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见过这样的画面——电动车前后挂满大箱货物,像移动的"小山包"在车流中摇摇欲坠?近日,山姆会员店配送员的超载配送画面引发热议,这究竟是"生活不易"的无奈,还是企业对安全隐患的漠视?
触目惊心的"移动危墙"
多张网友拍摄的照片显示,山姆配送电动车把手挂满塑料袋,脚踏板堆着整箱矿泉水,后座货物高度远超1.5米法定标准。更有车辆因单侧过载严重倾斜,后视镜完全被遮挡。这种运输状态已明显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不仅威胁配送员安全,更如同"移动路障"危及他人。
值得玩味的是,这些超载车辆运输的正是山姆主打的大包装商品:24瓶装矿泉水、5公斤装面粉等量贩商品。当企业以"家庭仓储式购物"为卖点时,却用两轮电动车来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无异于让基层员工用肉身填补商业模式漏洞。
企业回应暴露责任真空
面对质疑,山姆客服将责任推给第三方物流,物流公司又以"车辆骑手自备"搪塞。这种"踢皮球"式回应,暴露出平台经济中常见的责任转嫁套路。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发包方必须对承包方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山姆声称"量贩式采购省心省钱",却在最关键的配送环节放任风险,这种"前半程精致,后半程野蛮"的操作,折射出部分企业对消费者安全和员工权益的选择性漠视。
危险的不仅是超载的电动车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按单计费"的配送机制。骑手为赚取每单5-8元的配送费,不得不冒险超载;为避免超时扣款,只能与交通规则赛跑。当企业通过外包规避责任时,实际上是将成本转嫁给社会公共安全。类似乱象在快递、外卖行业已有前车之鉴——2016年深圳外卖骑手交通事故占全市12%,其中超载正是重要诱因。
安全从来不是可以"外包"的成本。期待企业真正落实主体责任,用封闭式三轮车等合规工具替代危险配送,更应重新审视"大包装商品+廉价配送"模式的合理性。毕竟,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商品,更应包含安全抵达的承诺。下一次当你收到山姆的快递时,不妨问问:这份"省钱"的喜悦,是否建立在某个配送员的危险骑行之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