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最热闹的话题,恐怕就是华为问界的新款M7了。
网上各种盖着伪装布的“谍照”传得满天飞,大家猜来猜去,现在终于等来了准信儿。
问界的产品总监在7月15号亲口证实,“马上有消息”,这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了。
这回可不是简单地换个保险杠、加个颜色那么简单,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看,这新款M7简直是脱胎换骨,从里到外都变了个样,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冲着现在卖得特别火的理想L6来的。
咱们先从大家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变化说起,那就是外观。
老款问界M7给人的感觉是那种比较沉稳、圆润的风格,像个顾家的好男人。
但新款M7彻底颠覆了这个形象,整个前脸的设计几乎是照着还没上市的大哥——问界M8的样子来做的。
原来的格栅变得更加干练,线条也更硬朗、更有棱角,整个车头看起来攻击性强了不少。
这种做法其实在汽车大厂里很常见,比如你看到奔驰的C级、E级、S级,或者宝马的3系、5系、7系,它们的前脸都长得很像,这就是所谓的“家族化设计”。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大大提高品牌的辨识度,让人老远一看就知道,“哦,这是华为家的车”。
这说明华为和赛力斯不满足于只做一款爆款车,而是要建立一个完整、高端的“鸿蒙智行”产品家族,这背后是品牌向上走的决心。
除了前脸,还有一个细节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就是新款M7纯电版的车尾,那个后雨刷居然不见了!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为了省成本啊?
那下大雨或者车窗脏了怎么办?
其实,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对于纯电动车来说,续航里程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而影响续航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空气阻力。
车在高速行驶时,就像在空气中游泳,空气的阻力越大,车子就要花更多的电能去克服它。
取消后雨刷,再配合一个可能经过重新设计的、更流畅光滑的车尾,目的就是为了让空气能更顺滑地流过车身,从而降低风阻。
风阻每降低一点点,续航里程就能实实在在地增加一些。
当然,这确实牺牲了一部分雨天的实用性,但很可能华为会采用一些新技术来弥补,比如在后挡风玻璃上用特殊的疏水涂层,让雨水不容易附着,或者通过优化车顶气流,形成一个“气帘”来吹走雨滴。
这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就看消费者是更在意那一点点续航的提升,还是更在意后雨刷的传统功能了。
如果说外观是面子,那车里面的科技升级才是华为真正的“杀手锏”。
这次新款M7车顶上那个激光雷达的鼓包,虽然从谍照上看好像变小了,但里面的性能却是大大增强了。
有消息说,这次的激光雷达从现在M7上用的126线,直接升级到了192线。
这个“线”是什么意思呢?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激光雷达的“分辨率”。
线数越多,它扫描出的世界就越清晰、越精细,能看到的细节也就越多。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你把家里的电视从高清换成了4K,画面上每一个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
反映到智能驾驶上,192线的激光雷达能更早、更准确地识别路上的小障碍物,比如一个滚到路中间的篮球,或者一个突然从路边窜出来的宠物。
再配合华为那套已经口碑很好的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意味着新款M7在城市里开车会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处理各种加塞、避让行人的复杂情况时会更加游刃有余。
这一下,就把技术优势亮出来了。
而且,华为还悄悄地在大家不太注意的地方下了功夫。
从谍照车的侧面看,车身显得比现款更长,前后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轴距,很可能被加长了。
轴距加长,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车内空间,尤其是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会变得更大。
咱们中国消费者买车,特别是家庭用车,后排空间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理想汽车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抓住了中国家庭对“大沙发、大彩电、大空间”的需求。
现在问界新M7也在这方面发力,明显是要和理想L6在空间上掰一掰手腕,告诉消费者:你想要的舒适大空间,我这里也有,甚至可能更好。
当然,说了这么多升级,最终决定大家买不买的,还是价格。
这才是最关键的一环。
目前,现款问界M7智驾版的起售价是25万左右,而它的直接竞争对手理想L6,起售价是27.98万。
新款M7增加了这么多新东西,成本肯定是上去了,那它会卖多少钱呢?
如果华为这次能继续发扬“技术管够、价格亲民”的风格,把价格控制在30万以内,那对于同价位的SUV市场来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
你想想,花差不多的钱,能买到一套顶尖的智能驾驶系统,一个可能更大的车内空间,还有全新的外观设计,这个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不过,咱们也得保持冷静,有几个问题也值得关注。
比如,虽然华为的软件优化能力很强,但据说新车用的智驾芯片还是MDC610,它的理论算力比起对手普遍使用的英伟达Orin芯片要稍微弱一些,这在未来功能升级上会不会有影响,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另外,华为今年推出新车的速度非常快,前有享界S9,后有尚界H5,现在又是新款M7,这么密集地上新车,生产线和供应链能不能跟得上?
交付会不会像之前有些车型一样,让车主等上好几个月?
这些都是摆在华为和消费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总而言之,新款问界M7的这次大改款,可以说是诚意满满,招招都打在了竞争对手的痛点上,也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
它就像一个已经准备好上场的拳击手,肌肉亮出来了,拳套也戴好了,就看最后裁判宣布的“体重”(价格)是多少,以及上场后能不能打出一场漂亮的比赛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