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关闭国内最后一家直营店这个事,应该说挺反直觉的,尤其是在行业整体还在跑快、都想着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的背景下。你看,极星还没真正大规模铺开,居然就做了这个退出动作。克总说是为了安全区隔和拓展,听着挺官方的,个人觉得其实也不难理解。
我认识某车企的销售经理,他曾经跟我吐槽过:门店多了,成本就得扩散,利润空间被压缩。尤其是极星这种偏技术导向、高端定位的品牌,门店的运营成本比普通品牌高出不少。你想,装修要高端,服务要细致,人员要专业。可是销量一低,利润不够,开得再多也只是负担。
而且,整个行业的趋势已很明显。去年我随便算了下,新能源车的整体利润率在2.3%左右。而在高端品牌里面,不同品牌之间差距巨大。那次我还翻了下笔记,极星的销售数据显示:每个门店平均月销量不到20台。这个数字,你让我怎么赚得起钱?对比一下,特斯拉自己在中国的直营店,据说至少30台起步,规模大了,当然成本也摊低不少。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觉得,极星的战略其实比我们想象得更务实。他们刚进中国市场时,确实是想借技术颜值吸引一批年轻用户,可惜,真正实现大规模盈利,还差一大截。其实我特别好奇,极星这个品牌,从北欧跑到中国,能走多远?尤其是明知道门店不是一块可持续的事业,现在还有没有不嫌麻烦的办法?
刚才我翻了下手里的相册,里面有极星的展车照片,那会儿还觉得挺高端的。一晃过了两年,门店整整少了一个,只剩一个象征性的。克总这么说我觉得也有点道理:安全区隔,就是防止未来电动车市场的火坑传染。我对安全区隔这个说法挺持怀疑的,感觉就像个护身符,真想应对市场变化,不能光靠划界。
话说回来,不得不承认,产业变革的节奏比我们想象得还快。沃尔沃合并到吉利旗下,升格为独立品牌,也算是市场策略调整的必然。验尸堆了一地:它们的车型、品牌结构、市场定位,都在迅速洗牌。你还记得去年我说,沃尔沃其实一直是在夹缝中生存,一会儿要高端一会儿又要迎合大众,这不,终于也做出市场调整的举措了。
沃尔沃的这个升级,像极了那种试图自我造梦的策略。你看,沃尔沃的两系列车型线,XC和S,卖得还行。但与奔驰、宝马比起来,就像个小学生,在豪华阵营里拼不过。现在升格为独立品牌,想来也是想借极星的技术和市场试水。他们说,独立后,品牌能更专注于纯电动,效果还不一定就好,但起码,市场上多了个分散焦虑的品牌。
说来说去,行业的整合、品牌的分裂,就像是拼积木一样。每次看到一些新品牌破土而出,又有的被市场边缘化,我就不得不琢磨:到底谁能坚持下来?或者说,现在的品牌,哪个才是真正有前途的那一块蛋糕,还真的不好说。
有时候我会猜,像极星这样的小牌子,能撑到哪一年?也许三年,也许更久。但我始终觉得,有些东西是天生的优势——比如说,技术积累和核心用户。像极星,他的科技感还算不错,但要把一片普通消费者席卷进去,还差点火候。然后呢,价格上的博弈也很关键。
你知道吗,我一直觉得,买车不单是买个工具,还藏着面子和故事。像那天晚上,我跟朋友喝咖啡,他开着特斯拉,他说:我觉得,最看重的,其实是那份未来感。这个话题一扯,反而越扯越深——科技,也真不是随便一款车就能做好的。
对了,我刚才还翻了下笔记里的一段:某修理工评价特斯拉,说它开起来太敏捷,但维修成本高得吓人。我心想,这不就是短暂的光鲜么?想想,百公里的电耗大概在13千瓦时左右,算下来,电费一块多钱一公里。但要是出个大事,修车费那就天高地厚了。你看到过有哪个品牌能靠维修便利赢得用户?大几百块的零件,装个车门,就得忙活一天。
突然想到,因为我一直在关注渠道变革,有次帮朋友看车,有销售跟我说:现在冲着年轻人,很多人宁愿网购,也不想折腾实体店。这让我意识到,未来线上线下一体化才是主流。可实际上,纯粹线上买车的体验并不完美,试驾和感受还是得回到实体店。这个中庸点,才是难点——你要想做价格公道,又不能忽视用户体验。
哎,说远了,又跑题了一点。其实我一直在想——未来电动车会不会想盒子一样,标准化到让你买个配件就能自己装?像拼装模型一样,拆拆装装。如果真那样,品牌是不是就只剩技术堆料的部分?而那些情感价值,就会很难保证。
这也是我有些困惑的地方——品牌价值,究竟还能靠什么去塑造?比如说,长城的坦克品牌,靠的是越野硬汉这个标签。有点像特种兵的调调,就算卖假货也能留住部分粉丝。而极星这样偏科技、偏未来的品牌,能不能打造出核心粉丝也未可知。
其中最有意思的,还是那句话:市场变化太快,品牌策略都得随时调整。我真得问问自己——我算是看穿了行业的池底,还是真没看到底?毕竟,每天面对这些新车新变也挺累的。
有时候觉得,有车的人,就像是生活在不断变换的舞台上。舞台再大,演员再多,关键还是看,谁能留下几个经典片段。这场剧,没有导演给定答案,得自己摸索。
你会不会好奇,下一步,极星会怎么走?或者,沃尔沃重新出发后,会不会再给豪华电动车一个新定义?这些都挺难说的,也许,下次喝咖啡时,我们可以再讨论这个话题。也欢迎你告诉我,你觉得,下一个热潮会是什么样子。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