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定下八大动作:i6九月登场,芯片路测顺利
前几天傍晚,我在小区门口碰到老周,他刚从4S店回来,手里还拎着一袋子宣传册,说是去看了理想的新车。聊着聊着,他提到李想在电话会上放了狠话——i6要做中大型5座纯电SUV里的“尖子生”,而且9月份就能见到真车并交付。听得我心里也有点痒,这种立军令状的劲儿,在汽车圈可不常见。
那天的会不止李想一个人,马东辉、谢炎都在。他们把今年接下来的八个重点摊开说了,从新车节奏,到芯片、自研大模型,再到出海打算,全都摆上桌面。比如i8现在工厂正满负荷赶产,目标是9月底累计交付8000台甚至冲1万台。我记得群里有位广州的朋友吐槽,说他订的那辆等了快两个月,“催单比催装修队还难”。
说回技术,他们自研的VLA司机大模型,也是在9月准备铺开装车。据售后师傅讲,这套东西跟以前端到端方案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更像模仿人的思维去处理驾驶场景。今年11月还有一次大的升级。有意思的是,2025年他们觉得整个辅助驾驶行业会迎来低谷,但李想反倒觉得这是黎明前夜,还信誓旦旦地说两年内安全性要比人类高十倍——这话我抄给修理厂老张看,他只撇了一句:“别吹太满,就怕雨刮器坏了它都懵。”
芯片这块谢炎透露,今年初已经流片,现在正在路测,一切顺利的话明年旗舰车型就能用上。据他说,从立项到出货三年时间,在业内算飞快。我倒是好奇,这玩意儿耐高温性能咋样?夏天暴晒停车场五六十度,可不是闹着玩的,以前就有人因为电子模块过热趴窝过。
营销和渠道,他们也开始分南北打法:北方主推增程型,因为冬季续航稳定;南方则发力纯电,把空间和节能当卖点。一二三线城市门店组合优化,不好的位置直接搬,有些地方还搞轻量化的小店模式往四五线渗透。这让我想到去年回老家县城,看见商场角落突然多了一家新能源体验馆,人气虽一般,但周末带孩子来看热闹的不少。
至于智能驾驶团队的人事变动,马东辉解释很平淡,说流动正常,新负责人更年轻,还有国际视野。我倒记起之前认识的一位工程师跳槽时感慨:“干自动驾驶这行,就像天天追风口,一眨眼技术又换代。”这种节奏,不是谁都扛得住的。
财报数字也亮出来:二季度营收302亿,比一季度涨16.7%,净利润11亿,同比略降但环比涨幅近七成;毛利率20.1%,连续十一季度盈利。他们账上现金储备1069亿,这是敢砸钱搞AI、推纯电的重要底气。不过三季度预期销量和营收都会同比掉四成左右,对转型期来说压力不小。今年7月销量3.07万辆,同比跌近四成,这也是现实摆在那里——市场不会等你慢慢磨刀。
还有个细节挺有意思,他们把2025年定为出海元年,会先盯中东市场,同时德国、美国研发中心已建好,还在搭海外销售与售后体系。有朋友笑称,中东油便宜得跟水似的,那边买纯电图啥?我猜可能更多是品牌布局和政策窗口吧,不过适应当地法规可是个细活儿,比如灯光标准、充电接口这些,都可能让工程师掉几根头发。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上个月楼下邻居刚换了一辆L系增程,每次遇见总爱问我:“你说以后换纯电还是混动?”我只能摇头笑笑——毕竟连造车的人自己,都还在加速调整牌局呢,而我们这些普通司机,只能边开边看戏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