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着眼体验华为乾崑智驾:深蓝S09的自动驾驶底气从哪来

空气湿度有点大,车库顶灯下的地面,照出一圈模糊的光环。这个夜晚,我不是来勘察命案的,而是蹲在深蓝S09的驾驶座里,闭着眼睛体验“自动驾驶”的第一分钟。外面的雨还没停,AR-HUD投映着前路信息,只有在车厢里安静时,我才发现屏幕缝里藏着点点灰尘——“智能”与“现实”,总是有点落差。

闭着眼体验华为乾崑智驾:深蓝S09的自动驾驶底气从哪来-有驾

深蓝S09首批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官方口号“驾驭更从容,出行更心安”。很会说话。要是老王听见了,嘴一撇,说:“心安?你敢全程闭眼坐车吗?”我倒不急着反驳。自动驾驶这东西,本质不是给人“心安”,而是让人放弃部分主动权。你不必时刻紧握方向盘,也不用时时计算刹车距离——但你得信任那套乾崑智驾系统,信任它在每一个无聊的路口都比你更冷静。

我不是科技博主,也不打算吹谁的牛。我更像个蹲案件的老侦查员,关注证据,不关心立场。深蓝超级增程+华为乾崑智能,听着像一组化学反应式。但证据链是什么?我数了数,发动机参数——单电机231kW,双电机组合前131kW后231kW。有长续航版申报,车身尺寸夯实,顶配的瞭望塔式激光雷达遍布车身,高级像案发现场的探头。你说它看得见每个马路坑洞、每个路口的斑马线,甚至每块车牌的尘迹也能“感知”。但还是那个问题:看得见,不代表能做对。

ADS 4是华为的最新智驾矩阵,我查了查,基础SE版能搞定基本驾驶,Pro增加高速领航,Max版能搞定城市领航,Ultra旗舰据说能L3级别高速自动驾驶。L3级自动驾驶是什么?用刑侦术语说,你可以“暂时把双手离开案卷”,系统承诺在关键场景自动接管。但谁来判断“关键场景”?算法够聪明吗?现场够复杂吗?车库里没小孩跑来踢球?车主没喝醉误操作?铁一般的现实告诉我,AI系统的世界行为模型是基于“假定世界”。案情最怕假定,最爱例外——深蓝S09也一样。

尽管官方数据罗列得明明白白,什么2.5K分辨率大屏,什么43英寸AR-HUD,什么后排3K吸顶屏娱乐中心,还有那套鸿蒙HarmonySpace 5。每一个参数都像案卷里的证据标签,闪闪发光。但每个标签后面,藏着一只猫——功能再好,系统稳定才是王道。至于10L车载冰箱和可以“移动”的中岛,我突然想起警局审讯室里那台老旧的随身冰箱,那温度偶尔比罪犯的心还冷。

车主的体验是“无缝切换”,可以在第一排第二排间来回移动,手机无线充电、隐藏储物、甚至小书箱空间。也许有人感慨科技的进步,觉得生活终于比新闻里的案件更有温度。但驾驶是一门冷门艺术,又或者是一场细节之争。所有的驾驶辅助、泊车、离车泊入,归根结底是算法对于人性的模拟。算法很勤快,不会偷懒,不会走神,也不会像我这种老警察,在雨天发呆琢磨“生活的意义”。但它会偶尔宕机,偶尔漏判,偶尔被现实打脸。

我喜欢用事实说话。深蓝S09顶配车顶的瞭望塔式雷达,就像警局门口的监控探头,越多越“不放心”。如果系统足够可靠,为什么还要装那么多传感器?如果自动驾驶足够让人“心安”,为什么官方每条配置都要配合“支持”两个字?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定语能真正“心安”,人和机器都一样。对自动驾驶的信任,本质是对开发者、对硬件、甚至对一串串代码的信任——而代码里,从来没有“命运”二字。

科技进步是好事。华为和深蓝造这台S09,拼出了当前国内最“全家桶”的智能座舱,用了最“豪华”的雷达和传感器矩阵。看上去比案卷里的嫌疑人还透明。屏幕够亮,音效够灵动,儿童专属精灵、人性化场景积木、空间魔方……辅助驾驶能够支持车位到车位的贯通,六月底据说能覆盖五十万个停车场。我不怀疑他们的决心和执行力,只怀疑一件事:真正能用得舒服,得靠“心里底气”。这底气不是参数给的,是一次次“实地体验”和“被算法保护下来”的经历累积起来的。

闭着眼体验华为乾崑智驾:深蓝S09的自动驾驶底气从哪来-有驾
闭着眼体验华为乾崑智驾:深蓝S09的自动驾驶底气从哪来-有驾
闭着眼体验华为乾崑智驾:深蓝S09的自动驾驶底气从哪来-有驾
闭着眼体验华为乾崑智驾:深蓝S09的自动驾驶底气从哪来-有驾

说到这里,黑色幽默就忍不住冒头了。想想以前审案,最怕遇到口供含糊、证物缺失。现在遇到复杂交通场景,怕的却是系统“顿悟”——比如在街头慢半拍,比如在小区减速带上见到一只猫,会不会停下来思考“猫是障碍还是行人”。有时候,人和人工智能都一样,最怕的是“识错人”,或者说,“识错路”。

闭着眼体验华为乾崑智驾:深蓝S09的自动驾驶底气从哪来-有驾

关于华为乾崑ADS 4和深蓝S09的配置,媒介只提优点,少谈风险。作为常年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职业病患者,我始终不能盲目相信“绝对安全”。麦克风下的承诺和车库里的体验,永远有一道安全边界。自动驾驶的未来,很美,但真正“心安”的社会,还要靠人和机器一起慢慢磨合。

所以最后,我只想问一个实在问题:如果让你坐进深蓝S09,把方向盘交给华为乾崑智驾,你敢闭着眼睛睡个午觉吗?还是会时不时睁开一只眼,盯着前方的雨夜?这个选择,每个人有自己的底线,而系统的底线,也许正是在每次“失误”之后被重新标定。

智能,终究还是得靠人心托底。你愿意相信它走得比你快,还是肯定它还需要“人手扶一把”?驭车如破案,最怕一句“本案尚在侦查阶段”,未来再好,今天的每一次“测试”都得认真记录——你觉得呢?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