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今儿个咱们用车社换个频道,抛开那些新车参数,聊聊驾照这件“人生大事”。
前些日子,网上瞅见一则帖子,看完心里五味杂陈。
一位年近花甲的大爷,战战兢兢地走进科目一考场,那阵势,比我当年赶考还严肃几分。
他掏出那本巴掌大的缩印资料,字小得跟蚂蚁爬似的,估计得借孙悟空的金箍棒才能看真切。
更绝的是,还摸出一个老花镜!
还没等他开始 “十年寒窗”,眼镜就被考官无情地 “缴获”了。
大爷瞬间懵圈,杵在电脑前,像个被霜打了的茄子。
这画面,既忍俊不禁,又让人心里泛酸。
各路网友也纷纷留言,段子齐飞。
“带资料还能忍,祭出老花镜,这波操作我给跪了!” 楼上的,你这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啊。
这事儿让我想起我的远房舅老爷,快到耳顺之年才琢磨着考本驾照。
年轻那会儿,风里来雨里去,忙着挣钱养家,哪有闲工夫摸方向盘?
现在光景好了,就想把年轻时的念想给圆了。
结果,科目一直接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舅老爷识字不多,年轻时也没怎么玩过电脑。
那些交通法规、道路标线,在他眼里,跟天书没啥区别。
头一回上机,鼠标都玩不转,稀里糊涂就交了白卷。
第二次,好不容易磕磕绊绊做完了题,结果找不到提交按钮,时间一到,又Game Over了。
后来,舅老爷跟我诉苦,说这科目一,对他来说,比登天还难。
我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驾照考试,本意是让大伙儿安全行驶,咋就成了横亘在老年人面前的一道高墙呢?
类似的情形,我也听闻过不少。
一位网友说,早年间见过一位老先生,一辈子跟运输行业打交道,从解放牌开到拖拉机,驾驶经验那是杠杠的。
那时考驾照还是笔试,旁人要是遇到难题,还能偷偷瞄一眼。
唯独老先生,端坐桌前,纹丝不动。
考官问缘由,他答道:“我斗大的字识不了几箩筐,可为了活下去,我就得握紧方向盘呐。”
听罢这番话,是不是感觉心里头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这位老先生与车相伴一生,驾驶技能自不必说。
然而,仅因识字能力有限,便被挡在驾照门外,这究竟合理与否?
另有网友分享,其父六十有八欲取驾照,奈何科目一连考五次方才过关。
初次应试,竟不知如何操控鼠标;二次临场,答题完毕却又无法提交。
几经周折才得偿所愿,这其中又饱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
科目一果真如此棘手?
不妨抽丝剥茧,一探究竟。
科目一,主要考查的是交通法规、驾驶安全须知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这些内容,对于年轻人而言,或许不在话下。
然而,对于那些上了年纪、识字不多的人而言,的确构成了一项挑战。
其一,年事渐高,记忆力难免衰退。
那些交通法规、各类标牌需死记硬背,对银发族而言,无疑是项艰巨的任务。
其二,接纳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当今时代,驾考已全面实现电脑化,对于那些不谙电脑操作的老年人而言,仅是掌握鼠标、键盘的使用方法,便已实属不易,遑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题?
其三,考查内容偏重理论。
科目一所考察的内容,大多是纸上谈兵的理论知识,与实操层面的驾驶经验关联不大。
有些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尽管驾驶技术娴熟老练,可理论根基相对薄弱,也极易在科目一环节折戟沉沙。
因此说来,科目一考试对于上了年纪的人,的的确确存在着某些欠妥之处。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呢?
依我看来,首先应适当降低老年人参与驾考的门槛。
不妨增设一些具备人文关怀的举措,好比说,允许老人们选择纸质试卷作答,抑或开设一些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辅导课程。
更为重要的是,应将考量重点更多地放在实际驾驶能力上。
对于那些拥有丰富驾驶经验的老驾驶员,可以适当放宽对理论知识的要求,转而着重考量他们应对实际路况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须加强面向老年人的安全驾驶宣导。
透过多样化的渠道,向老年群体普及安全驾驶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
当然,这绝非意味着要降低安全标准。
安全驾驶,始终是高悬于顶的铁律。
只是我们理应在守住这条底线的前提下,竭尽所能向银发一族供应便利,俾使他们亦能乐享驾驶之趣。
若能效仿古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精神,何乐而不为?
说来也巧,这事儿让我想起我老爹当年备考驾照的光景。
那年他五十好几,也动了考驾照的念头。
谁知科目一这一关,就让他备受打击,甚至几欲放弃。
后来还是被我这个做儿子的,好说歹说地劝住,鼓励他继续尝试。
最终,经过三次努力,总算顺利过关。
拿到驾照的那天,他脸上写满了自豪。
也有朋友说,上世纪九十年代考科目一,邻座一位大哥拿着书本,向他打听试题答案在哪一页,说自己已经考了五次,让人听了真是哭笑不得。
唉,这驾照考试,真可谓是一道人生的关卡啊!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驾照考试,是为了规范大家的安全。
我们本应在恪守这一原则的大前提下,尽可能为不同年龄段,让大家都能体验行驶的乐趣。
各位老铁,你们怎么看呢?
你们的身边,又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唠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