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8万的比亚迪,凭啥敢和20万的帕萨特比?

比亚迪当年卖得比捷达还火的"国民神车",现在干到14.98万!

放几年前,这价格可能连它的边都摸不着,现在倒好,不仅降价,还带着一身"硬货"来跟帕萨特、雅阁这些老牌合资车"掰手腕"。

咱就说,当年被捧上天的比亚迪F3,如今这波操作,是真的"怂了"还是准备"硬刚"到底?

比亚迪这款车降3万,到底啥情况?

要说这事儿,得先翻本旧账。

2008年到2015年这几年,比亚迪F3凭着"丰田花冠换壳"、"6万开回家"的标签,常年霸榜轿车销量榜,妥妥的"国民代步王"。那时候一年能卖30多万台,比现在很多所谓的"神车"还要猛。可最近,这老将"自降身价"——官方指导价降到14.98万。

这操作看起来有点猛,但仔细琢磨,背后的门道可不少。

为啥这么狠?

14.98万的比亚迪,凭啥敢和20万的帕萨特比?-有驾

第一个原因,新能源浪潮真的是逼得太紧了。比亚迪自己这几年都快成"新能源卷王"了,海豚月销2万台起步,秦PLUS DM-i更是杀到3万台的月销量。

这些新车一个比一个火,油耗低、配置高、智能化程度还强,老款燃油车再端着高价,消费者根本不买账。数据摆在那里,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达到302万台,同比增长,而传统燃油车销量却在持续下滑。消费者的钱包就那么大,新车卖得好,老车自然就要让路。

第二个原因更——合资车也在"降维打击"。

帕萨特现在终端优惠3万块钱已经是常态,迈腾也降了2.5万,就连一向高冷的雅阁都开始放下身段搞促销。合资车这么一搞,比亚迪要是不跟进,这波用户说不定就被抢跑了。毕竟消费者又不傻,同样15万的预算,能买合资中型车,谁还看自主品牌的老款车型?

但最关键的是,这车可能悄悄"进化"了。

据内部消息,现在的这款车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纯燃油的F3了,而是搭载了比亚迪最新DM-i混动平台的改款车型。油耗从当年的7L/100km降到4L左右,配置还加了12.8英寸旋转大屏、智能语音交互、手机NFC钥匙这些年轻人喜欢的玩意儿。

说白了就是"老瓶装新酒",降价其实是"以价换量"的聪明操作。

14.98万的比亚迪,凭啥敢和20万的帕萨特比?-有驾

从成本角度分析,比亚迪现在的规模效应已经起来了。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突破300万台,动力电池出货量更是达到150.8GWh,稳居全球第二。规模上去了,单车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原来一套DM-i混动系统可能要增加成本2万块钱,现在批量采购、自产自销,成本可能只有1万出头。

这样一算,降价3万,实际毛利可能还比原来的纯燃油车要高。

更何况,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

新势力品牌一个接一个冒出来,传统车企也在加速转型,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比亚迪如果还抱着老款车型不放,指望着过去的品牌溢价来维持高价,那真是做梦。主动降价抢市场份额,总比被动出局要强得多。

14.98万的比亚迪,凭啥敢和20万的帕萨特比?

有人要说了:

"不就是老款改个皮吗?

能比帕萨特强到哪去?"

咱可得把话摊开说——这价格,它确实有几把刷子。

先说油耗这事儿。帕萨特2.0T低功版,工信部油耗6.7L/100km,但实际开起来,特别是市区路况,8个油打不住。一年开2万公里,按现在92号汽油7.5块钱一升算,光油费就得1.2万块钱。

而这款搭载DM-i混动的比亚迪,市区基本靠电驱动,高速才用发动机,综合油耗控制在4L左右。

14.98万的比亚迪,凭啥敢和20万的帕萨特比?-有驾

同样一年2万公里,油费只要6000块钱,省了6000块。

五年下来,光油费就能省出3万块钱,够再买台小车了。

配置方面的差距更明显。帕萨特现在的中配版本,落地价要20万出头,但你会发现很多东西还得额外花钱。液晶仪表盘要加钱,倒车影像要加钱,导航系统还是那种反应慢半拍的老古董。

而比亚迪这款车,12.8英寸可旋转中控屏是标配,支持CarPlay和CarLife,还有比亚迪自家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

语音控制开空调、调节座椅、播放音乐这些功能都有,年轻人用起来确实比帕萨特那套系统爽太多。

质保上,比亚迪也确实下了血本。

新能源车型都是6年15万公里质保,核心三电系统更是8年15万公里。

帕萨特呢?

3年10万公里,过了质保期修个发动机变速箱,费用够你再买半辆车了。特别是现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过了质保期各种小毛病开始冒出来,修车费用真不是个小数目。

空间表现上,虽然比亚迪这款车定位是紧凑型轿车,但实际乘坐空间并不比帕萨特差多少。

轴距达到2700mm,后排腿部空间完全够用。

而且比亚迪在人机工程学方面这几年进步明显,座椅舒适度、储物空间设计都比早期产品有很大提升。

动力体验方面,DM-i混动系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起步阶段完全靠电机驱动,扭矩输出线性平顺,没有传统燃油车那种顿挫感。加速性能虽然不如纯电动车那么暴躁,但日常超车完全够用。

最关键是这套系统工作逻辑很聪明,市区堵车用电,高速巡航用油,能耗控制得很好。

当然,帕萨特也有自己的优势。

品牌历史悠久,保有量大,保值率相对较高。

在三四线城市,开辆帕萨特确实比开比亚迪更有面子。

而且大众的底盘调教功底还是很扎实的,高速行驶稳定性、转向手感这些方面,比亚迪确实还有差距。

但问题是,现在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

面子重要,但性价比重要。

花同样的钱,能买到更省油、更智能、质保更长的车,为什么不考虑?

更何况比亚迪这几年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形象提升,也让很多消费者开始重新认识这个品牌。

从"神车"到"降价王",比亚迪打的什么算盘?

表面看是降价,背后其实是比亚迪的"战略大转移"。

这招棋,下得还真不简单。

14.98万的比亚迪,凭啥敢和20万的帕萨特比?-有驾

回头看比亚迪这些年的发展轨迹,早期靠燃油车起家确实没错。F3、F0这些车型,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胜在便宜实用,帮比亚迪在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

2010年前后,比亚迪燃油车年销量能达到50万台,在自主品牌里算是头部玩家。

但王传福心里清楚,燃油车这条路走不远,新能源才是未来。

2008年比亚迪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插电混动车F3DM,虽然当时市场反响一般,但技术路线选对了。接下来的十几年,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投入,刀片电池、DM-i混动、e平台这些核心技术逐步成熟。到了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2022年更是宣布停产燃油车,全面转向新能源。

这时候再看F3这类老款燃油车,战略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了。

早几年,这些车是比亚迪的"吃饭家伙",现在更像是"历史包袱"。

继续生产吧,产能占用不说,还会分散资源;停产吧,又有些可惜,毕竟还有市场需求。

那为什么不停产,反而要降价促销?

原因有几个。第一,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还不够高。充电设施不完善,消费观念相对保守,很多人还是更信任传统燃油车。这部分市场虽然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放弃。

第二,15万左右这个价位段,竞争确实激烈。

合资车在降价,自主品牌新车也在抢市场,比亚迪如果退出,等于把这块蛋糕让给竞争对手。

与其如此,不如改款升级,搭载混动技术,既能清理库存,又能吸引那些想要尝试新能源技术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

第三,这款改款车型其实承担着"过渡产品"的作用。对于那些对纯电动车还有里程焦虑,但又想体验新能源技术的消费者来说,插电混动是个不错的选择。开过这款车,体验到混动技术的好处,下一台车很可能就会选择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型。

从财务角度看,这个策略也说得通。

比亚迪现在的现金流很健康,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到1200多亿元。

有了这个底气,短期内牺牲一些利润来抢占市场份额,完全可以承受。

而且随着规模效应的显现,单车成本还在持续下降,盈利能力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更深层的考虑是,比亚迪要为未来的全球化扩张做准备。现在在国内市场练兵,把产品力、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这些能力都锤炼成熟,将来进军海外市场时才有竞争优势。特别是东南亚、南美这些新兴市场,对价格敏感度很高,比亚迪现在的这套打法,将来完全可以复制过去。

当然,这个策略也有风险。

降价容易涨价难,一旦消费者习惯了低价,将来想要提价就很困难。

而且过度的价格战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对所有参与者都不是好事。

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比亚迪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要么主动出击抢占市场,要么被动挨打逐步边缘化,这个账还是很好算的。

网友吵翻了!这车到底值不值?

评论区里网友的问题可真不少,咱挑几个最实在的聊聊。

毕竟买车这事儿,还得看实际需求和具体使用场景。

最多人问的就是:

降价这么多,是不是减配了?

这个担心可以理解,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这车的减配并不明显。车身结构、底盘设计基本沿用了原来的平台,主要变化是动力系统从纯燃油改为插电混动。

安全配置方面,6个安全气囊、ESP车身稳定系统、胎压监测这些都还在。

内饰用料确实比不上20万级别的合资车,但在同价位自主品牌里算是中等偏上水平。

有网友算了笔账:

这车和帕萨特比,开5年哪个更划算?

咱们详细算算。帕萨特280TSI舒适版,指导价18.49万,加上保险、购置税、上牌费用,落地价要20万出头。每年开2万公里,油费按8L/100km算,一年1.2万;保养费用一年2000块钱不算多;保险费用一年5000块钱。

五年总成本:20万+5×(1.2万+0.2万+0.5万)=20万+9.5万=29.5万。

比亚迪这款车,落地价15万左右。

每年同样2万公里,油费按4L/100km算,一年6000块钱;保养费用便宜一些,一年1500块钱;保险费用因为车价低,一年4000块钱。

五年总成本:15万+5×(0.6万+0.15万+0.4万)=15万+5.75万=20.75万。

两车相比,5年能省将近9万块钱,这个差距确实不小。

但也有网友提出不同观点:

保值率怎么算?

这确实是个问题。帕萨特作为老牌合资车,5年保值率大概在左右,也就是说5年后还能卖11万块钱。比亚迪这款车,按照目前自主品牌的保值率水平,5年后能卖8万就不错了。

这么一算,帕萨特的实际使用成本要加上(20-11)=9万的折旧,比亚迪要加上(15-8)=7万的折旧。

综合下来,帕萨特总成本29.5万,比亚迪总成本20.75万,差距仍然有8.75万。

还有人关心可靠性问题。比亚迪这些年在质量控制方面确实有进步,但和大众、丰田这些老牌车企比,还是有差距。特别是混动系统,技术相对复杂,长期可靠性还需要时间验证。

不过比亚迪给出了8年15万公里的三电质保,这个信心还是值得肯定的。

从使用场景来看,这车确实更适合城市代步。

有固定停车位,能安装充电桩,日常通勤距离不超过50公里,情况下混动车的优势最明显。

如果经常跑长途,或者没有充电条件,传统燃油车可能更合适一些。

年轻消费者普遍对智能化配置比较看重,这方面比亚迪确实有优势。大屏幕、语音控制、手机互联这些功能,用起来确实比传统车企的系统更顺手。但中年消费者可能更注重品牌形象和驾驶质感,这方面合资车还是有优势。

说到底,选车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

预算有限、注重性价比、对新技术接受度高的消费者,比亚迪这款车确实值得考虑。

追求品牌溢价、重视保值率、对传统技术更信任的消费者,帕萨特也是不错的选择。

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来决定,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者固执己见。

结语

从当年"6万开回家"的国民神车,到现在14.98万的"混动新贵",比亚迪这款老将的转身,与其说是"降价妥协",不如说是"顺势进化"。

在新能源大潮席卷整个汽车行业的当下,任何一个品牌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比亚迪选择主动拥抱变化,用技术升级来对冲价格下降,这个策略至少在短期内是成功的。

对消费者来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时机。

花更少的钱,买到更省油、更智能的车,何乐而不为?

至于那些传统合资车企,估计真得捏把汗了。

毕竟,"打脸"的从来不是老将,而是时代的潮流。当技术进步让成本大幅下降,当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传统的品牌溢价和价格体系必然会受到冲击。

不过话说回来,汽车市场足够大,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完全没必要非黑即白。

重要的是整个行业在竞争中进步,消费者在竞争中受益。

选车这事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要是追求稳定、保有量大,帕萨特没问题;要是想省点钱、尝尝新能源的甜头,这波比亚迪的车,还真有点"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