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李书福整合极氪,新能源车圈格局悄变

吉利李书福整合极氪,新能源车圈格局悄变

那天在小区门口,碰见老张。他刚换了辆新车,还带着点兴奋劲儿,说起吉利最近又搞大动作,把极氪全盘收回去了。我一边听他絮叨,一边想起自己去年修车时遇到的那个维修师傅,他总爱说:“现在这些新能源啊,不合并不行,全都卷疯了。”

其实这事也不是一天两天酝酿出来的。前阵子新闻里说,吉利汽车要把极氪剩下的股份全买下来——算下来得花将近172亿人民币。买完之后,极氪就成了吉利100%控股的小弟,公司也准备从美国纽交所退市。这表面上像是“往后撤一步”,实际上是李书福又一次把拳头攥紧,把家底捏得更实。

吉利李书福整合极氪,新能源车圈格局悄变-有驾

记得年初的时候,还有人拿领克和极氪谁更强争个没完。结果二月份,两家公司一通操作:领克51%的股份给了极氪,其余49%还在吉利手里,然后成立个什么科技集团,把品牌全装进一个壳里。这种资本腾挪法,在我们普通人眼里挺绕,可销售小赵顺嘴一句话,“反正最后都是一家人,你看着吧。”

我有次去4S店保养,那技师跟我闲聊,说以后可能会有更多车型共享底盘、动力系统啥的,这样出毛病配件好找,也省心。“以前你坏个电机,要等半个月,现在估计三五天就能修好。”他说。

不过,说到底,这波合并背后的原因大家都懂。新能源市场太卷,比亚迪、特斯拉那些巨头天天打价格战,小米、华为这种原本不造车的大厂也跳进来搅局。有时候在微信群看群友吐槽:“昨天还降价5000,今天又送三年流量,再过几天是不是直接白送?”真不是开玩笑。

吉利李书福整合极氪,新能源车圈格局悄变-有驾

但这场合并可没那么轻松。据公开资料,今年光是2024年一年,极氪净亏损接近58亿,而且资产负债率飙到131%。反观母公司那边,还能保持19%左右净资产收益率。不少老司机调侃,“亏钱才叫新势力,不亏钱说明你不够狠。”

还有一点值得唠叨下:虽然业务互补,但真正做到资源协同哪有那么容易?各自都有自己的技术路线和供应链习惯,我之前认识一个做零部件采购的小伙子,他说整合同步起来很慢,经常今天刚谈妥明天方案又变。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大公司的流程嘛,总归比咱们家门口洗车店复杂多了。

讲回李书福本人,这哥们创业故事传得挺广。我小时候听邻居大爷讲过他早期骑破自行车拍照赚钱,到后来折腾冰箱配件,再转摩托最后搞汽车——每一步都冒险。有句话流传很久:“汽车就是四轮两沙发加铁壳。”据说当时很多国企领导听完直摇头,可现在再看,人家确实做到了民营造车第一梯队。

吉利李书福整合极氪,新能源车圈格局悄变-有驾

2010年那会儿收购沃尔沃,更是让不少业内人士惊掉下巴。“蛇吞象”嘛,当时身边卖二手进口豪华品牌的小吴感慨道:“中国老板敢这么干,也是牛!”后来事实证明,有些东西外行真猜不到——比如沃尔沃安全技术倒灌回来,让国产车型用上了一堆原来只有高端进口才有的配置,比如主动刹停和自适应巡航,我第一次体验还是借朋友的新款试驾,那感觉真是不一样。当然啦,也有人吐槽电子设备多毛病多,不过维修师傅老陈却觉得问题主要还是软件版本兼容性没做好而已,并非硬伤。

再扯远点,其实人才流动也是个热闹事儿。前段时间行业论坛上,有嘉宾提到“造车新势力最爱挖人的地方就是吉利”。这个梗被不少群友当段子玩,说某些独角兽企业研发部门十个人九个简历写着“曾任职于XX控股”。可别小瞧这种内部培养体系,据一位离职工程师私下透露,新入职员工培训流程特别细致,从基础电气结构一直教到动力系统标定,好多人跳槽出去还能带走不少核心知识点。但凡哪个环节疏忽,都可能影响后续产品稳定性。所以业内普遍认同,没有扎实的人才储备,很难撑住快速迭代的大环境压力。

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是真的热闹。一方面龙头企业稳坐钓鱼台,一方面像小米这样的新人杀进来连创新高。我身边表弟最近刚订了一台新出的纯电轿跑,据他说首批订单几分钟内就爆满。他朋友圈晒图截图不断,看着都有点羡慕。不过另一面,高处未必风光无限,比如哪吒、高合这些名字去年还经常刷屏,现在消息越来越少,有网友戏称“半年不开新闻,以为已经消失”。

吉利李书福整合极氪,新能源车圈格局悄变-有驾

618期间各路厂家打价格战也是一景。有次深夜刷手机看到王朝网限时优惠五万多元,下单立减,比油卡充值还爽快。这种促销力度让一些传统品牌压力山大,同城销售经理抱怨库存积压严重,“本地仓库快放不下了,只能拼命推‘保价’活动吸引客户”。

对消费者其实最大困扰还是售后保障和实际用起来是否省心。我楼上的邻居换新能源半年不到,因为充电桩安装拖延,每周末只能排队去商场地下停车场抢公共桩。他苦笑道:“便宜是真便宜,就是麻烦也是真麻烦。”还有一次冬天下雪,高速服务区排长队充电,有司机急脾气差点吵起来……现实永远比广告片复杂太多。

吉利李书福整合极氪,新能源车圈格局悄变-有驾

写到这里,又想到那句老话:风水轮流转。当初谁会想到民营企业能做到如今规模?行业格局变化快,每隔几年就要重新洗牌。不知道下一次喝茶聊天,是不是该聊聊智能驾驶、无人配送或者别的新花样?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