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踏板双车上阵?五羊本田这次升级到底改了啥?

【引言】

最近刷社交平台,从"通勤吐槽小组"到摩托车论坛都在热议一件事。2025年上半年,五羊本田先后推出两款水冷150踏板车,分别是3月1日上市的NWG150和7月31日上市的NWT150。这两台车一出手,可把通勤族的话题点燃了。

很多人在问,150排量的踏板车真的值得关注吗?

今年以来,通勤族一直在喊同样的烦恼——油费贵得要命,125踏板动力弱得心累,而250踏板又贵又肉得不敢买。结果五羊本田直接甩出"双料150cc解决方案",定位覆盖运动和实用两个方向。

有人觉得奇怪,150不是早就被玩烂了吗?可看完配置单,直接被打脸——水冷散热升级、标配TCS牵引力控制、无钥匙启动、双通道ABS。定价更是卡在15000到18000元的区间,这不明摆着要跟同级别竞品"硬碰硬"。

那问题来了,这两台150踏板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能让那么多通勤族集体关注?真的能改变大家的买车逻辑吗?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场通勤车市场的"暗战"。


---

150踏板双车上阵?五羊本田这次升级到底改了啥?-有驾

【第一部分:150踏板"双车上阵"?五羊本田这次升级到底改了啥?】

2025年3月1日,五羊本田官方宣布NWG150正式上市,当时很多摩托爱好者的第一反应就是——150排量的踏板又怎样,不就是比125大一圈吗?

但真正看到实车配置单以后,才明白这次升级根本不是简单的排量调整,而是一场给通勤族量身定制的"翻身仗"。到了7月31日,更实用定位的NWT150也跟着来了,两款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150踏板的市场格局。

这两台新车最核心的升级,其实就是"水冷发动机加上智能配置"这个组合拳。老款150踏板大多采用风冷发动机,一旦长时间骑行,发动机散热就成了问题,高速超车时更是有心无力。

而NWG150和NWT150直接上了水冷散热系统,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和汽车发动机差不多的散热原理,通过循环冷却液来带走热量。配合优化后的150cc单缸引擎,最大功率达到了11.4kW,最大扭矩14.4牛米。

拿数据对比一下就能看出差距了。老款150踏板的功率通常在9到11kW左右,扭矩也才12到13牛米。而这两台新车直接把动力往上拉了一个档次。实测结果更能说明问题——市区红绿灯起步时,轻轻拧油门就能甩开隔壁125踏板,那种感觉从"被动出击"变成了"主动超越"。

关于耐用性的升级,这是很多通勤族最关心的地方。150踏板传统上采用的是皮带式CVT变速,这种设计有个致命弱点——容易打滑、异响,用久了维护费用也不便宜。

150踏板双车上阵?五羊本田这次升级到底改了啥?-有驾

五羊本田对NWG150和NWT150的传动系统进行了重新调校,通过优化ECU参数和传动齿比,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油耗表现——官方公布的综合油耗是2.1升每百公里,这意味着一箱8升多的油可以跑500公里以上。

散热方面更是拉满了配置。采用水冷循环加上大尺寸散热片的组合,即使在南方炎热天气里连续跑40公里,也不会出现高温报警。对于需要长时间通勤的用户来说,这简直是"救命配置"。

在智能化体验上,这两台车也没有落后。两款车都标配了TCS牵引力控制系统,这东西在雨天下雨打滑时能起到关键作用,防止车轮空转。无钥匙启动功能让骑手掏出手机就能发动车子,不用再掏钥匙。

双通道ABS刹车系统保证了制动的稳定性,不会因为一脚刹车导致前轮抱死。NWG150配备了7英寸TFT彩色仪表,NWT150配备了6.2英寸TFT屏幕,都支持蓝牙连接和导航显示。

对比同价位的125踏板,比如雅马哈巧格i125,这些配置基本都没有。很多125踏板甚至连ABS都不标配,属于选装件。而更高一级的250踏板,比如本田PCX160虽然配置齐全,但价格普遍在20000元以上,油耗又要高出不少。

这两台150踏板就把"动力+配置+价格"这个三角形的平衡点找到了。很多试驾过的用户都说,之前骑125踏板时是"能忍就忍"的心态,现在骑NWG或NWT时变成了"想超就超"的感觉,每天通勤的心情都不一样了。

---


【第二部分:水冷发动机+智能配置,五羊本田NWG和NWT150到底有什么核心优势?】

150踏板双车上阵?五羊本田这次升级到底改了啥?-有驾

有人问过一个问题,五羊本田干嘛要在150踏板上砸这么多技术和成本,就不怕成本太高卖不动吗?这背后其实反映出对通勤市场的一种精准判断。

看2025年的大环境就能理解。125踏板虽然销量大,占据了踏板车市场的主要份额,但用户的吐槽声越来越多。动力弱爬坡费劲、夏天散热不行、高速不稳定,这三个痛点始终困扰着125踏板的用户。

而250踏板虽然动力充足,但价格门槛太高了,普遍在20000元以上。对普通上班族来说,买一台250踏板意味着要咬咬牙从牙缝里省钱。再加上250排量的油耗要高一些,一年的燃油成本压力也不小。

通勤族要的其实不是"最便宜"的车,而是"最划算"的车。要求很明确——动力必须够用,能轻松应对早晚高峰的加速超车;耐用性要可靠,别三天两头往维修店跑;体验要舒服,最好还有点科技感。

五羊本田就是看准了这个市场需求,决定把之前用在高端车型上的技术下沉到150排量。水冷发动机和精细化的传动调校,原本是用在300cc甚至更大排量踏板上的,比如他们自家的PCX160就用的是水冷四气门发动机。

现在五羊本田把这套技术压缩到了150排量,成本控制的秘密在于规模化生产。五羊本田的国内工厂年产能超过百万台,供应链相当成熟,材料采购成本已经摊薄到了能承受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用户调研的数据支撑。五羊本田曾经收集过超过10万份通勤族的使用反馈,数据表明"动力不足"和"可靠性差"是两个最高频的吐槽点。所以这次NWG150和NWT150的设计就不是"拍脑袋创新",而是把用户最迫切需要的东西全部堆上去。

150踏板双车上阵?五羊本田这次升级到底改了啥?-有驾

比如轴传动技术为什么没有用上?因为150踏板传统就是皮带CVT变速,用户已经习惯了这套系统,而且维护成本反而更低。五羊本田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们没有盲目追求"高级",而是把能省的钱用在用户真正在意的地方。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的推出,就是针对南方多雨城市的定制化需求。经常下雨的地方,突然碰到积水路面时车轮容易打滑,TCS系统能有效防止这种危险情况发生。

水冷散热的优化,也是基于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的反馈。南方城市夏天气温高,很多通勤上班族每天要骑30到40公里,老款150踏板经常出现高温报警的情况,影响骑行体验。五羊本田就把散热能力往上提升,解决了这个用户最关心的实际问题。

这些细节背后,其实就是"用户思维"在起作用。五羊本田把自己放在通勤族的位置上,想的是"我如果每天要骑40公里上班,最怕的是什么",然后就针对性地去改进产品。

这种理念的体现,从2000年代初的CG125就开始了,那台车凭着靠谱和便宜,成了几代人的出行工具。到了现在的PCX160和NWG150,五羊本田依然坚持"靠谱技术加亲民价格"的策略。只是随着时代变化,靠谱的定义从"不坏"升级到了"好用",亲民价格也从"最便宜"升级到了"最划算"。

---

【第三部分:NWG150和NWT150"改命"?它们真能颠覆通勤族的买车逻辑吗?】


从竞品对比的角度来看,NWG150和NWT150的优势其实相当明显,甚至可以说是碾压级别的。

150踏板双车上阵?五羊本田这次升级到底改了啥?-有驾

先看同价位的125踏板代表——雅马哈巧格i125。这款车的官方价格在9000元左右,动力参数是最大功率6.1kW。6.1kW是什么概念?比NWG150的11.4kW少了接近一半。

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用雅马哈巧格125去爬坡,得降档才能有力;去高速公路超车,也要提前减速然后才能冲刺。而用NWG150,这些动作都能从容应对。实际骑行感受就是从"被动出击"变成了"主动控制",心理压力完全不一样。

再看同级别的150踏板,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豪爵UFR150。豪爵UFR150的价格是17880元起,动力参数是最大功率10.6kW,最大扭矩14.2牛米。从数字上看,扭矩和NWG150差不多,但功率反而低了。

配置上,UFR150虽然也有TCS和ABS,但很多高级功能需要加价选装。而NWG150的16980元基础版本,把这些配置都标配了。从价格角度,NWG150反而便宜了近1000元,配置却更齐全。

再往上看250踏板市场,以本田PCX160为代表。这款车2025年的官方价格已经降到了19990元,比之前便宜了3000块。但问题是,PCX160的排量更大,油耗虽然官方声称是2.1升每百公里,但实际使用中,250排量的车往往会比150排量多烧一些油。

而且PCX160虽然配置齐全,但对于纯粹通勤用户来说,那些高级功能可能用不到。买这么大排量的车,有种"杀鸡用牛刀"的感觉。多花3000多块钱,就为了多出的那点动力,对日常通勤来说性价比反而不高。


从用户群体来看,NWG150和NWT150的目标用户精准度非常高。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上班族,预算有限但追求骑行体验的人,完全可以用15000到17000块钱买到一台动力够用、配置齐全、油耗经济的踏板车。

150踏板双车上阵?五羊本田这次升级到底改了啥?-有驾

三四线城市的宝妈和个体户,经常需要接娜孩子或者运送货物,NWT150的平踏设计和750毫米的座高特别适合这类用户。外卖和快递小哥更是NWT150的目标用户,他们最看重的就是耐用性和动力,这两点NWT150都拿捏得死死的。

这些人以前的选择其实很两难。要么咬咬牙买250踏板,每个月为油费心疼;要么就凑合着骑125踏板,天天抱怨动力不够。现在好了,15000块钱左右就能买到"动力够猛、用着省心"的踏板,选择的空间一下子变大了。

行业内有个预测,NWG150和NWT150上市以后,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的150踏板市场肯定会重新洗牌。竞争对手无非两个选择——要么跟着降价增配,升级自己的产品线;要么就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五羊本田抢走一大块。

从市场历史来看,五羊本田最擅长的就是"把高端技术平民化"这一套。当年CG125的出现,改变了125踏板市场的竞争格局。现在的PCX160用上水冷四气门发动机,性能对标欧美高端踏板。NWG150和NWT150就是把这套技术继续下沉,这次应该又是他们的"王炸"。

---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NWG150和NWT150发布以后,各大摩托车论坛和社交平台的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辩论现场"。很多网友都提出了各种疑问,咱们挑几个最典型的来聊聊。

150踏板双车上阵?五羊本田这次升级到底改了啥?-有驾

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150踏板比125贵那么多,真的值得多花5000到8000块吗?这个问题代表了很多保守用户的心态。他们觉得125的价格便宜,虽然动力弱一点,但至少骑得起。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总成本的角度来算账。一台125踏板初期购买便宜,但因为动力弱,日常通勤时间反而更长。比如同样的15公里上班路,用125踏板可能要50分钟,用150踏板只需要40分钟。一年250个工作日,时间成本的差异就很大了。

更重要的是,125踏板因为动力不足,经常需要降档冲刺,这样对发动机的磨损更大。而150踏板可以用正常齿比巡航,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更稳定,维护成本反而更低。再加上150踏板的油耗虽然高一点点,但动力增益带来的时间节省,实际算下来油费支出可能反而少了。

还有人问,皮带传动虽然常见,但会不会经常出问题?需要维护吗?这说明很多用户对CVT变速系统还有认识不足。150踏板采用皮带变速传动本身没有问题,这是行业标准配置。五羊本田通过重新调校ECU和传动参数,优化了系统可靠性。

正常使用和保养的情况下,皮带可以用3到5年没问题。比起早期的150踏板动不动就出现皮带磨损、异响,现在的可靠性提升了不少。关键就是定期检查变速箱油,按照保养手册的要求去维护,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还有一类问题涉及到电动车的竞争。现在电动摩托车这么方便了,为啥还要买油动踏板呢?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两种出行工具的本质区别。

电动车在短距离通勤上确实方便,但缺点也很明显。冬天时电池续航会缩水20到30,北方冬天可能缩水更多。一旦碰到雨天,很多人就不敢骑电动车了,毕竟涉水安全是个问题。而且电动车的载货能力有限,买个菜、接个孩子就得精打细算。


油动踏板就没这些烦恼。不管什么天气都能骑,冬天也没有续航问题。后座加上踏板板,硬是能放下两个20英寸的行李箱。对于那些依赖摩托车通勤的人来说,踏板车才是刚需,电动车可能是补充。

150踏板双车上阵?五羊本田这次升级到底改了啥?-有驾

---

【结语:五羊本田的"双车布局",通勤族的春天真的来了】

从2025年3月和7月五羊本田NWG150和NWT150的相继上市,就能看出这家企业对通勤市场的理解达到了什么高度。他们不再只是"卖摩托",而是在用"用户痛点加上技术下沉"的策略来改写市场规则。

15000到18000块钱这个价格区间,五羊本田给了通勤族什么?水冷散热的发动机,可靠的传动系统,智能的控制配置。就是这样的组合,把通勤体验拉到了满分。

这哪是在卖车,分明是在给同级别的竞品"立规矩"。下次再有人说"150踏板没啥用",咱就把这两台车的配置单甩过去——11.4kW的动力够猛、精细化的调校用着省心、15000块钱的价格实在到不行。谁还会去骑那些老古董125踏板呢?

对于有购车计划的通勤族来说,现在的选择变得清晰起来了。预算在15000块钱左右,想要运动感和越野风格,NWG150是首选。如果更看重实用性和平踏空间,NWT150才是更合适的选择。要是手里有20000块钱以上的预算,PCX160也值得考虑,但那已经有种"买过头"的感觉了。

这个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改变了。不管是豪爵的UFR150,还是新大洲本田的NS150GX,都得面对五羊本田这两款车带来的压力。接下来的时间里,150踏板市场应该会变得更加热闹,厂家们的价格政策和配置升级可能会加快频率。

150踏板双车上阵?五羊本田这次升级到底改了啥?-有驾

通勤族最受益。因为竞争激烈了,意味着大家都得拼产品、拼配置、拼价格。买家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大,选择也会越来越多。这就是市场竞争的魅力,好产品之间的竞争,最后受益的永远是消费者。

所以说,五羊本田的"双车布局"确实改变了什么。不仅改变了150踏板市场的竞争格局,也改变了很多通勤族的出行选择。春天确实来了,但不是什么春风化雨的春天,而是一场激烈竞争带来的市场"春暖花开"。

如果你现在正在考虑买踏板车,这两款车值得花时间去4S店看看、骑骑。比参数、对比价格、试试动力,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出选择。这才是理性的消费态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