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开车总出问题,检查这5个部位,别再忽略了

随着天气一天天变冷,北风一吹,树叶落尽,我们也都早早地穿上了厚衣服。

其实,我们每天驾驶的汽车,也和我们人一样,对这种气温的骤降非常敏感。

很多车主朋友可能会发现,一到冬天,自己的爱车就好像不太听话了,早上启动变得费劲,开在路上也可能出现一些让人心里没底的小状况。

大家往往会把这些问题归咎于车子老了,或者是冬天的正常现象,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这些故障的出现,并不是什么大毛病,而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几个在入冬前本应做好的基础检查。

天冷开车总出问题,检查这5个部位,别再忽略了-有驾

这些检查听起来简单,却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健康和我们的行车安全,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几个容易被忽视的关键部位。

首先,我们来说说一个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大家“想当然”的东西——玻璃水。

这东西平时感觉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用来清洗挡风玻璃的。

可到了冬天,它的重要性就立刻凸显出来了。

试想一下,在一个零下的天气里,你开车走在路上,前车甩起的泥水溅了你一整块前挡风玻璃,视线瞬间模糊。

你下意识地去喷玻璃水清洗,结果发现喷不出来,只听见电机在空转。

这时候,看不清前方路况,危险系数一下子就上去了。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你车里加的还是夏天用的普通玻璃水,它的主要成分是水,冰点就是零度。

当外界温度低于零度时,它在储液罐和管路里早就冻成了一坨结结实实的冰。

这不仅仅是喷不出来的问题,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这个力量非常大,足以把储液罐或者细小的管路给撑裂。

等到天气回暖,冰化成水,你就会发现玻璃水莫名其妙地漏光了。

所以,进入冬季之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把车里原有的普通玻璃水用完,然后去购买专门的防冻玻璃水换上。

这种玻璃水上都会标注冰点,比如零下25摄氏度或者零下40摄氏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冬季最低气温来选择,确保它在寒冬里也能随时为你提供清晰的视野。

天冷开车总出问题,检查这5个部位,别再忽略了-有驾

接着,我们再聊聊汽车的“心脏”——电瓶。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尤其是在一个寒冷的早晨,着急上班,坐进车里拧动钥匙,只听见起动机发出几声有气无力的“哒哒哒”声,然后就彻底没反应了,车子就是打不着火。

这种情况在冬天特别普遍,而罪魁祸首十有八九就是电瓶电力不足了。

汽车电瓶的电量是通过内部的化学反应来产生的,而温度对化学反应的效率影响巨大。

天气越冷,电瓶内部的化学物质活性就越低,放电能力也随之大幅下降。

有研究数据表明,当气温从常温的25摄氏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电瓶的有效容量可能会减少20%,如果气温进一步降到零下十几度,电瓶的性能甚至可能下降一半。

对于一个已经使用了三四年的老旧电瓶来说,它本身的储电能力就已经在衰退,夏天可能还能勉强应付,但到了冬天,这“临门一脚”的电量就彻底供不上了。

因此,在入冬前去专业的维修店检测一下电瓶的健康状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师傅们会用专门的仪器测量电瓶的电压和内阻,告诉你它还能不能胜任冬天的考验。

如果检测出来状态不佳,就不要再犹豫和侥幸了,及时更换一块新电瓶,花几百块钱,买的是整个冬天的安心,避免了在某个寒风刺骨的早晨被撂在路上的尴尬和麻烦。

然后,我们把目光转向地面,看看汽车的“脚”——轮胎。

热胀冷缩这个物理原理,在轮胎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夏天我们担心胎压过高,到了冬天,则要反过来担心胎压过低。

随着气温的降低,轮胎内的空气也会收缩,导致胎压下降。

天冷开车总出问题,检查这5个部位,别再忽略了-有驾

可能你秋天时检查胎压还是正常的,但过了一个月进入深冬,胎压可能就已经低于标准值了。

胎压过低带来的问题可不少,首先是更费油,因为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大,行驶阻力也随之增加。

其次,会加速轮胎的磨损,尤其是轮胎两侧的胎肩部分。

更重要的是安全问题,胎压不足会使得轮胎的抓地力下降,尤其是在湿滑或者结冰的路面上,刹车距离会变长,车辆也更容易失控。

所以,冬天应该比其他季节更频繁地检查胎压,最好是每半个月就检查一次。

标准的胎压值可以在驾驶位车门框内侧或者油箱盖内侧的标签上找到。

现在很多车都自带胎压监测,可以实时查看,如果没有,自己备一个胎压表也非常方便。

对于生活在北方经常下雪地区的朋友,更换一套冬季轮胎是保障安全的最佳选择。

冬季轮胎的橡胶配方在低温下能保持柔软,特殊的花纹设计也能在冰雪路面上提供更好的抓地力。

说完了外部的,我们再来看看发动机舱里一种至关重要的液体——防冻液。

防冻液的学名叫防冻冷却液,它的作用可不仅仅是防冻,它还负责在夏天给发动机散热,防止“开锅”。

但在冬天,它的防冻功能是第一位的。

如果防冻液的冰点不够低,或者长时间未更换导致性能下降,一旦在寒冷的夜晚结冰,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液体结冰后体积膨胀,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轻则把水箱、管路冻裂,导致冷却系统泄漏;重则可能直接把发动机的缸体或缸盖撑出裂纹。

天冷开车总出问题,检查这5个部位,别再忽略了-有驾

发动机一旦冻裂,维修起来就是大工程,费用也相当高昂。

所以,入冬检查时,一定要检查防冻液的冰点。

维修店里有专门的冰点测试仪,几秒钟就能测出结果。

同时也要观察防冻液的液位是否在标准范围内,颜色是否清澈。

如果液体变得浑浊、有杂质,或者已经到了两三年、四五万公里的更换周期,就应该彻底更换一次。

这笔保养费用和可能发生的发动机维修费用相比,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最后,还有一个小部件也常常被我们忽略,那就是雨刮片。

冬天的天气多变,雨雪天气频繁,一副好的雨刮片是保证驾驶视野清晰的关键。

橡胶材质的雨刮片在低温环境下会变硬变脆,刮水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容易在玻璃上留下一条条的水痕,尤其是在夜间,对面车辆灯光一照,会产生严重的眩光,非常危险。

此外,如果头天晚上下雪,雨刮片很容易被冻在挡风玻璃上。

有些车主早上心急,直接启动雨刮器想强行刮掉冰雪,这样做非常容易损坏雨刮片的胶条,甚至可能因为阻力过大而烧毁雨刮电机。

正确的做法是,先启动车辆,打开暖风吹前挡风玻璃,等冰雪融化后再使用雨刮。

在入冬前,仔细检查一下雨刮胶条是否有老化、开裂的现象,如果刮不干净了,就及时更换。

这同样是一项小投入,却能换来巨大安全回报的保养项目。

总而言之,汽车在冬季的养护,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细心和提前准备。

上面提到的这五个方面,都是最基本也最关键的检查点。

花上一点时间和精力,在寒冬真正来临之前,给爱车做一次全面的体检和保养,解决掉这些潜在的隐患,不仅能让车辆在整个冬天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更是对我们自己和家人出行安全的一份重要保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