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驾照年审变两年,车型降级用车受限,加装设备还需备案

谁说“人越老规矩越多”?现在是“规矩越多人越老”,不服不行。曾几何时,60岁被叫作花甲之年,是养花遛鸟的黄金时期。现在呢,60岁的你可能刚刚退了休,感觉自己和李佳琦的带货能力之间只差一张驾照,结果手机一刷新闻:哎,老同志们,新的驾照管理规定已经敲黑板了,粗心点掉分再抬头,钱包准备好了没?

想不想给你们的生活添点刺激?曾经的交通拥堵是因为年轻人抢红包,如今还是得提防自家老爸老妈被交警叔叔一喊一罚三百,几题题错就能变“无证驾驶”,生活果然是部悬疑片。这年头,60岁了还开车,其实很了不起。毕竟,很多人的新座驾就是广场舞舞池旁边的共享单车,汽车是不敢想了,怕的是擦了保险杠还没地方说理。

但什么都怕,就是不怕新规。这事儿有意思——本来年纪大了应该是优待对象,现在倒变成了“重点”关注。堵车的时候,有两个方向分不清:一头是刚拿驾照的00后,另一头是倒在新规上的60后。时代发展快到,人体跟不上;脑筋转不过来,分分钟罚款入账。

先聊聊第一棒——年审。以前按年审,老张、老李、老王在社区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议论:今年该体检了,咱们组团去,顺便踢两脚健身球。现在倒好,新规说两年一审,安排上了,政策越来越人性化。大家夸着、笑着,忽然有人一拍大腿:“哎,今年该审吗?去年不是审过了吗?今年又该不该审了?”政策变成了一道数学题,结果猜错了,交警大哥变脸:“300块钱,别客气。”你琢磨吧,这玩意比广场舞的踩点还难,走错一步,钱包掉坑。

那有人说了,两年一次,是为大家减负——以为开车能轻松,谁知道死记硬背变成重点难题。这年头,开车不怕红灯、黄灯、绿灯,怕的是年审灯熄了都不知道。万一下次新政再来个“三年打卡制”啥的,怕不是得再开发个“老年人智力年检”App。老年人生怕自己上了新闻:“62岁张大爷驾照因年审熄火,全网围观‘小马过河’现场版。”

老年人驾照年审变两年,车型降级用车受限,加装设备还需备案-有驾

这种场面,就是无数大爷大妈汗流浃背的“交规记忆巡回赛”。还是那句话,年审过了,心也累了——本来想开车买个鸡蛋,现在罚单送到家,鸡蛋变金蛋,钱包真贫血。

跳过年审这一关,第二关说禁令。60岁,人生才刚起步,准驾车型直接一刀切:“大爷,A本、B本请归还,只能开C本。”A1、A2这些“高科技武器”像极了马路版的特种兵装备,60岁以上一律“下岗”。人家本以为含辛茹苦熬大夜,能用一辈子,结果退休送钟又送了一张“降级令”,心头拔凉拔凉。

老年人驾照年审变两年,车型降级用车受限,加装设备还需备案-有驾

“无证驾驶”,多吓人。你小时候写作文,老师批改最多的就是“无证据”,现在退休当司机,一不小心就多了一个“无证”。曾经的老司机一夜之间成了“道路新手”,说起来像笑话,但迟到了不是公交车,是年纪。更夸张的是,明明当年风雨无阻拉过土方、送过学生、飙过高速,现在一纸新规把这些老司机一脚踢下驾驶席。

老年人驾照年审变两年,车型降级用车受限,加装设备还需备案-有驾

“侥幸心理”不好玩,不知道的还以为,所有老年人都是草根版范迪塞尔、退休版《速度与激情》主角,实际上只是想开个家用车去医院复查。狗仔队不用跟拍,交警一撇眼:“大爷,凭实力变身无证驾驶,二三千块开局。”唉,这掌声没落在胜利的终点,而落在了滞纳金账单上。

紧跟其后,第三道彩虹门:加装辅助设备。年纪大了,谁不想要点“黑科技”?方向盘助力球、魔术升降座椅,每一个都闪着科技光芒。60岁以上想省点劲子,装个小玩意儿,结果路遇交警,堵不仅仅是交通,还有心情。交警这头板着脸说:“你这个装置备案了吗?”“啥?”王阿姨一脸懵,心里暗跺脚:这备案的流程,比我退休审批还麻烦!

装个东西,还得写申请,盖章,来回跑环节,感觉自己是在申请拆个航母,不是在搞个小座椅。真要认真,估计以后给车加个香薰都得提前拍案公示,邻里签字同意。谁能想到退休生活比上班还有多环节,活成了交规和流程的合集。

一边是罚单,一边是新规,夹在中间的老年人像极了被夹在电梯门里的人生。你忍不住要问,是不是全世界都合起伙儿“整”银发族?不,主打的还是“关心你,规范你,罚你千遍也不厌倦”。罚款用来爱你,年审只是想多见你,禁令其实怕你累,辅助装置备案是帮你筛选优劣。规则一个都不少,温暖毫厘不差。当你对这些爱意表示不敢承受时,交警同志露出职业微笑:“理解万岁。”

这年头,连开车都成了一种特权,谁能想到,60岁以后,出门不是担心腿脚不便,是怕被通知你合法持证已“失效”。老年人开车,像极了定时炸弹背着锅盖:一边小心翼翼遵守新政策,一边随时准备接受随机出击。交规日新月异,反正只要没考满12分,人生还不算通胀,考满了可以直接进“交通黑屋套餐”。

你要说这样好吗?好像都好。安全嘛,人生安全第一,车辆安全第二,钱包安全……这得看你记性够不够好。交警说了,小罚是提醒,大罚是教育,今天罚你是怕你明天出大事儿。可是罚着罚着,大家都怀疑是自己笨还是政策太聪明——反正你不懂,罚就对了。

不少家庭跟演电视剧似的:孙子在家刷短视频,大爷要出门买菜,孩子们齐喊:“爸,年审审了吗?准驾资格确认没?助力球提前备案了吗?警察叔叔等着呢!”一阵催促,老张觉得自己像去高考现场。开车前的准备比做核酸还繁琐,小心翼翼,哪怕仅是去楼下转个弯,都得戴上“方式正确”保命符。

新规出台,说白了不是为难谁,主打一个“规范”。可规范多了,幸福感就像被一刀刀切薄的午餐肉,剩下的只有空盘子和账单。你想想,哪个老年人爱和罚单打交道?哪个老年人愿意每天把“年审”“备案”“合规”挂嘴边?本来以为60岁以后,人生变成草原一样辽阔,现在却越来越像迷宫,每一步都担心踩中规则地雷。

每一则罚单背后都有一段落入陷阱的小故事。有的人苦笑着认了:“下回长记性。”有的人气呼呼:“咋净整这些幺蛾子!”还有人大彻大悟:“谁还敢说我老了?拿着驾照都能教研究生水平了,法规记硬背,流程记脑里,不考试都白活了。”

与其说新规保障安全,倒不如说给大家出了个难题。开车不仅仅是技能问题,更多是脑容量和政策理解力的考察。你看,60岁的人,顶着白发、背着罚单、嘴里念着新规,一路向前,一路交学费,活成了自带Al爆款梗的老中青结合体。

车子越开越新,始终记不住的是年代;政策越修越细,谁还记得初心?以为能够乘风破浪,最后被流程折服。60岁以上的新青年们,不仅要自学成才,还得不断手动更新人生操作系统。人生几次升级靠刷题,车管所见面如聚会,倒也其乐无穷。

有人说,“老了就别开车”。其实老不老,不在年纪,在于你是否还愿意被折腾。眼下,驾照每一项新规都是生活给你的期中测试,别怕交警,就怕政策变得比你头发还快白。最后剩下的道理也就是:老而弥坚,规而不乱。碰到罚单咋办?一笑泯恩仇,反正下回还能再交学费。没交过罚单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60岁了。

欢迎留言,说说你家“老顽童”上次“年审事件”翻车的故事,还有谁把车当战场,违规成日常。新规在前,钱包在后,前浪已拍在沙滩,后浪抱着交规书等着下水。别慌,终有一天,我们一起会在惩罚和规范里修炼出一颗耐受荒诞的心,边自嘲,边摸索,揣着罚单,老当益壮。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