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件事儿传得挺热闹,说的是在辽宁本溪那边,有辆原来要卖两百多万的奔驰S级豪华轿车,最后在拍卖会上,有人花了三万五千多块钱就给拿下了。
这消息一出来,大伙儿都挺好奇的,这跟白捡的有什么区别?
天上真能掉下来这么大的馅饼吗?
这车是不是有什么大毛病,买回去不会是个无底洞吧?
这事儿里头的门道确实不少,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把这背后的来龙去脉给说清楚。
这辆车可不是什么来路不明的黑车,它的身份记录都清清楚楚。
这是一辆2009年首次登记上牌的奔驰S500,原先是辽宁凌源市一家房地产公司名下的资产。
一般来说,能用这种车当公司门面的,当年那生意肯定做得不小。
这车跟着公司老板东奔西跑,风光了十几年,可以说见证了公司的辉煌时期。
但是,做生意总有起有落,后来这家公司经营上出了问题,欠了债,最后就走到了被法院强制执行的地步。
这辆车作为公司的财产,自然也就被法院查封,然后放到了司法拍卖平台上来卖,卖掉的钱用来还债。
所以说,这辆车之所以这么便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辆司法拍卖车。
咱们再来看看这车本身的情况。
到现在已经有16年的车龄了,跑了将近36万8千公里。
这个里程数可不算低,平均下来一年要跑两万多公里,说明这车当年是真没闲着,一直在路上跑业务。
现在这车被扔在露天停车场,风吹日晒的,车身上落满了灰,看着确实有点落魄。
更关键的是,拍卖公告里头说得很明白,这车现在是个什么状况,谁也说不准。
能不能打着火、有没有一大堆违章没处理、以前出没出过大事故,这些全都是未知数。
拍卖的起拍价才两万块钱,这个价格其实已经暗示了,这车的车况估计好不到哪儿去,甚至可能问题还不少。
即便如此,奔驰S级的名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拍卖开始后,有五个人报名参与竞拍,大家你一轮我一轮地加价,总共加了19次,最后被一位买家以三万五千四百三十元的价格给拍走了。
这个价格一出来,网上讨论就炸开锅了。
很多人都觉得,这位买家真是捡到大便宜了。
你想想,就算这车彻底开不了了,就是一个空壳子,但它毕竟是台奔驰S级,车上的零件拆下来卖也能值不少钱。
这在行话里叫“拆车件”。
比如车上的一个大灯、一套中控系统、一个空气悬挂的打气泵,甚至是一块完好的内饰木头板子,在二手配件市场上都能卖个好价钱。
七七八八拆一拆,凑个万把块钱回本,问题应该不大。
要是运气再好一点,这车没啥大毛病,可能就是电瓶没电了或者某个小零件坏了,花点小钱修一修就能正常上路,那可就真是赚大了。
花几万块钱,开上当年几百万的豪车,这感觉确实不一样。
不过,也有很多人不这么看,觉得这买家八成是跳进一个大坑里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最主要的就是后续的维修保养费用。
养一台十几年的老旧豪华车,那个开销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种车全身都是精密的电子设备,哪个地方出点小毛病,修起来都特别贵。
就拿它那个空气悬挂来说,是这车乘坐舒服的关键,可一旦漏气或者损坏,换一套下来没个万把块钱根本搞不定。
要是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大件出了问题,那维修费更是个天文数字,可能比买车的钱还要贵好几倍。
所以圈子里总说,买这种车,买得起只是第一步,真正考验人的是养不养得起。
一年要是没准备个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修车预算,心里都没底。
除了修车贵,司法拍卖车的手续问题也比较麻烦。
你得查清楚这车身上有没有一大堆违章罚款没处理完,这些钱最后都得买家来掏。
还有就是过户的问题,有些被查封的车可能产权关系很复杂,甚至有无法过户的风险,那就等于你花钱买了一堆不能合法上路的废铁。
所以说,想捡这种漏,你得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还得有认识的、靠谱的修理厂,更得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和经济实力。
其实,像这种超低价的豪华车拍卖,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前段时间,在四川眉山,也有一辆老款的奔驰S500被拍卖,评估价才两万二,起拍价更低,只有一万五千四。
但有意思的是,第一次拍卖竟然没人要,流拍了。
这说明大家现在也越来越精明了,都知道这里面的水很深。
那辆车还有一个细节,车牌是浙江金华的,车却在四川,这中间隔着一千多公里,背后肯定有不少故事,一般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更不敢轻易出手了。
大家都在观望,不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也提醒了我们一件事,即便是在二手车市场买一辆车况看起来好一些、价格也贵一些的豪华车,也同样存在风险。
之前就有一个检测师分享过一个案例,有位大哥花38万买了一辆2014年的奔驰S320L,这个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了快十万。
他觉得是朋友介绍的,车况肯定没问题。
结果检测师一查,发现车子虽然没有大事故,外观内饰也保养得不错,但发动机漏油非常严重。
这对于一台有些年头的豪华车来说不算罕见,但要修好也得花一大笔钱。
这位大哥一听,心里也开始打鼓了,本来以为占了便宜,结果还得先准备一笔不小的维修费。
所以说,无论是花几万块钱在拍卖会上赌一把,还是花几十万在二手市场买一辆,面对这种曾经价格高昂的豪华车,我们普通人都得保持一份清醒。
那种花小钱办大事、瞬间提升身份的感觉确实很诱人,但诱惑的背后,往往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和精力消耗。
能不能碰到一台车况真的不错、又能顺利过户的“漏网之鱼”,这其中运气的成分很大。
对于咱们大多数人来说,踏踏实实地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一辆省心、好养活的家用车,可能才是更理智、更安心的选择。
毕竟,车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别到头来,人反倒成了车的“奴隶”,那就得不偿失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