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代Lexus ES的出现,实际上是今年车市里一个挺微妙的信号。可能很多人还记得上一代ES,外形虽然也偏成熟,但一直没太在意外观变化,更多人关注的是它的舒适和耐用。当时,我在4S店里碰到一个销售,问我:你觉得这车怎么样?我当时随口说:稳,舒服,但就是外观偏正常。他笑了,说:现在年轻人喜欢运动感,多动感点的设计更容易吸引他们。挺有趣的。
新ES这次用上了激进的斜背设计,感觉就是想抓年轻一点的心。这个Fastback,我一开始还真没理解它的价值。不是说它好看,而是比传统的房车造型,流线更紧凑,跑格更强烈。车身线条自然把人带入一个运动感的想象空间。它结合了SUV和三厢的优点,又兼具一定的运动范。这种设计,实际上能极大改善空气动力学,我猜(这段先按下不表) —— 可能空气阻力系数会更低,油耗也会有所改善。
我刚查了下数据,新一代ES的长宽高为5140/1920/1555mm,宽敞的空间不用多说。而且车内用料、配置都提升了不少。12.3寸的数字仪表盘,14寸的大屏,配上Mark Levinson的音响,听歌真的是一种享受。两者结合,明显看出它在科技豪华质感上的追求。
对!我还记得上次听朋友开新一代Q5,他说:我觉得这个价钱,配置绝对值。这就让我想到,虽然豪华车看似贵,但实际上它的成本结构可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供应链就像是个大拼图。每个零件要到不同厂家买,材料、工艺、安装,都是细节决定成败。就像我那朋友说的:你知道吗?很多车型那个仪表盘其实是从东南亚拼凑来的。我当时还笑着:你别骗我。但有些品牌标志只是品牌加持,真正的制造工艺,并不一定比普通车差。
说到供应链,和研发其实关系密切。你知道吗?很多所谓高端配置,比如自适应巡航、Bose音响,都是经过长时间测试调试出来的。以车灯为例,像新ES用的LED大灯,不是简单装个灯泡那么简单,光学设计和散热系统都得经过反复调整。万一灯光照射不足,或者有眩光,都是厂家头疼的事。记得一次修理工跟我说:新的LED大灯,调校比以前难多了,调不好,要么照不到,要么眩人。——其实这也是研发的深意。
这让我意识到:设计思想其实很有趣。比如我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新车的后排空间没有特别大优势?我猜(没细想过),可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空气动力效果,牺牲了些后排高度。个别豪华房车还是会更注重后排空间。要是它们都一样大,谁还买SUV或者旅行车?对吧?反过来想,未来是不是会出现那种跑感极强的纯电房车?比如加大电池容量,降低重心,用轻量化材料,逼近跑车的质感和操控。
这让我又跑题一会儿。回到新ES的动力,实际上它也体现了Lexus在电气化上的布局。油电混合的两个版本,分别是ES 300h(估算最大马力201匹),和247匹的ES 350h,都采用2.5升油电系统。油耗估计会更低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百公里油耗在4.5L到5L左右。所以说,它这个油耗,看起来还算可以,特别是在城市拥堵的日常。
而纯电版更有意思,ES 350e采用单马达前驱,77kWh电池,最大马力224匹,续航大概估计在60-70公里左右。这个续航,跟普通的代步车差不多,比我家那台油车环保多了。问我:是不是充满都用不完?没那么绝对,毕竟每次我试驾它都会想:要是能再加点电池容量,续航会更带劲。没细想过,未来多点纯电技术到底会怎样变。
而更强的版本——ES 500e是双马达四驱,具备343匹最大马力。跑个5.7秒破百,算是挺快了。多跑几次高速,心里还在想,能不能像个跑车一样,性能不输自己喜欢的日系跑车。问题是,这样的性能车价格会不会变得太高?我估算百公里成本,油电混合大概在0.2元左右/公里,纯电可能更低点。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那份驾驶乐趣,可能比想象中还强。
我试驾过一次老款的ES感觉很平顺,但新一代加了运动元素,车身品质提升不少。硬要比,和同价位的奥迪A4,奔驰C级,宝马3系,总体来说,Lexus的表现不差。它的悬挂更偏向滤震,像有人说开着像坐在云端上,但想想,那名词其实挺贴切的,它确实能隔绝不少路面振动。
(这段先按下不表)关于豪华房车的跑感和舒适感,我一直挺迷惑。是不是一定要在感官体验上取舍?还是说未来会出现兼顾两者的完美车型?
说个小疑问。就这一轮油电大潮,你觉得,设计师们会不会开始把性能视为新品的卖点之一?还是未来的豪华房车,反而更像是运动型豪华车?这其实挺难预测的。
你们会不会也开始期待下一款预想中的F Sport版本?我一边写一边琢磨,或许它真正的魅力,不只是外观的激进,更在于能带来哪种跑感的突破。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