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开车前都要检查轮胎气压吗?老司机的经验之谈来了
不少司机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每次开车前真的有必要检查轮胎气压吗?有人觉得太麻烦,偶尔一次忘记也没什么大不了;也有人认为安全无小事,必须一丝不苟。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关乎行车安全的话题。
首先,轮胎气压是车辆安全行驶的 “隐形守护神”。胎压过高或过低,都会给行车带来不小的隐患。胎压过低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滚动阻力上升,不仅会增加油耗,还会导致轮胎侧壁过度变形、发热,长时间行驶可能引发爆胎。尤其是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爆胎的后果不堪设想,轻则车辆失控,重则危及生命安全。而胎压过高则会使轮胎的抓地力下降,在湿滑路面上容易打滑,制动距离也会变长,同时轮胎的耐磨性会受到影响,缩短使用寿命。
那是不是每次开车前都得蹲下来仔细检查呢?其实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如果是新车,且平时保养得当,轮胎状况良好,每天只是短途通勤,路况也比较平坦,那么可以不用每次都检查,但每周至少要检查一次,同时在长途出行前、经过颠簸路面后,一定要重点检查。因为长途行驶中轮胎磨损和温度变化更明显,颠簸路面可能会让轮胎受到冲击,导致胎压异常。
对于车龄较长、轮胎使用时间较久的车辆,检查频率则要更高。由于老化等原因,旧轮胎更容易出现慢漏气的情况,可能前一天还好好的,过了一晚胎压就下降了。这种情况下,每次开车前花几十秒快速检查一下很有必要。可以通过观察轮胎的外观,看是否有明显的瘪塌,也可以用脚轻轻踹一下轮胎,感受其硬度,若有异常就及时用胎压计测量。
检查轮胎气压也有正确的方法。首先要知道车辆的标准胎压值,这个通常会标注在车辆用户手册、驾驶座车门侧面或油箱盖内侧。测量时最好在冷胎状态下进行,因为车辆行驶后轮胎会发热,胎压会升高,影响测量准确性。如果发现胎压不符合标准,要及时充气或放气,调整到规定范围内。
除了定期检查,还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避免在路边随意停放车辆,防止轮胎被尖锐物体扎破;定期清理轮胎花纹里的小石子,以免影响轮胎的排水和抓地性能;如果发现轮胎有鼓包、裂纹等损伤,要及时更换,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总之,虽然每次开车前检查轮胎气压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它却关系到行车安全和车辆的正常使用。我们不必过于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根据车辆和轮胎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检查频率,让每一次出行都能安心、顺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