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池小油箱的新增程车,城里像纯电长途不慌
我第一次注意到“大电池小油箱”这个说法,是在修理厂喝茶的时候。老刘——那位干了二十多年发动机的师傅,一边剥花生一边嘀咕:“现在这些新款增程车啊,油箱跟摩托似的,电池倒是塞得比你家冰柜还大。”当时我还笑他夸张,可后来真去试了一台新款LS6增程版,才发现这话一点不虚。
几年前,我对增程式印象并不好。那会儿的车子就二三十度电,高速上跑不了多久发动机就轰起来发电,声音大、油耗高,还容易在冬天掉链子。有次朋友开着早期的小电池版本去青海,说是全程“烧着油拉着个空重”,回来直呼后悔。那时候它更像是给纯电脚底垫块木板,不让你摔得太狠,但也没多舒服。
转折是在去年底,新一代车型换了思路——先把动力主角交给大容量磷酸铁锂包(四五十度起步),再把油箱缩到五六十升以内。我问销售为什么这样配,他顺嘴一句:“现在这玩意儿便宜啊,一瓦时三毛钱不到,你想加多少都行。”骁遥那套锂钠混搭AB系统还能10分钟补能两百多公里,这种数字听起来很冷冰冰,但真用在冬天零下二三十度跑高速,就知道它值钱在哪了——低温下也稳得住输出,不会突然掉功率吓你一跳。
城里的用法更有意思。我认识一个成都车友,他每天上下班来回七八十公里,全靠充家里的桩,一个月加一次汽油都嫌勤。他说他们群里统计过,有人一年九成时间都是纯电脚感,“加油口盖上灰比轮毂还厚”。杭州另一位女司机甚至忘记自己最后一次去加油站是什么时候,上次开长途还是春节回老家走杭瑞高速,那次她才想起原来自己还有个内燃机备用。
经济账算下来也挺妙。有辆昊铂HL增程版,大约60kWh的包配53L的小罐子,如果真用汽油发出来,每千瓦时成本差不多1块9,比我楼下商场快充高峰价还便宜点。而且800V架构带来的快充效率,让它日常完全可以当作纯电来养活。不少技师调侃这是“自带移动充电桩”,因为峰值85kW的发电影响力,在应急时能救命,比如国庆堵在服务区排队等桩的时候,就有人直接开着增程器给自己回血走人了。
也不是没有坑。一位北方维修站的小伙告诉我,他们遇到过长期不用燃料系统导致喷嘴结胶、滤芯糊死的案例。“汽油放久变质,那味道冲鼻子,你闻一下就知道坏事了。”为此厂家开始换抗腐蚀材料,还搞自清洁喷嘴和固体润滑涂层轴承。有些聪明的软件甚至会趁你巡航或下坡的时候偷偷启动发动机跑几分钟,把旧汽抽掉循环一下,以免憋坏零件。这功能有点像老人常说“水龙头偶尔要拧一拧,不然卡死”。
市场反应比预想热烈。今年上半年,这类车型销量涨幅接近翻倍,大容量版本占到了六成以上。一些品牌借此翻身,比如问界M7刚上市订单堆满仓库;零跑进场后利润线终于飘红;甚至隔壁做手机的公司据说也开始招人研究这一套。不过圈里私聊更多的是未来:2026年如果固态量产成本真降三分之一,再叠超充网络铺满,全国可能又是一番格局,到时候“大电池小罐子”是不是还吃香,就谁也不好打包票了。
前两天,小区地下库停了一辆刚提的新HL,我蹲过去看他仪表盘显示——剩余可行驶总续航620km,其中400多是纯电脚本。当晚业主群有人调侃:“这玩意儿就是插座通勤神器+应急发电竞争者。”而车主只是笑,说先别管以后咋样,现在每天回家插枪睡觉,比以前找地方加92省心太多,这就够用了嘛。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