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金九银十”,但今年车市的画风有点不走寻常路,刚进九月,豪车价格就像大型甩货现场:啥BBA、啥高大上,全成了菜市场的白菜,便宜得连隔壁切水果的小哥都忍不住拎一辆回家。这场景吧,不看牌子都以为买的是团购春游大巴票。你说到底是车主们的春天到了,还是厂商们最后的绝唱?反正热闹得像考研冲刺夜,抑或大爷大妈抢鸡蛋。
先说这群“以前你的爱答不理,现在让你高攀不起”的豪华大佬。曾几何时,BBA是干啥用的?撑门面呗。店里气氛一直是“你买得起最好,买不起请自尊”。可惜风水轮流转,现在BBA自己看见车主都想递温水免费打气。奔驰那几台电动新宠,以前五十万起跳,你要想杀个价,销售员能送你一个微笑加一个眼神:“不配。”如今直接腰斩,二十五万起,优惠幅度能让五环外小区的房东吓坏了:“你们车比我房便宜了!”
宝马呢,也活成了段子。iX3甩十六万,i3干脆一刀十九万,大写的“割肉”;奥迪害怕落下风,Q2L e-tron直接杀到十五万:以前这个钱只能买个车钥匙,现在能买一头驴拉车带司机。外卖小哥都说,是不是以后买车比买电瓶车还便宜?更有甚者吐槽,“豪华电动车”的门槛降得比相亲标准还低,搞得强迫症都失业了。
背后为啥?还不是老牌大哥适应不了新时代的节奏。啥智能化、科技流,国产新势力一口一个自动驾驶、一拍一个大屏幕,搞得德系大叔们像穿着皮鞋参加短跑比赛——费劲。以前靠品牌溢价吃大户,销量那叫一个香。可时代变了,年轻人不吃这老一套,也不信“有钱才是真贵族”,反正年轻人月月还房贷还钱,不在乎再加个车贷对吧?厂商库存快砸穿地板了,营销部一拍桌子:“再不降价,车库就变大观园了。”
但这场砍价盛会,也不是只有豪车能参加。主流品牌也跟着“上天台”,把“性价比”这个词揉搓得比洗衣机还干净。比亚迪的秦Plus EV,好歹也是“国民神车”,现在优惠六万多。广汽的AION S、AION Y,一个降四万多,一个降一万八,神仙打架把网约车司机乐坏了;丰田bZ3就更安静——本来不刷存在感,一降价就突然冒出来抢“混战C位”。更可乐的是吉利几何A和长安启源A07也抖擞精神,原本都是以温文尔雅示人,这下全变门口挑水的汉子,降两三万的招呼喊得中气十足。
这场降价战,怎么看都像武林大会,论剑没流程,直接谁的板砖大谁上,硬碰硬。车企拼到只剩裤衩,消费者倒是乐呵。以前“想想再说吧”的车,如今只要多跑几个夜班,就能摸到心心念念的方向盘。门槛低了还真有点“时代进步”的德味儿——当然,德味儿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德国”。
小型车市场更是热闹非凡,主打一个“卷中卷”,小降价里也能藏心意。比亚迪海豚调皮地降个一万六,五菱缤果自觉身板小也磕碜地降一万。悦也Plus、iCAR V23T这些新晋方盒子,揪着牛皮筋似地往下一拽,减个两万谁还忍心说它们不努力?你可别小瞧这点优惠,对兜里只有几张毛爷爷的年轻人来说,这直接等于“下一周房租我来请”、“这顿火锅到我了”——美梦成真,贫民笑翻。这个市场,虽然杂音不少,体验感却是实打实地升级。
降价风暴,真正的赢家是好事儿群众。对于老百姓来说,现在的纯电车市场,比老王家二嫂的自助餐还香:车型多,口味杂,价格便宜,配置能卷成麻花。以前家有房有车是“社会人”的门槛,现在加个使用权都行。什么自动驾驶、全景大屏、AI音箱?分分钟标配,卷得你连油车都不好意思开出门。
但说到底,这降价潮也是有点心酸的。这不是土豪拉人任性,而是生死时速。BBA们原本靠“传奇往事+现金贷”混得风生水起,现在连“膨胀的选择权”都要送给你,不降不行,高处不胜寒,一旦摔下来像条咸鱼,翻身都难。国产新势力也别笑,谁都在腾库清货,去年刚下单,今年腰斩,二手车老板快气疯了。有专家甚至开始励志:“买新能源要有耐心,买贵你就亏了!”有人听信“抄底”,买到手四天,厂商又大促销,想退车发现留给理性的时间只剩三分钟。
对于厂家来说,这哪是营销,分明是“防倒闭演习”现场。以前那套“品牌故事大于一切”,现在笑掉大牙。技术没跟上,库存跟上了,研发费都赔进去了,还不如在朋友圈整点“限时抢购”。“豪门”们掉队如落水狗,新势力一脸得意地讲故事,未来是他们的?可也别乐太早,等到新玩家卷出新花样,老套路很快变旧衣服,谁都能换一身。
说到底,咱老百姓买车,也不全然是占便宜。降价太快,一天一个新低,买了立马买亏,转手一贬值,保值率永远停在路口。对有的人来说,“什么价格是底”,比恋爱何时结婚还难判断。谁也不敢保证,这个市场能不再变脸,有人刚下单,明天钱都得少花两万,苦笑连连。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站在围观席永远不亏。消费主义就是这么有趣:你不是在买东西,而是提前感受明日遗憾。
别看降价潮声势浩大,说白了,这事儿就是厂商割肉给消费者,割到最后谁还真有肉?而我们这些“韭菜”,明面上捡了便宜,其实没人能快活太久。市场有时候看似太阳普照,其实大家都在看乌云什么时候下起刀子。横批: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上次白菜价的东西,结局往往不是喜剧。
综上,这场“9月纯电价格大血拼”,脱下高贵外衣就剩一地鸡毛,也算是做生意最后的自尊吧。品牌再牛也得服软,技术差了照样挨泼,真理就是“口袋里的钱”最诚实。对于我们来说,这既是最“诱惑”的时刻,也是最让人纠结的时候:出手怕亏,观望也怕追涨杀跌。
到底怎么办?无论你是在大促前排了很久的羊,还是按兵不动的狼,都没关系。这个棋局,落子无悔——想买就买,别管明天降不降,总有比你更会薅羊毛的人。退一万步说,反正迟早都是韭菜,既然如此,还是潇洒地把自己按在锅里,图个心满意足。毕竟,人生的“保值率”也没有那么高,二手老脸比新能源还难卖不是?
这年头,活着就挺不容易的,要不咱就继续观望,看下次谁先喊“绝版清仓”?反正凡是能降价的,都没咱们坚强。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