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老百姓买车,看的东西是越来越多了。
以前大伙儿觉得,车嘛,就是个代步工具,结实耐用、省油就行。
后来生活好了,开始讲究牌子、讲究内饰,什么真皮座椅、桃木装饰,摸上去有质感,看上去有面子,那就算得上是好车、豪车了。
可这两年,风向全变了。
一进车里,要是没几块大屏幕,没个智能语音助手,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特别是那些造车新势力,把“冰箱、彩电、大沙发”都搬进了车里,一个劲儿地告诉我们,未来的汽车就该是个移动的家。
听着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时间长了,大家心里也犯嘀咕:难道未来的豪华车,就是把家电拼凑在一起吗?
真正的智能,难道就是屏幕越大越多就越好?
这个问题,一汽奥迪最近用他们的新车——Q6L e-tron,给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回答。
咱们先从最显眼的地方说起,就是屏幕。
现在车里的屏幕确实是五花八门,但不少用过的人都有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开车的时候去戳那个屏幕,又得低头又得分心,有时候点半天还点不准,不仅不方便,还挺危险的。
奥迪Q6L e-tron想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它车里最厉害的一个东西,叫AR-HUD,翻译过来叫增强现实抬头显示。
您可别以为这玩意儿就是简单地把车速和导航箭头投在挡风玻璃上。
它的投影面积,据说有88英寸那么大,感觉就像在你车头前面挂了一块透明的巨大电影幕布。
最关键的不是大,而是“增强现实”这四个字。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开车用导航。
咱们平常用手机或者车机导航,总得一边听语音“前方两百米后右转”,一边伸着脖子看到底是哪个路口,心里还得盘算着距离,一不留神就开过了。
但在Q6-L e-tron里,导航的体验完全不一样了。
那个指引你转弯的蓝色箭头,是直接“画”在了你要拐进去的那条真实的车道上,就好像有个无形的手在路面上给你画出了路线。
它会非常清楚地告诉你:“嘿,哥们儿,就是这条路,放心跟着走就行。” 这种感觉,让虚拟的导航信息和眼前的真实道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你根本不需要在大脑里来回切换,一眼就能看明白,开车时候的精力负担一下子就小了很多,安全性自然也高了。
这才是真正把技术用到了点子上,让开车变得更轻松、更直观。
当然,车里不止这一块“屏幕”。
它搞了一个“五屏联动”的玩法。
很多人一听五块屏,第一反应可能是“会不会太晃眼、太复杂了?”。
但奥迪设计的思路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互相配合。
比如,主驾驶这边设好了导航,想让副驾驶的家人也看看全程路线,不用费劲去说,开车的这位用三根手指在中控屏上轻轻往副驾那边一划,导航地图就立刻“飞”到了副驾的屏幕上,非常方便。
再比如,副驾驶在用前面的屏幕开视频会议,车子会很“聪明”地自动把音乐的音量调低,保证会议的通话质量。
甚至副驾想点杯咖啡,搜出来的店铺信息,会像看视频时的弹幕一样,在主驾驶的AR-HUD上轻轻飘过,既提醒了驾驶员,又不会遮挡视线。
这些小细节,让人感觉这台车里的各个部分不是一堆独立的零件,而是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
为了实现这些,奥迪在这台车里装了超过75个咱们国内用户常用的App,从听歌看剧,到办公开会,基本上把咱们日常用得到的场景都考虑进去了。
这也看出来,这些国外的老牌豪华车企,现在是真正在用心研究中国消费者的习惯,把德国的精湛工艺和咱们中国的互联网生态结合起来了。
说完了看的,再聊聊“说”的。
车载语音交互系统现在基本上是新车的标配了,但好不好用,那真是千差万别。
相信不少人都体验过那种怎么说它都听不懂,或者反应慢半拍的“人工智障”,急人的时候真想上去给它一拳。
奥迪Q6L e-tron在这方面也下了功夫,它用的是一套叫思必驰的语音系统。
用起来最大的感觉就是自然,你不用再像背命令一样跟它说话,比如“请把空调温度调到23度”,你只需要很随意地说一句“我有点儿热”,它就能明白你的意思,然后把空调调凉快。
甚至连开关阅读灯、切换氛围灯颜色这种小事,都能动动嘴就解决,确实方便了不少。
不过,这套系统里最让人觉得有点意思甚至有点感动的,是一个叫“声音克隆”的功能。
你只需要花几分钟,录下家里人的声音,比如你的父母、爱人或者孩子,系统就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模仿出他们的声音。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孩子放学路上,车里传来的是用奶奶的声音讲的童话故事;和爱人分隔两地,晚上开车回家时,能听到对方用熟悉的声音跟你道一声“晚安”;甚至,可以让已经离开我们的亲人的声音,通过这种方式,继续陪伴在旅途中。
技术本身是冰冷的,但当它被用来承载情感、传递温暖的时候,就变得特别有人情味儿了。
如果你是个喜欢新奇玩意儿的科技爱好者,那“眼神控车”这个功能估计能让你在朋友面前好好秀一把。
当车里有其他乘客时,你不需要动手,也不需要说话,只要用眼睛盯着中控屏上你想控制的图标看上几秒钟,比如天窗或者空调,系统就能通过车内的摄像头捕捉到你的视线,然后主动弹出提示,问你是不是要进行操作。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科幻电影的味道?
能实现这些神奇功能的背后,是奥迪和华为一起联合研发的一块高性能芯片,也就是这台车的“超级大脑”。
它把车上所有的雷达、摄像头、麦克风收集到的信息全部汇总到一起,进行高速分析。
所以,这台车不只是被动地听你的指令,它在某种程度上,是能“读懂”你的意图的。
把所有这些新功能、新技术放在一起看,我们就会发现,一汽奥迪Q6L e-tron想做的,已经不只是造一台传统的汽车了。
当一台车能预判你的需求,能通过眼神和你交流,能用家人的声音给你讲故事,当导航路线能像科幻片一样投射在真实的路面上时,我们过去开车时所追求的,比如拧动实体旋钮的清脆手感,那种所谓的“驾驶仪式感”,似乎正在慢慢地被一种全新的、更智能、更人性化的体验所取代。
这台车正在努力地把座舱从一个简单的“功能集合”,变成一个能与人产生情感交流的“移动空间”。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当自动驾驶技术真正成熟,我们不再需要时刻紧握方向盘的时候,汽车就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会真正成为我们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一个比家里更自由、比办公室更高效、比电影院更沉浸的私人领地。
而这,可能就是未来智能汽车真正该有的样子。
全部评论 (0)