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七连涨!难走的路变好路!坚持出成果

上汽这波“七连涨”背后,全是硬碰硬的狠招!

你们注意到了吗? 当整个车圈还在价格战里卷生卷死,上汽突然甩出一组数据:7月销量33.8万辆,同比暴涨34.2%,单月销量连续七个月正增长,1-7月累计卖车239万辆,同比增长15%! 更狠的是,上半年终端交付量直接冲上行业第一。

同比七连涨!难走的路变好路!坚持出成果-有驾

一、组织重构:63名高管换血,拆掉十年“部门墙”

去年8月,总裁贾健旭一句“五个手指捏成一个拳头”扔出来,很多人还没当回事。 结果今年2月,上汽突然动手,63名中高层干部大换岗,覆盖研发、营销、海外等10多个核心部门,乘用车板块70%高管全换了一遍。

荣威和飞凡的研发团队被强行合并,名爵新任总经理周钘竞聘上岗,连上汽大众的财务总监杨威都被调来管成本。 更猛的是,40多个华为工程师直接进驻上汽,带着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手册,从图纸设计到量产节点全程卡死时间。

“大乘用车板块”一成立,乘用车公司、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五大部门全部归到同一个执管会下。 以前荣威和飞凡各自为战,一个车型改个灯要签8份文件,现在研发总院统一拍板,成本直接砍掉20%。

同比七连涨!难走的路变好路!坚持出成果-有驾

二、华为合作:不是“代工”,是重新学造车

2月21日签约那天,余承东和王晓秋握手的照片刷屏了。 但很少有人看清合同里写的“智选车模式”意味着什么,华为要干的远不止提供激光雷达和芯片。

上汽抽调了200多名年轻工程师,和华为组了“联合战队”。 华为的人负责定义智能驾驶功能,上汽的人盯着车身刚性指标。 吵得最凶的一次,是为了把华为ADS 4.0系统塞进新车,上汽团队连夜重做底盘线束布局。

9月要上市的尚界H5,就是这场“硬仗”的成果。 用华为的IPD流程后,上汽新车开发周期从36个月压缩到26个月,测试成本降了15%。 连销售体系都变了,华为5000家门店开放展车位,上汽4S店销售集体培训鸿蒙座舱操作,用户下单能直接同步两家后台。

同比七连涨!难走的路变好路!坚持出成果-有驾

三、三驾马车:自主品牌扛起63.5%销量

看数据就懂了:1-7月自主品牌卖了151.8万辆,同比猛增23.3%,占集团总销量的63.5%;新能源车更凶,76.4万辆销量同比增长43.5%;海外市场顶着欧盟36.3%反补贴税,硬是卖出54.8万辆。

荣威D7 DMH混动车靠一箱油跑2208公里拿下吉尼斯纪录,上半年卖疯;智己L6带着固态电池杀进30万价位,三个月冲上纯电轿车TOP3;连五菱宏光都装上大疆智驾,6月销量暴涨73.8%。

合资板块也翻盘了。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上市首月订单破万,别克新子品牌“至境”把GL8改成插混MPV,两个月拿下2.3万辆订单。 以前合资车全靠外方技术,现在上汽大众ID.4的电驱系统用的是自家“魔方电池”,反向输给德国总部。

同比七连涨!难走的路变好路!坚持出成果-有驾

四、技术突围:L3自动驾驶和固态电池倒计时

去年被吐槽“技术落后”,上汽直接把家底翻出来,十年砸了1500亿研发费,攒出2.6万项专利。 今年初,“七大技术底座”升级2.0版:星云纯电平台塞进800V快充,智己L6实测充电10分钟跑400公里;DMH混动系统热效率冲到46%,比丰田还高6%。

华为给的乾崑ADS 4.0只是开始。 零束科技自研的“银河全栈3.0”系统已经装车测试,年底前实现L3级自动驾驶量产。 更狠的是固态电池,2026年量产时间表钉死,能量密度400Wh/kg,比现在翻一倍。

五、最难的路:从“卖车”变成“造生态”

拆部门、换高管、跨界合作……每一步都踩在痛点。 去年上汽净利润跌了87%,股价崩了22%,投资人天天追问“改革什么时候见效”。

同比七连涨!难走的路变好路!坚持出成果-有驾

但今年二季度财报一出,沉默被打破了:单季净利润30.23亿,同比增长11.4%;海外市场在印尼、泰国连开KD工厂;连供应商账期都从90天压缩到60天,300家中小厂现金流压力骤减。

华为研发中心进驻广州白云区,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厂跟着搬过去;上汽在安亭建“智能汽车产业园”,地平线、Momenta的实验室直接开进试车场。 长三角造车链+大湾区电子链,第一次被两家企业拧成一股绳。

今年上海车展,一位工程师站在尚界H5样车前说:“我们不是在改款,是重造一台车。 ” 这话听着像营销词? 但看看数据,连续七个月增长,海外每天卖2600台,自主品牌占比冲上六成,难走的路,真被他们走通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