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新闻冲上热搜,彻底炸开了吃瓜群众的锅:索尼和本田联手推出了首款电动车—— AFEELA 1 ,起售价居然是 65万人民币 !
嗯?索尼造车了?65万?这是什么新剧本?
要知道,几年前索尼社长川西泉还语出惊人,公开贬低中国电动车,说什么“毫无技术,只会搞点花里胡哨的内饰”。
没想到啊,这次他自己也“真香”上车了!
更离谱的是,这车堆满了 45个摄像头和传感器 ,全车屏幕覆盖,号称要把“科技感”拉满。
网友看了都忍不住吐槽:“这不还是‘花里胡哨’嘛?!”
谁“花里胡哨”,谁有硬实力?
先说说索尼这款车吧。
从配置上看,AFEELA 1确实够“酷炫”:什么AI互动屏幕、隐藏门把手、高精传感器,乍一看还挺未来。
可问题是,这车 核心性能拿不出手 啊!
续航、快充、电池技术,全都泯然众人矣。
65万的车,连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杀手锏”都没有,你说说这怎么玩?
反观中国电动车,那可是凭“硬实力”打天下的。
宁德时代的快充技术,10分钟能充400公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安全又耐用,蔚来的150kWh电池,直接把续航拉到了1000公里!
这些技术可不是光靠堆屏幕能搞定的,而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成果。
人家用技术说话,你还在靠噱头取宠,这不就是“高中生和博士抢饭碗”吗?
索尼这是来造车,还是来“交学费”?
我们再说说索尼这波“神操作”。
定价65万,不是瞄准特斯拉,就是盯着保时捷。
可问题是,消费者凭啥买索尼的车啊?
要知道,在电动车这个圈子里,品牌、服务、技术缺一不可。
特斯拉凭借续航和自动驾驶圈粉无数;比亚迪靠性价比和技术硬实力成了国货之光。
再看索尼呢?品牌是“造游戏机和电视”的,服务网络根本没建起来,技术也没啥新意,就靠个“索尼”这招牌,能扛住65万的定价?
这难度,不亚于用诺基亚去打苹果啊!
更别提65万这个价位,消费者的要求是相当挑剔的。
他们要的是一台 性能优越、服务贴心、体验舒适的车 ,而不是一台堆满了“概念设计”的科技展品。
你让人花65万买台车,结果发现续航短、充电难、技术平平,换你你不气?
“押错宝”的日本车企,慌了!
其实,索尼的“慌乱造车”,也能看出日本车企这几年的焦虑。
回想一下,这些年它们一门心思押氢燃料电池技术,结果发现市场根本不买账。
等回头看,中国和欧美的电动车早就开足马力往前冲了,市场格局都变了!
于是索尼急了,想着趁风口杀进来分杯羹,可问题是,这口“羹”早就不热了啊!
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第一,占了 41.5%的市场份额 ,比亚迪一年卖了 300多万辆 。
而日本新能源车呢,全球渗透率不足5%,彻底被甩在了身后。
难怪有网友调侃:“这不是后浪拍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嘛!”
噱头战胜不了硬实力,商业圈子讲究“真本事”
说到这里,还是得替索尼捏把汗。
电动车这条赛道,拼的从来不是“谁看起来更炫”,而是“谁能跑得更远、充得更快、用得更省心”。
消费者选车,归根到底还是看性价比和技术实力。
你再多屏幕、再多摄像头,能顶得上十分钟快充的实用性吗?
能比得上更长的续航吗?
网友热评总结得好:“索尼这车,热搜有了,销量嘛……还是算了吧。”
话糙理不糙啊!
写在最后的话
不得不说,索尼这波造车,更像是在为之前的“嘴硬”言论买单。
说好的“中国电动车毫无技术”,结果自己造了台“噱头大过硬件”的电动车,不是打脸是什么?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
所以啊,无论是造车的,还是吃瓜的,都得记住: 市场靠实力说话,嘲笑别人之前,先问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底气!
否则,最后丢脸的,只能是自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