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别被表象骗了,他真正“割肉”甩卖的,是整个汽车赛道!
4000万请“拉菲特”吃烤腰子,王多鱼以为亏钱靠挥霍,可真正的亏钱逻辑,藏在巴菲特清仓比亚迪那一刻。这根本不是对比亚迪不看好,而是他用17年投资生涯,再次验证了那句铁律:汽车,是个天生“不赚钱”的苦命行业。 老巴不是不识货,他是太懂行了——比亚迪这颗“珍珠”再亮,也洗不白整个赛道的“基因缺陷”。
🔍 一、汽车行业的“宿命”:赚吆喝不赚钱,百年如一日
你有没有发现,街上跑的车越来越多,可车企财报上的利润却薄得像纸?这不是偶然,是宿命。 巴菲特从1950年代就看透了这点:汽车业听着风光,实则是个“内卷永动机”。美国三大巨头——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当年打得头破血流,结果呢?两家破产,一家苟延残喘。赢了市场,输了利润。
后来日系车杀进来,本田、日产、丰田一度风光无限,可翻翻财报,净利润率常年在5%上下打转,丰田算“优等生”,其他两家连5%都难保。这行业就像马拉松,所有人拼到终点,发现奖品是盒方便面。 你赢了对手,也赢不了成本、赢不了周期、赢不了技术迭代的速度。
再看现在新能源,你以为换条赛道就能翻身?错。从油箱到电池,从发动机到电机,变的只是“燃料”,没变的是“修罗场”的本质。 特斯拉2021年销量暴涨87.4%,股价冲天,可才过两年,股价从410美元砸到102美元,近乎“膝盖斩”。比亚迪销量登顶全球,可利润率呢?2024年行业平均才2.49%,整个汽车行业也就4.3%。这哪是赚钱?这是用规模换生存,用销量填窟窿。
⚡ 二、技术迭代越快,车企越“上头”,但利润越“跌冒烟了”
新能源时代,大家都在拼智能驾驶、拼三电系统、拼车机生态。特斯拉FSD V12上线时,全网吹爆“数据护城河”,说它能改写行业规则。可才多久?理想、比亚迪、长城全杀进来了,高阶智驾成了“标配”,你刚支棱起来,别人已经抄了后路。
技术迭代越快,车企越“上头”,但利润越“跌冒烟了”。 以前车企还能靠一款神车吃十年,现在半年就得推新,一年就得大改款。研发、营销、渠道全得砸钱,可价格战一打,利润直接归零。比亚迪卖得再火,也得跟着降价,老车主气得“蹦起来”,可不降?销量立马被友商抢走。
更扎心的是,这行根本没有“终局”。 你以为特斯拉是“车界网红”,结果比亚迪用“油电同价”策略直接劝退一票合资品牌;你以为新势力要完,结果理想一个增程“床车”模式,直接让全家出行用户“走路摇头晃脑”。行业永远在变,赢家永远在换,唯一不变的,是那低得可怜的利润率。
📊 三、为什么企业家前赴后继?因为“排面”太香,可投资者得清醒
你说这行不赚钱,为啥雷军、李想、魏建军还往里冲?小米SU7一发布,雷军涨粉600万,这哪是卖车?这是“上桌第一个动筷”的顶级流量。 汽车是工业皇冠,是男人的“大玩具”,是能让你在朋友圈“装逼利器”级别的存在。单品价格高、产业链长、社会影响力大,企业家要的是“规模感”和“精神满足”。
可投资者不一样。巴菲特要的是复利,是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他当年买比亚迪,可能是给芒格面子,也可能是看中了王传福的“疯劲”和电池技术。可赚了40倍后,他果断清仓——不是比亚迪不行了,而是他清楚:再优秀的公司,也扛不住行业“天塌了”式的利润下滑。
2025年数据显示,汽车行业利润率勉强回升到4.5%,可仍低于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8月单月更是跌到3.4%。在全球100多个新能源品牌混战、市盈率动辄70倍+、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当下,继续持有,等于赌“例外永存”。 而巴菲特从不赌例外,他信常识。
🏁 结语:比亚迪是“真香”,但汽车是“油老虎”
比亚迪,绝对是“国民神车”级别的存在,三电系统顶呱呱,产品力“支棱起来”,销量更是“真香定律”的完美体现。 可它终究逃不过汽车行业的“原罪”:高投入、低利润、强周期、快迭代。巴菲特清仓的,从来不是比亚迪这家公司,而是整个“车轮上的生意”这个赛道。
他用17年的投资证明:就算你能找到比亚迪这样的“神车”,也改变不了汽车行业是个“坏生意”的本质。 当例外回归常态,当技术红利见顶,当价格战卷到骨头,真正的投资大师,早就离场了。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你会考虑买比亚迪吗?你喜欢这种“真香”但利润薄如纸的行业吗?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是想当雷军这样的“造车者”,还是巴菲特这样的“旁观者”?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