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汽车市场,理想汽车的境遇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不小的波动。
曾经,这家新势力车企以每月初第一时间公布亮眼销量而著称,充满了自信。
但近几个月,这种惯例却悄然改变,公布销量的时间开始变得不再那么积极,这背后反映出的情况,是其市场表现出现了一些挑战。
根据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的销量在6月份同比下降了24.1%,7月份的降幅扩大至39.7%,而到了8月份,同比降幅更是达到了40.7%。
连续三个月的下滑,甚至一度被以往在销量上落后于自己的蔚来汽车所超越,这无疑给理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究其原因,市场普遍认为有两点。
首先,理想汽车赖以成功的“家庭用车”或“奶爸车”定位,其独特性正在被削弱。
在理想开创并验证了这条路线的成功之后,众多竞争对手纷纷跟进,推出了同样主打大空间、舒适性和家庭娱乐功能的产品,市场变得异常拥挤,理想曾经的差异化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其次,在理想最擅长的增程式混合动力领域,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特别是像华为深度赋能的鸿蒙智行联盟,其推出的问界系列车型,凭借强大的技术背景和品牌号召力,直接冲击了理想的核心市场,分走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
面对这样的局面,理想汽车显然不能坐以待毙,寻求转型和开辟新的增长点成为了当务之急。
于是,纯电动汽车市场,这个虽然竞争激烈但潜力巨大的领域,成为了理想必须攻下的新阵地。
实际上,从其首款纯电车型理想i8的上市开始,理想就已经在有意识地为品牌注入新的“科技”标签。
例如,理想率先在行业内推出了端到端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这种系统相比传统的规控方案,更像人类驾驶员的思维模式,能够进行场景分析和决策推理,让车辆的智能驾驶表现更加流畅和人性化。
同时,车载智能助手“理想同学”也升级为了一个能够主动使用工具、完成复杂指令的智能体,比如在驾驶途中,用户只需一句话,它就能帮忙查找附近的咖啡店、处理快递信息或者缴纳停车费,极大地提升了座舱的智能化体验。
这些技术上的进步,恰好迎合了当下年轻消费者对于前沿科技的追求,并且,这些成熟的技术成果可以很方便地应用到后续的新车型上,比如即将登场的理想i6。
对于这款全新的纯电SUV,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寄予了厚望,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为理想i6定下了稳定后月销量达到9000至10000辆的目标。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这基本上等同于目前市场上比亚迪元PLUS这类热门车型的月销量水平。
对于一个刚刚进入纯电SUV领域的“新兵”来说,这个目标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
那么,理想i6究竟有没有实力来支撑起这样的野心呢?
关键中的关键,可能就在于价格。
消费者是现实的,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一个有吸引力的价格往往是决定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在这方面,理想汽车不久前才吸取了教训。
理想i8上市时,其32.18万元的起售价虽然与自家同级别的增程车型看齐,但在纯电市场中并没有带来足够的惊喜感,导致市场初期的反响平平。
随后理想迅速调整策略,通过简化配置、变相降价和赠送高价值音响等方式来提升性价比,才稳住了局面。
有了i8的前车之鉴,理想i6的定价策略必然会更加谨慎和具有诚意。
一个成功的案例是理想L6。
作为理想品牌首款将价格下探到25万元级别的车型,L6一经推出便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
2024年,L6的累计交付量超过19万辆,占据了理想全年总销量的近四成,成为品牌最畅销的单一车型,并帮助理想在第二季度重夺新势力销量冠军。
这充分说明,只要价格策略得当,市场对理想品牌的产品力是高度认可的。
因此,外界普遍猜测,理想i6的最终定价很可能会参考L6的成功经验,给出一个比24.98万元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尽管官方否认了低于23万元的传言,但李想本人在社交媒体上特意提及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SU7等竞品,这似乎在暗示i6的定价将具备很强的针对性,起售价落在24万元左右甚至更低,并非没有可能。
假设价格真的如此具有吸引力,那么理想i6在产品力上与特斯拉Model Y这样的标杆车型相比又如何呢?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理想i6在空间上具有明显优势。
其车长接近5米,轴距达到了3米,这比Model Y长了110毫米,意味着它能提供更为宽敞舒适的内部乘坐空间,这一点对于重视家庭出行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在核心的纯电技术方面,理想i6同样不容小觑。
它将搭载87.3千瓦时的电池包,最长续航可达720公里,并且会配备与i8相同的800V高压平台和5C超充技术。
这意味着i6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500公里”的惊人补能速度,这将极大地缓解用户的续航焦虑,其充电效率也优于现款的特斯拉Model Y。
除了产品本身,理想还在构建一个强大的护城河,那就是自营的超充网络。
截至目前,理想已经建成了超过16000根超充桩,数量位居中国市场第一,并且计划到2025年底建成4000座超充站。
这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用户的补能体验。
当充电变得像加油一样方便快捷时,纯电动车的最后一块短板也将被补齐。
对于理想i6的车主来说,这意味着更广的出行半径和更少的里程焦虑,这是一个相对于其他纯电品牌实实在在的优势。
然而,理想i6面临的挑战也同样现实。
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品牌形象的固化。
长期以来,理想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是“增程式混合动力”和“家庭用车”的代名词。
现在突然转向纯电领域,消费者需要一个接受和信任的过程。
很多人会观望,想看看理想造的纯电动车到底怎么样,这种品牌认知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理想i8的上市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似乎并未完全扭转这一局面。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李想本人也一改往日风格,更加积极地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和公众访谈等方式,为理想的纯电战略发声,努力提升新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认知度。
总的来说,理想i6拥有强大的产品实力、极具潜力的定价策略以及领先的补能网络作为支撑,这些都让它具备了成为爆款的潜质。
虽然想凭借一款车就立刻在高手如林的纯电市场“封神”不太现实,但让理想汽车成功地在这个新赛道上站稳脚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参与者,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