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还在继续,关税也高得离谱,中国车企要想正儿八经的进入美国市场,说实话非常难。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贾跃亭,这位“PPT造车”的鼻祖,居然又杀回来了?
但这次他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牵手了长城汽车,把长城旗下高端MPV魏牌高山打包送进了美国,换了个身份叫FX Super One,7月17日洛杉矶发布会才刚过一小时,订单就突破了一万台!
真没开玩笑,我觉得美国人这次是真的买账了。
中美合谋?这是一次精准的“借船出海”
我们都知道,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新能源车基本上是“闭门谢客”。美国政府动不动就给中国车扣上国家安全帽子,直接把门给焊死了,再加上将近150%的整车关税,换谁都进不去。
但问题是,美国市场一年就能卖1600万辆车,这么大的蛋糕,谁舍得放弃?所以长城的董事长魏建军就撂下了狠话:出海不是选项,而是生存之道,要是硬闯不行,那就“借壳”。
图源:亿欧汽车
之后,长城就选了贾跃亭的FF,玩了一招借壳出海:魏牌高山以零部件形式发到美国,在FF的加州汉福德工厂组装,摇身一变——美国制造。
最骚的操作来了:原本整车进入美国是147.5%关税,但拆成零件,只需要最多57.5%,降幅高达90个百分点!这哪里还是造车?分明就是“关税外科手术”啊。
贾跃亭的翻身仗,长城的跳板梦
对于这场合作,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想活下去,一个想冲出去”。
先说老贾,他这几年在美国混得不怎么样,FF成立十年只交付了16辆车,估计比我邻居家的快递还少。但这次不一样了——长城直接把成熟的平台和产能送到他的家门口,可以说是救命稻草。
而且FF在发布会前刚拿到1亿美元的融资,股价直接涨了15%,老贾都激动得快哭了:FF成功之日,就是我还债回国之时。
至于魏建军,我觉得他算盘打得更远,他清楚长城在国内卖SUV没问题,但要想进欧美高端市场,那得玩点新花样。与FF的合作,不仅能绕过政治问题,还能蹭一波“硅谷制造”的光环。
有分析师预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FX Super One一年能帮长城赚50亿美元。而且魏建军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已经放话了,说未来三年要在美国建厂,实现本地化。说白了,这次合作就是他的试水跳板。
为什么美国人抢着买?
FX Super One能在一个小时破万订单,绝不是靠情怀,我认识是他们把产品定位拿捏的很到位。
美国MPV市场的尴尬我也注意过——比如传统MPV看着太寒酸,凯雷德之类的豪华SUV又太笨重。所以FX Super One定位则是“头等舱AI智能MPV”,直接对准这一块的空白。
它的配置说实话也有点夸张:
· 前脸是一整块超级智脸(Super EAI F.A.C.E.)LED屏,能支持千车千面的个性化
· 高通的8295芯片让语音响应速度0.8秒,比特斯拉还快30%
· FF 91同款的零重力座椅+全温区冰箱,等于是把商务舱直接搬进了车厢;更狠的是,还提供纯电和AI混动版本,续航能到650km。
关键是价格——起售价6万美元,比竞品还便宜两成,还能拿美国政府7500美元的新能源车补贴,我看了一下数据,70%预订来自加州和纽约,30%居然是特斯拉的用户跳槽。
有人看好,也有人唱衰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买账。质疑声也一点不少。有人说,这不就是贴牌换标吗?FF不过是换了长城的壳而已。还有网友扒出来,FF官网居然出现了“魏牌高山9智能电四驱”这种字样,但后来火速删掉了。
而且老贾那点交付历史真的不敢恭维,十年交了16辆车,有网友调侃说:贾跃亭交车,可能比罗永浩还债都难。就算说2025年能交付,但FF现在的工厂产能也就3万辆,能不能撑住这波热度,还是个大问号。
还有个问题我觉得挺现实的:FF原来是超豪华路线,现在突然卖起家用MPV,有种爱马仕开了个快餐店的感觉,品牌的撕裂感也挺强的。
最后也别忘了,美国对电池的本地化要求也会越来越严,如果供应链没跟上,7500美元的补贴就可能泡汤,到时候价格优势也就没了。
会不会真的改写中美汽车的游戏规则?
贾跃亭自己说,这算是“中美汽车桥梁战略”,听起来挺宏大的,但我觉得他其实也说对了——这个合作模式,确实是开了一个新口子。
中国的供应链+美国的AI团队,再借个合法身份,绕开贸易壁垒,这种打法如果跑通了,不止长城会这么干,后面可能还有比亚迪、蔚来甚至华为汽车也会跟上。
就像贾跃亭说的:桥梁不是单向道,而是双向繁荣。听起来很虚,但我确实第一次觉得,老贾这次可能不是吹牛了。
如果你问我,这事会不会成?我只能说:成了,那就是中国车的出海范本;不成,也没人会再信FF第二次了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