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车界焦虑不安!中国电动车产量占七成,底特律或成铁锈地带

最近在美国汽车行业的大会上,很多专家的讲话里都带着点儿担忧的味道。

福特CEO法利坦率说,“中国的车载技术在西方根本比不上”;而通用前高管邓恩更直截了当:“要是不让本土车企赶快清醒过来,底特律恐怕要变成铁锈带2.0了。”

这种集体的担忧,实际上反映出中国电动车势头强劲,势不可当,正逐步重塑着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

美国车界焦虑不安!中国电动车产量占七成,底特律或成铁锈地带-有驾

1、

美国专家的担心不是空说,一组组数据摆在那儿,谁看了都得心里打鼓。

到2024年,中国的电动车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的70%,达到了1730万辆,出口方面更是拿下了40%的全球市场份额。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也突破了10%,就连墨西哥这个美国的“后花园”,在三年时间里也被中国车企夺走了4.4%的市场份额。

更让人心疼的是,到了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世界范围内的份额已经高达67.6%,其中插电混动车型更是以75.7%的绝对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这边,新能源车的占比才11.1%,远远比不上中国的四分之一,而且整个市场有58%的份额都被特斯拉一个品牌拿走,国产车企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

美国那些专家却为成本和技术差距犯难,比亚迪在欧洲的售价在2.5到3万欧元之间,折算成美元的话,比美国的电动车平均价格还要低近2万美元,小米SU7采用的压铸技术,直接让整车的成本下降了大约35%。

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从2020年的每度电98美元,直接跌到37美元,降了整整62%。这能力,可是美国车企都不敢想象的成本控制水平呀。

美国车界焦虑不安!中国电动车产量占七成,底特律或成铁锈地带-有驾

2、

技术升级的速度差别比较大呢,中国车企的车型换代平均才1.3年,美国那边得等4.2年才能推出新款。北极严寒测试中,中国的电动车续航减幅只要18%,相比之下,宝马i7的衰减率可是高达32%。

福特的CEO法力试驾过中国车以后,直言不用连接手机,整个数字生活就能自动同步过来,这感受美国车根本没办法做到。

美国专家特别着急的事儿是,中国电动车的优点不是靠某一项出彩,而是从上游的资源到下游的软件,整个产业链都在把持着,形成一道“护城河”,这真是难以逾越。

资源方面,中国早就布局得挺全面的,全球85%的正极材料、90%的负极材料都有咱们掌握,77%的电池产能也都被国内企业占着呢。

2024年还在非洲把刚果(金)60%的锂矿股权拿下,整个从开矿到制造电池的环节都搞定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美国90%的电池原料都得靠进口,虽然《通胀削减法案》说到2029年要全部用本土供应,但实际上到2025年这个目标的完成率才18%,差得挺离谱。

美国车界焦虑不安!中国电动车产量占七成,底特律或成铁锈地带-有驾

3、

在生产效率上差距可真大,特斯拉上海那边的人均一年能造63辆车,而美国弗里蒙特工厂仅能产出38辆。

比亚迪重庆工厂实行24小时三班制,17秒就能出一辆车,而福特新建的密歇根电池厂,因为用到德国的设备调试,投产时间从2025年推迟到2027年,这一拖延让不少美国专家都叹气。

软件这块短板真叫人头疼,华为鸿蒙座舱装机量已经突破2000万辆,小米的AI压铸模拟系统帮研发周期缩短了20%,咱们中国车企里,软件人才占比高达28%。

通用CEO玛丽·博拉都坦言:“我们的车机系统就像2010年的诺基亚”,说这话时满满的都是无奈。

让美国的专家们更是忐忑不安的是,为了防止中国电动车的崛起,他们搞的那套保护主义策略,反倒变成了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锁。

特朗普政府加了25%的关税,本想着让中国车难以进入,结果反倒让美国的电动车平均价格多出了1.2万美元,到了2025年,销量比去年少了15%,这不就变成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了吗。

美国车界焦虑不安!中国电动车产量占七成,底特律或成铁锈地带-有驾

4、

产业链空洞的问题变得更明显了,美国的电池产能只有0.2TWh,还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呢。

2024年,通用、福特等三大车企关闭了五家燃油车工厂,打算转做电动车,但因为电池短缺,卡在了关键点。加州州长纽森急得直喊:“要是不赶上中国的步伐,底特律可能会重蹈铁锈带的覆辙。”

要说更让人头疼的,还是创新动力跟不上节奏。美国的车企把80%的研发经费还都用在燃油车上,通用在2024年的研发预算中,燃油车的投入居然高达72%。

电动车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皮卡和SUV上,结果就把全球主流的紧凑型车市场给错失了。而咱们中国车企在10到20万元这个价位段,推行“技术普惠”,可美国市场20万元以下的电动车比例却不到5%,两边差距越拉越大。

美国车界焦虑不安!中国电动车产量占七成,底特律或成铁锈地带-有驾

美国专家内心的焦虑里,其实还隐藏着一种“认知撕裂”的苦楚,之前一直相信“中国靠补贴和偷技术”,但实际情况狠狠地打了他们个脸。

比亚迪到2024年投入了205亿元在研发上,比福特还要多一些;宁德时代的全球专利总数达到了1.2万件,其中70%都是发明专利,至今还在向美国企业授权专利。这个情况,怎么看都不像是“盗取”,更像是在进行技术输出。

有人还拿80年代日本车的例子来安慰自己,觉得可以照着当年的追赶路子走,可丰田的前CEO丰田章男可是说了:“中国在软件定义汽车这块,起码比丰田领先五年。”

曾经日本车主要靠“省油又耐用”赢得市场,而现如今中国的电动车,却是在“电动化加上智能化”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较量。

美国车界焦虑不安!中国电动车产量占七成,底特律或成铁锈地带-有驾

5、

战略上的差距,反倒显示出短视的问题。中国把电动车看作是“能源安全”和“产业革命”的重点,预计到2024年,电动车的普及每年能帮忙减少进口原油1.2亿吨,也大大缓解了73%的石油进口依赖。

美国凭着页岩油的崛起,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根本没有把转型这事儿当成头等大事,还在2025年减少了32亿美元的电动车补贴。而中国的“双积分”政策让新能源积分交易的金额达到了87亿,市场机制倒逼创新的步伐已经走在前面啦。

眼下美国的专家们也都炸开了锅,保守派还在叫嚣“阻止中国建厂”,可实际派的专家心里清楚,事情已经来不及了。

比亚迪在泰国搞了个年产能15万辆的工厂,辐射东盟6亿人。到2026年,匈牙利的电池厂也能投产了,用“本地制造”来躲开关税壁垒,这一招和当年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手法真是挺像的。

美国车界焦虑不安!中国电动车产量占七成,底特律或成铁锈地带-有驾

其实中国电动车的崛起,压根就不是靠运气,背后可是100多家车企在激烈厮杀中打出来的12%的存活率,这可是经历了20年的不断投入和坚持所积累的战略底蕴,更重要的是制造业全产业链的体系优势撑起来的。

其实美国专家的担忧,归根结底就是对“产业政策不奏效、市场机制出了问题”这事儿感到一头雾水,说白了就是一片迷茫。

就像国际记者Kevin Williams在中国试驾之后讲的,不管你怎么看中国,不能否认的就是这些电动车的质量和发展速度确实厉害。

美国车界焦虑不安!中国电动车产量占七成,底特律或成铁锈地带-有驾

关税那层高墙,也许能拖慢点脚步,可阻挡不了中国在开放市场里飞快奔跑的节奏。

底特律的兴衰还没个准儿,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新能源变革的跑道上,中国已经领跑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