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最热闹的话题,恐怕就是那台传闻中只要十五万就能拿下的特斯拉Model Y了。
这个消息一出来,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下了一块大石头,一下子激起了千层浪。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马斯克这是要大发善心,让大家都能轻松开上特斯拉了?
这听起来确实很美好,毕竟是特斯拉,是那个在电动车领域一直被看作标杆的品牌。
但冷静下来仔细琢磨琢磨,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这到底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还是一种全新的、更精准的营销策略,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咱们今天就得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先看看这台所谓的“丐中丐”版Model Y,到底便宜在哪了。
根据网上流传出来的各种消息,这台车的减配,可以说是刀刀见骨,一点都不含糊。
首先,现款Model Y车主最引以为豪的那个全景大天幕,就是头顶上一整块大玻璃,视野开阔,感觉特敞亮那个,据说要被换成一块普普通通的铁皮车顶。
虽然有人开玩笑说,这样夏天车里能凉快好几度,省了遮阳帘的钱,但那种通透感和高级感,一下子就没了。
这就好比你买了个观景房,结果窗户给你封上了一半,虽然挡风了,但那味儿不对了。
再往车里看,后排给孩子看动画片、让乘客解闷的那块小屏幕,直接就给取消了。
以后跑长途,后排乘客的娱乐项目可能就只剩下看窗外风景和睡觉了。
还有那个电动尾门,现在很多十来万的国产车都配上了,按一下钥匙后备箱就能自己打开,特别方便。
可到了这台廉价版Model Y上,据说也要回归原始,变成手动开启。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从超市买了一堆东西,两手都占着,还得费劲地腾出一只手去抠那个开关,再使劲把门抬起来,这种体验上的落差还是挺明显的。
如果说这些大的方面是“伤筋动骨”,那细节上的削减更是数不胜数。
比如座椅,很可能从现在看起来比较上档次的皮质材料,换成最基础的灰色织物座椅,冬天冰、夏天不透气的感觉可能又回来了,座椅通风加热这种享受型的功能,自然也就别想了。
还有人说,连车窗玻璃都可能变薄,那在高速上开车,风噪和胎噪的声音可能会更明显,车里的安静程度会打折扣。
就连车里用来烘托气氛的氛围灯,也可能只剩下一根惨白的灯带,那种科技感和温馨感就大打折扣了。
这么一圈看下来,这已经不只是简单的“丐版”了,几乎就是把所有能提升舒适度和便利性的配置全都拿掉了,只留下一个能开的“车壳子”。
配置砍了这么多,价格自然能降下来。
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电动车的核心——电池和续航。
听说电池容量从现在的六十多度电,砍到了五十度电,少了差不多五分之一。
按理说,续航里程也得跟着打个八折才对。
但特斯拉很聪明,他通过一些别的方法,试图把这个续航差距给补回来。
第一个方法就是换小轮毂。
现在的车轮是19英寸的,看着大气,跑起来也稳。
廉价版可能会换成18英寸的。
车轮小了,重量轻了,滚动起来的阻力也小了,理论上确实能省一点电。
但这牺牲的是什么呢?
是行驶品质。
轮子小了,轮胎就得用更厚更硬的,过个减速带或者路面不平的地方,车里的颠簸感会明显很多,舒适性就差了。
为了省那点电,把坐车的舒适感给牺牲了,这笔账划不划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第二个方法是减重。
因为砍掉了天幕、屏幕、电机这些东西,车身重量轻了几十公斤,相当于车里少坐了一个瘦点儿的成年人。
车轻了跑起来自然省电,这个道理很简单。
但问题还是那个,这些减掉的重量,都是用我们消费者的舒适配置换来的。
最后一个,也是最技术性的一招,就是调整那个“单踏板模式”。
简单说,就是让你松开电门的时候,车辆的减速感会变得特别强,就像有人在后面拽着你一样。
这个过程能回收更多的电能,补充到电池里,从而在纸面上把续航里程做得好看一些。
但实际开起来,尤其是在城市里走走停停,那种频繁的拖拽和顿挫感,会让很多驾驶者和乘客感到不适应,甚至晕车。
所以,特斯拉并没有凭空变出续航,它只是把舒适性和驾驶体验,拿去交换了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续航数字。
那么,当这样一台几乎是“毛坯”状态的Model Y,真的以十五万的价格进入市场,我们的国产新能源车,是不是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我觉得,不能这么看。
时代已经变了,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和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不可否认,特斯拉这个牌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是“高科技”和“新潮”的代名词,很多人买它,有一部分是为品牌买单。
但现在,当我们的国产品牌在技术和体验上都迎头赶上甚至超越的时候,这个品牌光环的作用就越来越小了。
就拿智能驾驶来说,这是电动车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当廉价版Model Y还在用最基础的辅助驾驶功能时,我们国内的小鹏、华为问界等品牌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可以在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路况极其复杂的城市里,实现从A点到B点的绝大部分路段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了。
它们能自己识别红绿灯、避让行人和电动车、处理加塞,越来越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这种贴近我们国内实际路况的智能化水平,已经不是一个基础版的Autopilot能比的了。
再说说车内的体验。
咱们中国人买车,特别看重一家人出行的舒适感。
国产车企可以说是把这一点研究到了极致。
你看现在的理想、问界、蔚来等品牌,车里的大屏幕一个比一个多,车机系统流畅得像手机,语音助手聪明得能跟你聊天。
座椅不仅宽大柔软,还带通风、加热、按摩,有的车甚至直接把冰箱、彩电都搬进了车里,把汽车打造成了一个移动的、舒适的家。
反观那台“毛坯版”的Model Y,连后排屏幕都省了,在座舱体验上,差距是一目了然的。
至于充电,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确实很厉害,充电速度快。
但我们国家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截至2024年初,全国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经突破了270万个。
你现在出门,无论是在高速服务区、商场地下车库,还是小区里,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充电桩,品牌五花八门,国家电网、特来电等等,非常方便。
而且像蔚来,还独创了换电模式,开进去三五分钟换块满电的电池就走,比加油还快。
所以,特斯拉在补能方面的优势,也正在被我们更庞大、更多元的补能网络所稀释。
所以说,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手握十五万预算,面临的选择题已经变了。
不再是“一个有光环的外国品牌”和“一堆没名气的国产品牌”之间的选择。
而是“一台除了牌子响亮、三电系统成熟,但在舒适、智能方面全面落后的基础款车”和“一台在智能化、舒适性、配置上全面领先,更懂中国人需求的国产精品车”之间的抉择。
这道题的答案,在越来越多理性的消费者心中,已经变得非常清晰。
我们老百姓买车,过了那个只认牌子的阶段了,现在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价值,是这台车能不能给我的家庭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
为了一些虚无的品牌光环,去牺牲掉每天都能感受到的舒适和便利,这笔账,大家都会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