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智能驾驶技术的迅猛普及,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正迎来亘古未有的增长契机。
近日,潮电智库正式公布2025年7月中国车载摄像头模组出货量排行榜TOP10,其总出货量成功突破900万颗,充分彰显出国产供应链于智能汽车浪潮中的强劲崛起态势。其中,比亚迪半导体、德赛西威、欧菲光与豪恩汽电等厂商登榜。
本文将综合市场数据与专家见解,深度剖析榜单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智能驾驶普及助推需求激增
车载光学摄像头模组作为智能驾驶系统的“眼睛”,近年来,在技术迭代升级与成本显著下降的双重驱动下,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上扬的态势。
据潮电智库从产业处获悉,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于新车中的搭载率已达16.8%,L2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更是高达56%。这一状况直接促使单车摄像头搭载数量显著增加:当下,支持高阶智能驾驶的车型平均需配备8 - 12颗摄像头,行业整体单车平均搭载量已提升至9.45颗。
这一发展趋势与自主品牌的战略规划息息相关。以比亚迪为例,其推行的“智驾平权”战略借助“天神之眼”系统,覆盖了21款车型,大幅降低了高阶智能驾驶的准入门槛。长安、吉利、长城等车企亦迅速跟进,推动车载摄像头市场步入高速增长阶段。
行业分析师指出,智能驾驶的广泛普及,不仅是一场激烈的技术角逐,更带动了上游供应链的规模化拓展,为模组厂商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机遇。
7月出货量排行榜深度解析
据潮电智库调研数据,2025年7月,车载摄像头模组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总出货规模达934万颗。比亚迪半导体以290万颗的出货量稳居榜首,这主要得益于其终端车型的有力支撑。自“天神之眼”系统发布以来,比亚迪半导体在供应链中的优势得以持续巩固。潮电智库此前曾预判其将长期引领市场,7月的数据有力地印证了这一论断。
在榜单之中,欧菲光等厂商亦表现卓越。截至9 月16日,鸿蒙智行累计交付量达到 93 万辆,连续 14 个月保持中国汽车品牌成交均价第一的地位;蔚来汽车8月新车销量达31305辆,同比增长55.2%,环比增长49%;2025年前8月,小米汽车销量达22.48万辆,完成全年35万辆目标约64%。而欧菲光作为鸿蒙智行、蔚来与小米汽车的核心供应商,后续月份的出货量有望大幅增长。
潮电智库指出,鉴于终端定点项目量产周期存在差异,榜单排名可能会动态变动,但头部企业已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稳固的客户合作占据先发优势。其他上榜企业还包括舜宇光学、丘钛等传统行业巨头,它们在高端镜头和模组领域持续保持竞争力。
总体而言,TOP10榜单呈现出“国产化进程加速、市场集中度提升”的特征,充分彰显出中国供应链在车载光学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市场前景广阔,分析师看好长期增长
多位行业权威人士发表了乐观看法印证市场潜力。某智库首席分析师李明指出:“2025年,车载摄像头模组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百亿元,智能驾驶的迭代升级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广泛普及是核心驱动因素。”
此外,知名科技大V在社交媒体上分析指出,随着L3级自动驾驶法规的逐步放宽,单车摄像头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至15颗以上,这将为模组厂商创造更多的市场增量空间。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从2020年的4263万颗增长至2023年的7200万颗,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9.1%。伴随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商业化应用的拓展,车载摄像头于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为市场增长注入新的活力。预计2024年,中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将达8542万颗;到2025年,出货量将突破1亿颗。
知名机构行业分析师称:“国产供应链的成熟完善,使中国企业在成本管控和快速响应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这将促使出货量持续攀升。”
技术升级与挑战并存
尽管市场前景颇为乐观,但所面临的挑战亦不容小觑。一方面,摄像头模组正朝着高像素、广角化以及多模态融合的方向演进,企业需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以维持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供应链的波动以及价格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加速行业的洗牌进程。
潮电智库预测,2025年下半年,随着更多智能车型投放市场,出货量榜单或将迎来新一轮的调整。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分享行业发展动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