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车市:理想断崖式下跌,零跑强势登顶,谁是新王?

9月车市,是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百团大战”?

“金九银十”,这四个字在汽车圈,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季节性词汇。

它代表着全年销量冲刺的黄金期,是车企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关键窗口。

可今年这9月,却上演了一出“王炸”级别的戏码。

政策的东风,新能源车购置税的“末班车”效应,加上地方政府纷纷祭出的购车红包,这三重利好叠加,直接把新车上市变成了一场“扎堆狂欢”。

您有没有算过,这个9月,到底有多少新面孔闯进了我们的视线?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50个品牌,70多款新车,平均下来,几乎每天都有两款新车问世!

这上市频率,简直比春运火车票还难抢!

但问题来了,这么密集的“登场”,真能换来亮眼的销量成绩吗?

这背后,藏着怎样的市场逻辑?

“蔚小理”的冰火两重天:增长神话的裂痕与新王的崛起

就拿咱们熟知的“港股四小龙”来说,零跑、小鹏、蔚来,这9月份,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销量纪录被纷纷打破,创下了品牌历史新高。

这数据,乍一看,简直是造车新势力们集体爆发的信号弹!

可细究之下,蔚来的3.47万辆,同比增长61%的成绩单,真的全是主品牌一手撑起来的吗?

笔者深入研究发现,这背后是蔚来、乐道、firefly(萤火虫)三大品牌的“集体作战”。

蔚来主品牌交付了13,728辆,乐道贡献了15,246辆,而firefly则有5,775辆。

这3.47万辆,更像是三个品牌联手托起的“数字游戏”。

9月车市:理想断崖式下跌,零跑强势登顶,谁是新王?-有驾

回想当年,蔚来可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单凭一个品牌,就稳稳站在行业巅峰。

如今,却需要拉上两个“兄弟”才能达到相似的销量规模,昔日的光景,仿佛一去不返。

这种依赖多品牌叠加才能维持增长的态势,不禁让人担忧,昔日头部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增长后劲,是否已显露疲态?

小鹏汽车,也在走多品牌战略,但路径却与蔚来有所不同。

他们聚焦双品牌,并且在市场交付上,已经看到了显著的效果。

9月份,小鹏汽车交付了4.16万辆,同比增长高达95%!

其中,小鹏MONA M03这款车型,交付量就突破了1万辆,成为拉动整体销量的关键力量。

您可能还记得,小鹏创始人何小鹏在二季度的电话会议上,就曾放出豪言,“月销4万辆常态化”。

如今的成绩,似乎印证了这并非空谈,而是基于对产品实力和市场需求的精准判断。

9月车市:理想断崖式下跌,零跑强势登顶,谁是新王?-有驾

有了双品牌作为支撑,加上“两条腿”走路的产品策略,小鹏似乎正迎来新的增长曲线。

但笔者认为,在追求销量的同时,如何尽快“修复”因入门车型可能带来的品牌形象“稀释”,重新拉升品牌定位,将是小鹏汽车面临的关键课题。

这直接关系到它能否在中高端市场长久立足。

然而,与蔚来、小鹏的“一路高歌”截然不同,理想汽车在9月份却遭遇了交付量的“断崖式下跌”。

在“蔚小理”这个曾经的“三巨头”中,理想成为了唯一一个持续承压的品牌。

数据显示,9月份理想汽车单月交付量为3.4万辆,与去年同期的5.37万辆相比,降幅高达36.8%!

9月车市:理想断崖式下跌,零跑强势登顶,谁是新王?-有驾

您知道吗?

这已经是理想汽车自6月以来,连续第四个月销量下滑了。

从6月到9月,“四连降”的趋势,让原本稳健的增长曲线出现了明显的断层。

这“断崖式下跌”,与同期小鹏95%、蔚来61%的同比增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感慨:市场竞争,果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种持续的低迷,也让“蔚小理”阵营中“轮流承压”的剧情一次又一次上演。

此前,蔚来、小鹏都曾经历过增长的瓶颈期,而现在,理想汽车似乎正站在了市场的“风口浪尖”。

零跑的“黑马”逆袭:市场格局重塑的新信号

就在理想汽车销量持续下滑之际,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一位新的“王者”——零跑汽车!

它以一种“断层式”的表现,强势登顶,成为了本月最受瞩目的新势力品牌。

您看这数据:零跑汽车9月份单月交付量达到惊人的6.67万辆,同比增幅高达97%!

如果把周期拉长,今年前三季度,其累计交付量更是攀升至39.5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29%!

无论从单月交付规模,还是前三季度累计增速来看,零跑都稳稳地占据了“港股四小龙”的榜首位置,彻底打破了此前头部阵营的固有格局。

这份成绩,对零跑而言,不仅仅是首次突破“月销六万”大关的里程碑,更是以远超其他头部新势力的交付体量,实实在在地坐稳了当月新势力交付榜的冠军宝座。

这就像一场蓄势待发的战役,终于迎来了决定性的胜利。

笔者认为,这一数据的背后,印证了零跑在几个关键领域的全面突破:一是产品矩阵的搭建,能够精准覆盖不同价位的消费者需求;二是市场渠道的铺设,有效地触达了更多下沉市场;三是用户认可度的积累,从曾经的“追赶者”,蜕变成了如今的“领跑者”。

这其中的艰辛与智慧,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造车新势力”的生存法则:技术、成本与生态的博弈

那么,这几家新势力,为何会出现如此分化的表现?

在我看来,造车新势力的格局迭代,本质上是一场围绕“技术、成本与生态”展开的激烈较量。

短期来看,零跑、理想、小鹏,凭借着各自爆款车型带来的市场热度,或是构建起的独特生态壁垒,有望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持续领跑。

但长期来看,那些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全栈自研的企业,比如小鹏在智能驾驶领域的XNGP技术;或是那些能在规模化生产中实现成本控制的企业,譬如零跑的CTC(电芯到车身)技术,这些企业才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淘汰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赢家。

实践反复证明,在汽车这个高度资本密集、技术迭代迅速的行业,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创新、有效控制成本,并构建起强大生态体系的企业,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屹立不倒。

您觉得呢?

这“金九银十”的硝烟散去,下一个推动行业变革的“引爆点”,又会在何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