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试驾完风云A9L,脑子里就蹦出一句话:这车,是冲着“同室操戈”去的。
没错,就是那场让全网哗然的双车对撞实验的主角。一边是奇瑞新能源高端线的星纪元ES,一边是刚独立出来的风云A9L。一个挂着星途标,一个顶着风云标,价格还重叠在15万到20万区间。你说这不是“左右互搏”,谁信?
但更让我震撼的,不是这场碰撞,而是奇瑞现在的状态——吉利正在变成一个,奇瑞还有很多。
一、一个吉利 vs 很多奇瑞
7月15日,极氪从纽交所退市,正式并入吉利,成为全资子公司。李书福那句“回归一个吉利”的宣言,终于落地。吉利在做减法,整合资源,聚焦核心。
而奇瑞呢?反其道而行之。7月12日,李学用刚宣布风云品牌独立运营,奇瑞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外加捷途、iCAR、智界等独立品牌。一个母体,七子争辉。
这像不像一个大家庭?吉利是那个把孩子都叫回老家、重新分家产的父亲;奇瑞则是孩子满地跑,还不断催生的“多生孩子好打架”派掌门人。
问题是:孩子多了,管得住吗?
二、风云A9L:细节里的野心与纠结
我试驾的风云A9L,是奇瑞新能源战略的“排头兵”。它基于全球高性能豪华电混E平台打造,研发6年,投入超百亿。光听这背景,就不是来凑数的。
外观上,风云A9L走的是“低调的豪华”路线。没有堆满灯带,也没有夸张的前脸。但你走近看,会发现它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228,这在同级里是顶尖水平。设计师告诉我,每一处曲面都经过上百次仿真优化,为的是让风“滑”过去,而不是撞上去。省电,静音,高速更稳——这不是花架子,是实打实的能耗竞争力。
坐进车内,最抓我的是那块2.5K超清中控屏。不是参数多高,而是它的交互逻辑。它用的是整合后的“雄狮智云”系统,把原来雄狮科技、大卓智能等十几个供应商的碎片功能,统一成一套语言。以前你开不同奇瑞车,得学不同系统;现在,一个账号打通所有品牌。这背后,是李学用推动的“营销服务中心”中台战略在起作用。
动力上,风云A9L是插混(PHEV),纯电续航160km,综合续航超1300km。我特意在高速上跑了120km/h巡航,油耗确实能压到5L/100km以下。“燃油决定生存,混动决定生死”——李学用这话,现在成了奇瑞的底层逻辑。
但真正让我皱眉的,是它的定位尴尬。
三、“兄弟相残”?星途与风云的困局
风云A9L售价14.99万-19.79万,星纪元ES增程版15.28万-20.98万。两款车,同一平台,相似尺寸,相近配置,甚至设计语言都一脉相承。
我问销售:“这俩有啥区别?”
他支吾半天:“风云更家用,星途更豪华。”
可当我把两款车并排停在一起,让一群潜在买家盲选,80%的人选了风云A9L。理由很现实:配置更高,价格更低,还挂着“奇瑞”这个更亲民的标。
星途,这个承载奇瑞高端梦的品牌,半年卖了6.2万台,听起来不少,但摊到每个月才一万多。而风云刚独立,势头就压过了亲哥。
这就像家里两个儿子,老大读书好但内向,老二外向能干还讨喜。父母再偏爱老大,资源也难免向老二倾斜。
问题来了:如果风云能打,那星途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四、李学用的难题:怎么管好这一大家子?
李学用,80后,奇瑞少有的“实战派”。他一手带起捷途,5年卖出74万辆,创下“捷途速度”。现在让他统管四大事业部,相当于让一个连长去当集团军司令。
他搞了“事业群+中台”模式,想让四大品牌共享技术、渠道、供应链。听起来很美,但执行起来呢?
我试驾时注意到,风云A9L的底盘调校偏舒适,而星纪元ES更运动。这说明技术共享不等于产品同质,品牌之间还有区隔。
但智能化呢?风云用雄狮智云,星途用Lion Melody,名字不同,底层代码却一样。用户不会关心代码,他们只问:为什么同一家的技术,体验不一样?
更别说iCAR和智界了。一个被传“小米撑腰”,一个深度绑定华为。2025年上半年,iCAR销量4.45万辆,同比增长60.5%;智界累销不到4.5万辆,6月仅卖2459台。
iCAR靠的是“新势力玩法”,智界靠的是华为光环。可一旦光环褪去,用户会问:这车到底是小米的、华为的,还是奇瑞的?
奇瑞的三大执念:多生孩子、高端化、搞合作。现在全压在李学用肩上。
五、横向对比:风云A9L vs 吉利银河E8 vs 比亚迪汉DM-i
我们拉三款车对比,都是15-20万级插混轿车:
项目 风云A9L 吉利银河E8 比亚迪汉DM-i
平台 全球高性能豪华电混E平台 SEA浩瀚架构 DM-i超级混动
纯电续航 160km 140km 121km
风阻系数 0.228 0.248 0.233
智能座舱 雄狮智云(整合中) Flyme Auto DiLink 5.0
辅助驾驶 L2级(大卓智能) L2+(亿咖通) L2级(DiPilot)
上半年销量 暂无独立数据 超8万辆 超15万辆
风云A9L的优势在平台和风阻,劣势在品牌认知和智能化整合度。银河E8背靠吉利整合后的技术大中台,系统流畅度领先;汉DM-i则是销量王者,口碑扎实。
但风云A9L有个“杀手锏”:它能出口欧盟和俄罗斯。这意味着它的三电技术和安全标准,是按全球法规打造的。这不像某些“特供车”,只为中国市场优化。
六、用户怎么说?
我在4S店遇到一位老哥,姓王,原本想买星纪元ES,结果试驾风云A9L后改了主意。
“都是奇瑞的技术,风云便宜两万,配置还高,为啥不选它?”他说,“星途听着高端,可我朋友开雷克萨斯,都不跟我说‘星途’。”
另一位iCAR车主小李则吐槽:“宣传说是年轻人的车,结果续航虚标,冬天掉一半,智能驾驶还不如手机好用。”
真实的声音,往往比数据更刺耳。
七、未来:整合还是内耗?
吉利的选择清晰:收拢五指,一拳打出去。2024年营收破2400亿,新能源占比过半,证明这条路走得通。
奇瑞呢?它在赌“协同共生”。让不同品牌试错、竞争、进化,最终优胜劣汰。这像一场内部创业大赛。
但风险也大:品牌内耗、资源分散、用户认知混乱。风云和星途的价格战,迟早要来。
更关键的是,2025年上半年,奇瑞新能源仅占总销量22.5%,74.8%收入靠燃油车。手握“燃油+出海”两张牌,但俄罗斯市场销量已下滑22.6%。
IPO在即,港交所要看的,不是一个热闹的家族,而是一个高效的集团。
李学用能搞定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奇瑞的“很多”,既是优势,也是包袱。
结语:你是要一个吉利,还是很多奇瑞?
吉利在变“小”,变得更聚焦;奇瑞在变“大”,变得更复杂。
一个追求效率,一个追求可能性。
风云A9L很优秀,但它不该是星途的对手,而该是比亚迪、吉利的对手。
当兄弟相争,外人得利。
所以我想问各位车友:如果你是奇瑞车主,你希望它继续“多生孩子”,还是像吉利一样,回归一个核心?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一一回复。
顺便说一句,试驾那天,销售偷偷告诉我:“下一款风云,会更狠。”
咱们走着瞧。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