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市场里出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一款来自丰田的SUV,名叫凌放,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价格调整。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它现在的情况却很值得关注。
这款车在刚上市的时候,定位是比较高的,价格也定在了二十多万,比大家熟知的丰田荣放要贵上好几万。
可如今,由于销量一直不太理想,各地经销商为了清理库存,给出了非常大的优惠,有些地方的最低配车型,裸车价格甚至降到了14万多,几乎和荣放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了,一台原本定位更高的丰田SUV,现在卖出了亲民的价格,为什么之前却一直默默无闻,甚至到了需要“大甩卖”的地步呢?
这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当前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消费者购车观念的变化。
要说清楚凌放这台车,就必须先把它和它的同门兄弟荣放放在一起比较。
在丰田的4S店里,这两台车经常被摆放在一起。
从外观上看,凌放确实要比荣放显得更大气、更优雅一些。
它的车身长度接近四米八,线条流畅,不像荣放那样棱角分明,整体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台注重格调的城市SUV,而不是一台纯粹的家用工具车。
这种设计上的差异,其实源于它们在日本市场的不同身份。
荣放的原型车是RAV4,是一款全球化的畅销车型,主打实用和均衡。
而凌放的原型车是在日本本土非常受欢迎的HARRIER,它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比RAV4高半级,更侧重于营造一种高级感和舒适感。
这种高级感,最直观的体现就在车内。
只要你分别坐进这两台车,就能立刻感受到差别。
荣放的内饰设计,大家都很熟悉,实用性是第一位的,但用料上就比较朴素,中控台和门板上能看到大面积的硬塑料,摸上去的手感比较一般。
而凌放则完全不同,坐进去之后,手能触摸到的地方,比如方向盘、中控台、车门扶手,都大量使用了皮革和软性材料进行包裹,并且配有精致的缝线,整体的质感和氛围营造得相当不错。
它的座椅也比荣放的更宽大、更柔软,填充物很厚实,包裹性也更好,长时间乘坐的舒适度要高出一个档次。
此外,在隔音降噪方面,凌放也下了更多的功夫,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车内的风噪和轮胎噪音都比荣放要小一些。
可以说,在提升驾乘品质感这方面,凌放确实做到了它“更高级”的定位。
然而,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
凌放虽然在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努力营造高级感,但在一些消费者,尤其是中国家庭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指标上,它并没有和荣放拉开实质性的差距。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车内空间。
虽然凌放的车身长度比荣放长了不少,让它看起来像一台标准的中型SUV,但决定后排乘坐空间的核心数据——轴距,却和荣放完全一样,都是2690毫米。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尴尬的结果:凌放的后排腿部空间,和尺寸小一圈的荣放相比,几乎没有提升。
消费者一看,我多花了好几万块钱,买了一台看起来更大的车,结果后排空间没变大,这钱花得就不那么值了。
对于很多上有老下有小,买车非常看重实用性的家庭来说,这一点是很难接受的。
除了空间上的“名不副实”,凌放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定位也存在问题。
在它刚上市的时候,二十多万的起步价,让它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夹心层”。
往上看,再加一点钱,就能买到尺寸更大、空间更实用的七座SUV,比如自家的汉兰达;往下看,有销量火爆、性价比极高的荣放。
而在外部,同价位的竞争对手更是数不胜数,不仅有大众途观L这样的老牌劲旅,更有我们中国品牌推出的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新能源SUV。
这些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化、配置和空间方面,都对凌放形成了巨大的优势。
比如,凌放那套车机系统,在今天看来已经显得非常落后了,导航反应慢,倒车影像的清晰度也远远比不上现在的新势力车型。
当消费者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到屏幕更大、系统更流畅、辅助驾驶功能更先进的国产车时,凌放的吸引力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动力系统方面,凌放也和荣放保持了一致,提供了2.0L自然吸气和2.5L双擎混动两种选择。
这两套动力总成的优点是技术成熟、可靠耐用,而且非常省油,2.0L车型的百公里油耗不到7升,混动版更是能低至5升多,这对于注重后期使用成本的消费者来说是个不错的优点。
但是,它的驾驶感受也和荣放非常相似,都是那种平顺舒适的风格,谈不上有什么激情。
所以综合来看,凌放就像是一个“精装修版”的荣放,它提升了内饰质感和舒适性,但在核心的机械素质和空间实用性上,并没有带来质的飞跃,却要价高出不少。
在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面前,这种品牌溢价和产品力之间的不匹配,最终导致了它销量的惨淡。
现在,随着终端优惠的大幅增加,凌放的性价比开始真正显现出来。
当它的价格降到和荣放持平的水平时,它的那些优点,比如更高级的内饰、更好的隔音、更优雅的外观,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加分项。
对于那些个人用车为主,或者家庭成员不多,不太追求极致后排空间,但又非常看重车辆品质感和舒适度的消费者来说,现在的凌放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
你可以用买一台普通紧凑型SUV的钱,得到一台在感官体验上接近豪华品牌的车,再加上丰田品牌一贯的可靠性和低油耗,这笔账算下来其实是相当划算的。
可以说,凌放这台车本身的产品力并不差,它的失败更多是源于上市初期过于自信的定价和对市场需求的误判。
如今的降价,既是市场规律的无情修正,也给了那些懂得欣赏它的消费者一个难得的“抄底”机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