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车不再焦虑,补考成常态,拿证后还得为车贷发愁

全国驾校通过率不足六成,补考率一骑绝尘。你以为学车就像小时候打弹珠,赢了就能嗨到天亮?现在倒像是厂区食堂排队,谁不是一边掏补考费一边嘴里嘀咕着“下次吧”。有时候我真怀疑,学车这事是不是和买基金差不多——一次性投入太激进,最后可能啥都没剩下。

记得有天中午,练车场上热得像蒸包子。一个小伙刚被教练请下车,鞋都没提稳,站在树荫底下自言自语:“挂就挂呗,反正又不是我一个。”四周一圈人跟着乐,仿佛谁先考过谁就输了面子。教练倒好,比谁都淡定,手里那保温杯不离身,枸杞泡得比学员心还红。你要说现在学车紧张?不,最大焦虑往往不是考试,是“还贷”。有人一把过,转头为油价抓头皮;有人三次没过,反而彻底佛系,练心态大于练方向盘。

学车不再焦虑,补考成常态,拿证后还得为车贷发愁-有驾

以前那阵仗,学车跟高考差不多。凌晨三点刷题的,晚上十点还在车里琢磨离合的,各种狠劲全上。朋友圈里科三一过,配文像获得人生大成就证书。再看看现在,刷题APP落灰,学员练车时嘴里叼着奶茶,偶尔刷会短视频。补考的路上,大家互相打气:“哥们儿,今天再挂,明天咱一起。”那气氛,像极了世界杯小组赛,输赢都能握手言和。

有次我真见着个姑娘,科目二考了五回,最后一场考试直接背着蛋糕进了驾校。考完切块蛋糕分给大家,嘴角还带着点解脱的笑。教练愣住了,问她是不是庆祝拿证。姑娘翻个白眼——“庆祝我终于不用再跟你一起练车了。”这种段子式的日常,放到以前简直想都不敢想。现在学员和教练,像约好了一样,都有点“见怪不怪”。

学车不再焦虑,补考成常态,拿证后还得为车贷发愁-有驾

你说学车这点事为啥变味?咱不拐弯抹角,压力大呗。你要知道,全国私家车保有量这几年飙得飞快,年轻人贷款买车,月供压得人喘不过气。驾照拿到手,车钥匙还没焐热,账单就来了。二手车市场火爆,年轻人买车更像是“过日子”,能省就省。买新车?想都不敢想,贷款压力能让人连夜变成省钱达人。要说谁还羡慕谁?更多是互相调侃。你一把过,他补考三次,结果都在地铁站抢打车券。

教练的脾气呢?以前是“雷霆万钧”,现在怼学员可能还得先琢磨琢磨投诉率。市场不行,服务上来。再加上学员年年“内卷”,补考成常态,谁都不敢太端着。教练的保温杯越泡越厚,学员的降压药也随身带着。你说这像不像球场上教练和球员互相打气?有点意思,没人再为挂科脸红,大家都在比谁的心态好。

学车不再焦虑,补考成常态,拿证后还得为车贷发愁-有驾

有人说,这届学员技术不过关,是学车不认真。可你真上路看看,城市交通那点“花活”,老司机都得小心翼翼。电动车横冲直撞,停车费、油价、车险,每一样都能让你怀疑人生。学车变佛系,不是没追求,是懂得算账。还不如多攒点钱,先上班挣钱,买车的事慢慢来。

你要说学车变成心理战真没夸张。补考费一涨,钱包瘪了,学员索性“破罐破摔”。倒库压线?回去歇歇。侧方停车?明天再说。反正朋友圈吐槽一波,大家都懂,没人笑话谁。那些年一把过的学神,现在还不是照样滴滴打车,车贷压顶,谁也别说谁混得好。

偶尔刷到体育新闻也能联想到驾校那点事。比如那些运动员,训练场上跌倒了,拍拍身上土,笑着就站起来。学车这点小挫折,算啥?人生路上谁没滑个跟头。你觉得学车难?不如想想NBA球员一个赛季几百场比赛,谁不是身上伤痕累累,照样场上拼到最后。

学车不再焦虑,补考成常态,拿证后还得为车贷发愁-有驾

有时候我真好奇,学车考试到底考啥?操作技能?还是抗压能力?还是学社会的生存法则?你说一把过就牛?不,一把过可能只是运气好,三次没过反倒练就了“铁打的心态”。成年人的世界,不止有驾照和还贷,还有对生活的调侃和自嘲。

大数据时代,驾校通过率、补考率、车辆保有量这些数字晃得人眼花,但你问问身边人,谁真当回事?大家早习惯了“慢慢来”,有时候挂科比考试还热闹。考不过?下次再说,反正拖拖拉拉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你学车时遇到过什么“奇葩”场面?有没被教练吼得怀疑人生,还是自己吐槽到笑出声?评论区留个言,咱们比比谁的驾校经历更离谱。说不定哪天,“佛系学车”也能成微博热搜,毕竟成年人的幽默感,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通行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