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对。市场上这些家用纯电SUV,基本都长得差不多。V23S出来,给人一种终于选个像样的电车了的感觉。其实我刚开始对这类车挺犹豫的。一方面,矮的高速路上觉得稳当,另一方面,正经驾驶感受、操控体验又要拼命突围。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个共通点。这个V23S,不止是硬件上的提升(比如那个21寸轮圈,真的是气势不凡),更在于那一股我硬汉的架势。尤其那外挂小书包和灯组布局,乍看有点像个小迷你随车行李箱(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可能我对装载空间这块理解过于偏激?毕竟,这车的外挂显然不是想装东西的)。
说到硬派,其实它的悬架调校你要细说,跟我印象中那软绵绵的家用电车大不一样。前麦弗逊,后五连杆,感觉就有点我就是要操控,跑个山坡都不在怕。那些布局,难免让我想到以前开一辆越野车,靠着底盘的韧劲走坑洼。微妙的是,厂家说低质心、高刚性,我猜是试图在轻量化上做文章,毕竟要在%的续航不折腾的情况下,还能拉出高速体验,压力挺大的。
但说实话,这也让我纠结:这车真的能兼顾日常通勤与越野戏水?那些黑科技怎么说,也得看实际驾驶感。至于动力,估算系统总功率差不多在340-355kW(样本少,体感可能偏大),0-100告诉我4.5秒,除了它的电机参数外,我还在想:这个数据是不是有点夸张?毕竟,电动车在这个级别,能做到这个加速,似乎不用特别调校也轻松。
说到这,我突然觉得:这款车用的宁德时代新电池,160kW的快充对比市面上一些品牌说得过去?电池容量81度,续航能跑多远,估估最低也得在550公里上下(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一直觉得,快充最大的坑在于那高电压会不会伤电池,虽然厂商强调保养寿命,但我也没细想过这点。
我记得有个修理工跟我说:要耐心换电池,别指望它能跑十几年。看着这车,我还在想——除了充电效率,维修难度和成本是不是比燃油车高?这点很容易被忽略。不过衡量它的优劣,还得看供应链和制造成本。
这让我想起,去年有辆直列式的小SUV,油耗、高速百公里成本差不多在0.3元-0.4元(估算偏大),大概是整个行驶过程中的燃料支出。电动车的百公里电费其实更低,算下来,可能只要0.1-0.15元。MM,省了不少吧?但维护成本和保值率,市场上都还在摸索。你会怎么想?我的感觉是:传统油车的保值率还是比你预期的高些——别小看那二手市场。
我知道,别人会说:新技术总得啃第一口苦。但是你这种硬汉风格其实不是单纯的外在表现,更像是在向传统越野车的魂妥协了一半。换句话说,就是它试图扒掉那些萌萌哒标签,变成实力派。(这段先按下不表)
前一阵有个同事说:我就买个实用,不买那些花里胡哨的牌子。你是不是有点同感?这车拿开挂的速率体验,跟普通家用电车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其实我觉得,调校得好,底盘的平衡远比你想象中重要。是不是?我还想:难道厂商会考虑到那消费者会不会玩车,到底能不能静养。这个其实挺难说。
你们知道么,那天我跟朋友聊天,说到他的新车,他说油要不省心,就别惦记快。但我心里暗想:电车不一样,你充电放在第一位。校园或工厂附近,100公里续航正常,能用一天。而长途,倒是得靠快充。这个补能更快的功能,就像早上出门忘了加油,临时在服务区充个电,心里还觉得安心。
我得承认,这款V23S的设计其实不是偶然的。比如那个车外观,就是我敢这么硬派,连你都觉得挺帅。说句实在话:不然怎么能吸引那些对越野车有情结的年轻人(样本有限,但估算在15%左右)?这个比普通家用车要猛一些。
不过啊,我开始怀疑:它的售价会不会带压力?厂家出的价格,估计和同级别对手比,差个几千到一万元。那到底是心里爽,还是钱包受罪要打个折扣?我猜,也许要等正式上市后,看市场反应才知道。说到这个,又想问:你觉得,现在价格战的吼声,到底会有多……持久?
其实我最瞧不起的,还是市场上那些新瓶装旧水的车。用了新科技,好像就变特别。其实我觉得,真正的两块市场拼图在于:一是实用性,二是一系耐用比。这款V23S还能不能算耐用比的一员?我相信还得观察。
如今,行走在路上,见到路边那几台方块身材的电车,我会偷偷想:它们是不是都在等着,某个天亮的瞬间——快充能让你飞一会。
不想了,走着走着就偏题了。你说,未来那些看起来硬汉制造商,会不会越来越颜控到不行?还是会回归哑光黑的本色?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