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翻开新闻,有一个事儿还挺扎眼的,就是十五运倒计时50天,广汽集团成了赛事唯一的汽车官方合作伙伴。官方动作大、阵势足,现场人也不少。我看着新闻照片,满脸洋溢着溢于言表的自信,车也摆得整整齐齐,像是要开一场不输于赛事本身的汽车秀。一起看看,这事儿除了广汽露脸面子足,咱还能琢磨出点儿啥门道?
先说说我的直观感受。一个全国运动会,汽车赞助商选的是广汽,这背后到底图个啥?是技术实力、品牌溢价、企业责任感,还是赛区三地联合背后的更大考量?别忘了,以前咱们常见的体育赞助,有时候带有很强的营销意味——品牌博曝光、产品找人气,双方各取所需。但这次,从官方到企业,都把合作说得跟完成国家使命似的,倒是让人想多问一句:一家车企搭进体育盛会的荣光,到底是自我加冕,还是实力使然?
可能有人说,广汽集团能拿下“唯一合作伙伴”头衔,无非因为地头好——粤港澳联合办赛,广汽头生在广东,谁能比它更本地?但你如果只看这点,那可真把全国运动会看小了。这场比赛不只是广东的小团圆,还是展示粤港澳大湾区气势的国际舞台,汽车保障就是最真实的基础设施。人流密集、赛区分散、调度复杂,车子能不能顶住考验,可不是摆几台新能源就能糊弄过去的。
问题就来了:全国运动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汽车合作伙伴?是不差钱能上千台车,更是要有技术,全场景满足各种出行需求,还得兼顾环保形象和社会责任。这么一想,广汽把所有新能源、混动、节能产品矩阵展示出来,不仅想贴合国家“双碳”目标、把环保旗子插到运动会头顶,更实在的是节能降耗和运输效率都要高,实现“运动员、裁判员、志愿者、媒体、工作人员”一视同仁的全场景服务。别小瞧了赛事用车这活儿,现场调度、准点送达、司机素质,哪个环节掉链子都能被喷上热搜。广汽敢接这活,至少说明对自己的车和服务有底气。
说到这里,想起广汽此次摆出的另一道菜,就是在香港、澳门赛区推出了专门的“右舵驱动”定制车型。这点其实挺有门道的,既体现了企业的国际视野,还照顾了赛区本地化需求。但是我更关心的是,这种定制是不是只为踢场面,还是以后广汽真能在小型右舵市场玩出名堂?说实话,中国车企本身在“出海”这方面还远远不够,有多少车能在海外开得畅通无阻、被本地人接受?借运动会的机会把定制车型亮相,这一步到底是临时项目,还是广汽有意把赛事舞台当跳板,为将来的海外发展铺路?
别光看广汽在这场活动里意气风发,背后其实有不少压力和考验。赛事用车又多又杂,海量调度、服务不停歇,既要保证安全、还得保证体验。而且,当前新能源在中国爆发,大家都在跑马圈地,谁能说自己的车无懈可击?广汽要是真能让赛事完美运行,用车负责到底,估计在粤港澳乃至全国的口碑和市场份额也能蹭一把。反过来说,要是哪天比赛撂了、车子不顶用,可就给对手递了刀子。所以我觉得,广汽既是在抢高光时刻,也是被推到牌桌中心,要赌上企业声誉去拼这一次。
说到企业责任,活动现场不断强调广汽“广汽爱随行”,说集团累计投了33亿元搞社会责任。这些年,国家对企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大家也慢慢不再满足于“做慈善、捐款”这些表面文章,更看重企业是不是在本业里做实事。这回广汽以赛事为窗口把各种社会责任政策亮出来,是不是也在尝试把“车企=责任担当”这个标签做得更实在?或者说,咱们的车企在步步升级、产品出新之余,还真要琢磨怎么把自己塑造成社会公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全国大型体育赛事这种有不少硬核保障环节的典型场合。
此外,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体育赛事和商业合作背后最本质的“互相成就”。一方面,运动会需要企业出人出车出物资填补关键保障,另一方面企业借运动会刷出一个“国家级合作伙伴”的身份,名分有了,后续营销有着落,产品亮相也有底气。平台和企业互为依托,看似双赢,但真正能创新出圈的机会其实并不常见。广汽这次能借大湾区联合承办的机会做产品定制、服务样板,算是瞅准了风口,借势把企业棋盘铺大一格。
说到这,其实我一直觉得,体育赛事这种公共空间是观察企业实力和竞争格局的绝佳窗口。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机会在这么大的台子上亮相,也不是谁都敢答应这种高压保障工作。你说广汽勇气也算够了,当然还得看后续实际效果,别到最后落得个“场面火爆实际拉胯”的结局,脸面可就丢得比拿下来还快。这个行业里,谁能把“国家级活动保障”干好,谁才能在后面的市场争夺里把话语权握得更牢。
再绕回来说说,俗话说“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 广汽这次其实就是提前布局,大赛前夕借倒计时活动,把全矩阵车型都亮出来,老百姓、媒体、合作方全都看清楚了,等犹豫决策的人也顺便被带一波节奏。体育赛事是周期性大舞台,你如果能一次性做成就能形成品牌记忆,日后再有类似场合,各地选合作伙伴的时候,第一想到不就是有比赛经验的广汽吗?别小看这种“赛场证明”带来的溢价,没准比砸钱做广告还管用。
但换个角度,为什么长期以来体育赛场的官方用车总是国产品牌,而不是国外大牌?以前不少人觉得,德系美系车安全可靠,形象高端,但这些年国产车奋起直追,新能源领域更是百花齐放,广汽在大赛上压阵,说明民族品牌终于站到技术与口碑的高点了。你让国外品牌进来,未必能接得住如此复杂的调度,也未必能理解中国特色赛事的服务需求。这些年,中国制造的自信也是一步步用“实战”堆出来的。体育盛会是最难出的实战场,用得好那是全国皆知;用得不好,更是全国皆知。说广汽能在这个舞台挺住,还是有点东西的。
最后,不得不说,每一场体育赛事,都是整个社会各方势力的角逐与合作。票面上写的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竞技,其实在更大的背景里,经济动能、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城市形象都在混战。广汽敢站出来做唯一汽车合作伙伴,既是一次风光亮相,也是一场硬实力测试。以后咱们再看到这些车企在国家级活动露脸,也许别光盯着牌匾和宣传词,更该问一句:你们真能用技术和服务把国家级舞台撑起来吗?
这场十五运倒计时的新闻里,大家看到的是广汽的荣耀,其实背后藏着无数现场、无数挑战,也许真正“摊牌”的时刻,就是运动会开赛之后,现场一线的大巴、轿车、MPV、出行平台,这些庞大的系统能不能经得起高强度运转的考验。成绩好不好,不看谁宣传得响,看能不能沉稳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看解决方案是不是能让所有参赛者、服务人员都满意。这一天没来,就是考验还在路上;这一天来了,广汽扛得住,才能在接下来的中国汽车市场里更进一步。谁愿意押注,是不是还有更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