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新势力三强是“蔚小理”,但现在,蔚来汽车逐渐掉队,曾经默默无闻的零跑汽车,则成为新势力头部选手,并在今年3月、4月凭借出色的市场表现,取得了新势力排行第一名的好成绩。
不过,零跑出色市场表现的背后,也有些“不和谐”的声音:就在前不久,零跑因“W字母尖刺门”事件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一位车主在启动车辆时被方向盘按钮上的尖锐塑料划伤手指。这一看似微小的质量问题,却像一根导火索,引爆了公众对这家新势力品牌品控能力的质疑。
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方向盘启动按钮的注塑工艺缺陷。根据调查,按钮上的尖锐部分源于注塑模具的“水口”残留,这是塑料件生产中的常见废料,需通过打磨等工序去除。然而,该缺陷却通过了至少5道质检工序,最终流入消费者手中。
可以确定的是,目前的失效环节包括模具浇口位置过于靠近产品边缘,导致水口难以分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艺设计缺陷的问题;将“边缘尖锐度”纳入检测指标,或未严格执行R角半径≥0.5mm的标准,这是质检标准模糊的反映;注塑、涂装、总装车间缺乏缺陷追溯机制,导致问题部件未被拦截,这可能表明跨部门存在协作断裂。
更需要指出的是,“尖刺门”仅是零跑质量问题的其中一部分,近年来,零跑汽车频繁遭到消费者投诉,成为车质网的“常客”。比如从2024年1月到7月,零跑就发生了三起火灾事故,其中C11的燃烧事故视频广为流传。还有零跑车主反映,零跑车机系统频繁黑屏、自适应巡航失灵、续航虚标等甚至有新车因黑屏无法挂挡行驶,严重影响车主的用车体验。
更值得警惕的是,零跑的品控问题与其销量增长呈现“负相关”。2024年,零跑销量突破30万辆,但车质网数据显示,仅C10一款车型的投诉量已达155起,涵盖车机故障、异响、跑偏等多类问题。这种“销量越高,投诉越多”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零跑可能存在“以价换量”策略的潜在风险:零跑将成本压力向供应链传导,工艺标准被迫妥协,必然会导致质量不佳的问题。
而且零跑的困境并非孤例,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狂飙期的缩影。根据J.D. Power数据,2024年新势力品牌的质量投诉量同比上升42%,远高于传统车企,这显然与“长期主义”不符。
结束语
汽车工业的本质是“规模与质量的平衡术”。零跑的“尖刺门”事件,恰为行业敲响警钟:在智能化、电动化的浪潮中,若忽视制造业的基本功,比如严谨的工艺标准、完善的品控体系、可持续的供应链管理等,再酷炫的“黑科技”也难以支撑品牌的长远发展。
对零跑来说,除了要重视销量,还要注重质量;毕竟,刺破车主指尖的不仅是塑料尖刺,更是盲目扩张的“虚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