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20世纪最具远见的汽车设计师之一马塞洛·甘迪尼于2024年3月13日逝世。在他去世后的一年里,汽车界依然能感受到他作品的影响。甘迪尼不仅仅是一位造型师,更是一位革新者,他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

甘迪尼最初在努乔·博通手下工作,后来成为自由职业者,参与设计了一些史上最具标志性的车型。他定义了楔形超级跑车,通过价格亲民的跑车帮助意大利设计走向大众化,甚至还为数百万人每天驾驶的大众市场车型贡献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为了纪念他的成就,我们在此列出一些我们认为最具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汽车设计,每一款都代表了他天才的不同方面。

这些车入选的理由

马塞洛·甘迪尼设计的车型远不止我们重点介绍的这些,但这些车型最能展现他的全部才华。从卧室海报上的经典之作到拉力赛的猛兽,从被误解的法拉利到日常城市用车,这份清单充分展现了他的天才。有些车型畅销全球,有些则是产量稀少却影响深远的奇特之作。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为了缩小范围,我们着眼于那些对汽车行业、文化或数百万驾驶者产生深远影响的车型。每一款入选的车型都代表着一个里程碑:一次大胆的尝试、一次设计上的突破,或是甘迪尼重新定义汽车的时代。无论它们是赢得奖杯还是赢得人心,这些车型之所以能入选,并非仅仅因为它们的性能参数,更是因为它们所蕴含的意义。

兰博基尼 Miura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兰博基尼推出第一款Miura时,跑车界的格局从此改变。它是第一款采用横置中置V12发动机的公路跑车;有人甚至称它为第一款超级跑车。

它至今仍是最美的汽车之一,但让Miura如此令人梦寐以求的不仅仅是它的美,还有它的稀有性。兰博基尼在1966年至1973年间仅生产了762辆。

兰博基尼Countach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兰博基尼的旗舰车型Miura之后,又推出了另一款标志性的超级跑车——Countach。它或许没有Miura那样惊艳绝伦,但Countach无疑比它的前辈更受孩子们的青睐,成为他们卧室墙上的装饰画。可惜的是,它的外观比驾驶体验更胜一筹,倒车更是难上加难。

从它在电影和电视节目中的出现频率来看,你可能会认为兰博基尼制造了无数辆汽车,但实际上,到停产时,总共只生产了不到 2000 辆。

兰博基尼 Diablo

甘迪尼最初设计Diablo是为了取代Countach。然而,当克莱斯勒收购兰博基尼后,在投产前,该设计在内部被弱化了。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不过,甘迪尼的设计风格仍然体现在低矮、棱角分明的车身轮廓上,尤其是在早期车型中。他最初更具侵略性的设计后来出现在了Cizeta-Moroder V16T上。

Cizeta-Moroder V16T

继Miura和Countach之后,甘迪尼受聘设计Diablo。然而,当时拥有兰博基尼的克莱斯勒对甘迪尼的设计并不满意,于是派出自己的设计团队对其进行了一些修改,使其风格更加柔和。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甘迪尼对此并不太满意,但他最初的设计最终还是以另一款中置引擎超级跑车——Cizeta-Moroder V16T——的形式得以实现。这款车从未大获成功,但我们认为它实际上比早期的Diablo车型更漂亮。

蓝旗亚 Stratos

1973 年,蓝旗亚制造了中置引擎的 Stratos HF 参加拉力赛,并在 1974 年、1975 年和 1976 年赢得了世界拉力锦标赛冠军,以及众多比赛的冠军。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蓝旗亚的汽车通常由宾尼法利纳设计,而Stratos是他们首次聘请博通和甘迪尼。这款车源自甘迪尼早期的概念车Stratos Zero,并在驾驶员后方安装了一台2.4升法拉利V6发动机。

兰博基尼 Marzal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诚然,兰博基尼 Marzal 从未投入生产,但它仍然应该出现在这份榜单上,因为这款概念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如今看起来和 1968 年一样出色。

后来,Marzal启发了兰博基尼Espada的设计,从它的轮廓就能看出来。不过,Espada并没有沿用Marzal的直列六缸发动机,那台发动机实际上是Miura V12发动机的一半。

阿尔法罗密欧蒙特利尔

甘迪尼也曾与阿尔法·罗密欧合作过几次,不过他主要参与的是概念车的设计。其中一款最终量产的阿尔法车型便是惊艳的蒙特利尔。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阿尔法·罗密欧在 1967 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上以概念车的形式发布了蒙特利尔轿跑车,量产版则在 1970 年日内瓦车展上首次亮相。它配备了 2.6 升 V8 发动机和后轮驱动,到 1977 年,阿尔法·罗密欧已经生产了超过 3900 辆蒙特利尔。

菲亚特 X1/9

虽然其制造质量值得商榷,但甘迪尼设计的菲亚特X1/9确实大获成功。这款1972年推出的小型跑车至今仍被认为是菲亚特最成功的车型之一。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这款车搭载一台1.3升的小排量发动机,因此它从来就不是以直线加速见长的。即使是后来的1.5升车型,也只有84马力,但得益于其轻巧的车身,X1/9在弯道上却像一艘小火箭。

奥迪50

马塞洛·甘迪尼或许最广为人知的是他与意大利品牌的合作,但他同时也与外国汽车制造商有过合作。奥迪50就是此类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入门级奥迪与甘迪尼闻名遐迩的意大利跑车截然相反。尽管如此,它也是甘迪尼最畅销的设计之一,因为它也曾以第一代大众Polo的身份销售。

法拉利 308 GT4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在法拉利的历史上,其汽车主要由宾尼法利纳设计,但博通和甘迪尼最终也获得了与马拉内罗最优秀的设计师合作的机会。

甘迪尼设计的法拉利并非泛泛之辈;他还是首款中置引擎2+2 V8车型——Dino GT4的设计者。这款楔形经典之作从1973年生产至1980年底,对于一款跑车而言,这无疑是一段辉煌的历程。起初,法拉利的忠实拥趸并不喜欢308的设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历久弥新,如今已成为炙手可热的经典之作。

兰博基尼 Espada

Espada初次亮相时,便是一款开创性的GT跑车。它从Marzal汲取灵感,外形酷似一艘宇宙飞船。甘迪尼的设计也使得Espada能够容纳四名成年人。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这款卓越的豪华旅行车于 1968 年问世,并持续生产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兰博基尼共生产了 1226 辆 Espada,全部搭载 3.9 升 V12 发动机。

玛莎拉蒂 Khamsin

玛莎拉蒂 Khamsin 荣幸地成为博通/甘迪尼设计的第一款玛莎拉蒂车型,并于 1972 年在都灵车展上亮相。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这是一款楔形2+2座GT跑车,拥有优雅的造型、透明玻璃Kamm尾部以及不对称的发动机舱盖通风口。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玛莎拉蒂共售出435辆Khamsin。

玛莎拉蒂·沙马尔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玛莎拉蒂实际上已经破产了,为了保持竞争力,他们孤注一掷地聘请了甘迪尼来帮助重新设计老款 Biturbo 双门跑车。

甘迪尼与玛莎拉蒂的设计团队合作打造了沙玛尔。最终的成品是一款外观华丽的意大利跑车,但其制造质量却令人质疑。

兰博基尼 Urraco

在兰博基尼推出 Countach 的前一年,这家意大利超级跑车制造商发布了另一款由甘迪尼设计的跑车 Urraco。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与Miura和Countach不同,Urraco是一款2+2座GT跑车。它定位更亲民,旨在与法拉利Dino竞争,因此也没有搭载旗舰车型的V12发动机。Urraco提供多种V8发动机可选,排量从2.0升到2.5升不等,而顶配版本则配备了3.0升发动机。

雪铁龙 BX

甘迪尼虽然以设计异国风情的意大利汽车而闻名,但他同时也设计了雪铁龙 BX——一款采用液压气动悬架和大胆棱角分明造型的前轮驱动掀背车。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这款车销量超过230万辆,是甘迪尼最成功的商业设计之一。BX展现了甘迪尼的多才多艺和将创新带入日常驾驶体验的能力。

Innocenti Mini 和其他小型汽车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甘迪尼还参与了 Innocenti Mini和早期大众 Polo 等车型的设计,为城市汽车买家提供了简洁的线条和实用性。

虽然这些汽车很少出现在头条回顾中,但它们提醒我们,甘迪尼的才华并不局限于超级跑车:他还知道如何制造既美观又高效的小型实用汽车。

反思甘迪尼的遗产

马塞洛·甘迪尼的作品持续影响着我们对汽车的认知。从突破界限的概念车到经久不衰的量产经典,他的设计体现了创造力、勇气和清晰的愿景。无论是绘制兰博基尼的草图,还是设计一款通勤掀背车,甘迪尼始终秉持着同一个理念: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马塞洛·甘迪尼: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汽车、速度和设计的认知-有驾

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设计的汽车上,也体现在无数追随他脚步的设计师身上。汽车界或许失去了一位大师,但他的作品确保他永远不会被遗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