错,23.3 亿美元;理想 11.15 亿美元。这几家盈利的加起来一共 142 亿美元。可另一边,蔚来亏了 31 亿,小鹏亏了 8 亿,极氪亏了 8.9 亿,小米刚入局还没开始赚钱。这么一进一出,利润自然高不起来。

造3辆赚1辆的钱?中国车企突围利润困局-有驾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得说说品牌这事儿。丰田的品牌价值有 728 亿美元,在全球都排得上号。这品牌价值可不是虚的,在泰国,一辆丰田 SUV 能卖到 30 万,中国品牌同款车型也就 10 到 20 万。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它不只是名气,更是大家对它技术和文化的认可,最后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价格差。

造3辆赚1辆的钱?中国车企突围利润困局-有驾

技术路线也很关键。丰田在混动领域简直是筑起了高墙,全球混动汽车里,35% 都是丰田的,在美国这个比例更是达到 43%。而且混动车型的利润率比纯电高多了,成本能控制住,定价也有底气。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到 50% 了,这本是好事,可问题是大家都挤在这条赛道上,200 多款车型都在降价,就像做买卖,成本 8 块钱,只敢卖 12 块,利润空间被压得死死的。更麻烦的是,丰田的混动技术专利太多,想追,还得先绕过这些坎。

造3辆赚1辆的钱?中国车企突围利润困局-有驾

全球化布局的差距也很明显。丰田在北美市场的销量增长了 3.7%,刚好能抵消在中国市场 6.9% 的下滑,东边不亮西边亮。的车企呢,70% 以上的销量都靠国内市场,国内一打起价格战,利润就跟着降。想出口到国外,欧盟又有关税和各种贸易壁垒等着,难啊。还有供应链,丰田自己能生产 80% 的零部件,成本和质量都好把控;很多零部件得靠外购,主动权就少了些。

造3辆赚1辆的钱?中国车企突围利润困局-有驾

那就没辙了吗?当然不是。短期来看,研发投入得更合理。2024 年比亚迪研发花了 75.3 亿美元,和丰田的 79.4 亿差不多了。可 2025 年第一季度,有些头部车企研发投入比净利润还高,这就像一个人月薪一万,却要花一万二去报培训班,长久下来肯定不行。或许可以几家车企联手搞研发,别各自为战,这样能少走些弯路,也能节省成本。

造3辆赚1辆的钱?中国车企突围利润困局-有驾

中期来说,得真正走出去。比亚迪和吉利已经在欧洲建厂,布达佩斯的总部都落地了,这步棋走得好。但不能总想着靠低价打开市场,得像宁德时代那样,把技术变成标准,用专利授权的方式赚钱,从 “卖产品” 变成 “卖技术”。

造3辆赚1辆的钱?中国车企突围利润困局-有驾

长远看,2036 年电动车可能会超过燃油车,这是个大机会。比亚迪的 DM i 混动技术已经开始出口,说不定能在混动领域撕开个口子。还有智能化,激光雷达、AI 座舱这些,说不定能让大家重新认识中国汽车的价值,打造出新的溢价点。

有人说,到 2028 2030 年,中国车企利润占比可能会升到 60%,但这得有两个前提:一是技术专利能有大突破,二是在欧美本地建厂能顺利推进。当然,风险也存在,要是贸易战升级,欧盟再加关税,那日子就难了。而且丰田还在押注氢能技术,万一氢能成了主流,又得重新调整方向。

说到底,从产量优势变成定价权,这条路肯定不好走,说不定要好几代车企人一起努力。但只要找对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总会有把利润追上来的那天。你觉得中国车企哪个品牌最有希望先突围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